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千像寺造像

增加 4,26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千像寺造像'''<br><img src=" https://p1.ssl.qhimg.com/dmtfd/56…”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千像寺造像'''<br><img src=" https://p1.ssl.qhimg.com/dmtfd/569_377_/t012e788a8af53d7d86.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baike.so.com/doc/9848948-10195905.html 圖片來自baike.so.com]</small>
|}
'''千像寺造像''',又稱'''千像寺石刻''',位於[[中國]][[天津市]][[薊縣]][[盤山]]千像寺北山坡。千像寺石刻雕刻於[[唐]]、[[遼]]時期,晚的直到[[元]][[明]]時期,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遼代]]石刻造像群。目前,千像寺造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簡介 ==
千像寺佛教石刻造像群位於薊縣盤山東麓官莊鎮聯合村北,造像集中分佈在千像寺遺址四周較大的孤石或相對平整的崖壁上,皆為線刻,造像中可以辨認出[[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佛]]、[[藥師佛]]、[[彌勒佛]]、[[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等。造像分為立姿和坐姿、臥姿等其他形態;從佛像的髮髻式樣、五官特徵和衣紋等可以初步推斷。其刊刻的時間集中在遼代,且均為民間自發刊刻<ref>[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3/27/content_2750500.htm 天津加強遼代石刻造像群保護] xinhuanet.com </ref>
<ref>[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4/11/07/000897569.shtml 千像寺石刻造像增加89尊近日進行具體定位] enorth.com.cn </ref>。

== 歷史沿革 ==
千像寺始建於[[唐朝]],曾經是全國重要的佛教聖地之一,後毀於[[日本侵華戰爭]]。千像寺位於薊縣盤山東麓白水峪之南,是唐遼時期盤山著名寺廟之一,今圯為遗址。现僅存遺址、遼代統和五年(西元987年)創建千像寺講堂碑和相關的石刻造像群。

千像寺石刻造像群分佈在遺址周圍0.4平方公里範圍內,因千像寺而得名,目前已在124處巨石和崖壁上發現線刻造像535尊,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遼代石刻造像群。初步判斷,造像群為遼代民間[[佛教]]信眾鐫刻,反映了佛教[[密宗]]的精神內蘊。石刻造像群還包括與之相關的遼統和五年(987年)盤山祐唐千像寺創建講堂碑、遼天慶八年( 1118年)經幢,以及寺後洞窟內明代浮雕菩薩和清高宗([[乾隆帝]])題詩石刻等附屬文物。

根據寺內現存的遼統和五年(987年)《盤山佑唐寺創建講堂碑銘並序》記載:"自昔相傳,有尊者挈杖遠至,求植足之所。僧室東北隅,岩下有澄泉,恍惚之間,見千僧澤缽,瞬息而泯,因茲構精舍宴坐矣。厥後於溪谷澗石之面,刻千佛之像,而以顯其殊聖也。雖雨漬苔斑,睠儀相而猶在。"也就是說在薊州軍事判官李仲宣撰寫此碑文的時候,千像寺造像早已經存在了。

耶律德光於會同元年(938年)割取千像寺所在的燕雲十六州,同時改[[契丹國]]為大遼。此時下距統和五年也就四十九年的時間,若千佛之像真是在會同元年以後開鑿的,那麼李仲宣以及燕京憫忠寺前左街僧錄判官法信大師德麟撰寫碑文時他們應該是知道的,且碑文裡卻只提到"自昔相傳",故千像寺造像石刻於遼代的說法值得商確。

從千像寺現存造像的風格來看,這些佛造像呈現高度的寫實風格,五官端正,體型較豐滿,螺發跟肉髻之間有髻珠,是比較典型的[[五代]]、[[宋]]的造像風格。

石刻群中所有造像均為佛教法國,雕刻技法與風格表現出一種獨特的民間傳統工藝風韻,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ref>[http://www.cctv.com/news/entertainment/20031224/100442.shtml 千像寺遺址發現400多尊佛像] cctv.com </ref>

== 現況 ==
天津市文物部門於2005年對遺址周圍四平方公里範圍內進行多次"拉網式"調查,全面提取了石刻造像的本體資訊、測繪了1/1000的石刻造像群平面圖。 對石刻造像群的地理環境、地質地貌、病害等方面進行初步調查,並提出了初步保護設想。<ref>[http://tj.xinhuanet.com/news/2005-03/23/content_3929316.htm 天津重點保護我國規模最大遼代石刻造像群] xinhuanet.com 2017年11月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2,3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