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美利坚合众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增加 13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美利坚合众国驻上海总领事馆.jpg|350px|缩略图|右|<big>美利坚合众国驻上海总领事馆</big>[http://www.hkcd.com/userfiles/1505704721.jpg 原图链接][http://www.hkcd.com/content/2017-09/18/content_1065251.html 来自 香港商報 的图片]]]
''' 美利坚合众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 (英语: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Shanghai)始建于1844年,197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 美国 ]] 建交后于1980年重新开馆,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领区范围包括 [[ 上海市 ]] [[ 江苏省 ]] [[ 浙江省 ]] [[ 安徽省 ]]
==历史==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 [[ 历史 ]] 可以追溯到美中两国建交初期,它是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美国外交和领事机构之一,也是美国在华设立的第二座外交机构,仅次于 [[ 广州 ]] 领事馆。
=== 设立和发展===
上海第一个美国领事机构的成立可以追溯 到19 到[[19 世纪 ]] 中期,早在1844年美国与中国清政府签订了《和平、友好、贸易条约》。在没有官方任命领事的情况下,一家 [[ 波士顿 ]] 贸易公司驻沪办事处的美国商人吴利国(Henry Wolcott)在其外滩附近的办公室顶上升起了星条旗,遂成为第一任美国驻上海代领事。
1854年,面对着美国在上海与日俱增的贸易和利益,美国政府任命马辉(Robert Murphy)为首任官方美国驻上海领事。他的办公室坐落在苏州河北岸的黄浦路36号,那个地区很快就成为了美租界的中心区域。随着上海与西方的联系日趋紧密,美领馆也随之发展。
1861年, [[ 林肯 ]] 总统任命熙华德为美国驻上海领事,两年后将其提升为总领事。熙华德在任的15年间,美租界有所扩大,并与其他外国租界合并,形成了国际租界。到了20世纪初,超过1500名美国人定居上海。美国社区在上海成立公司、开设 [[ 医院 ]] [[ 学校 ]] 和教育交流机构,进而推动了上海的 [[ 经济 ]] 发展和 [[ 生活 ]] 进步。1916年,为了满足员工人数的迅猛增长和工作范围日益扩大的需求,美领馆迁至黄浦路13-14号的新楼之中。价值35.5万美元的新楼是当时全球 [[ 价格 ]] 最高的美国使领馆建筑。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领馆拥有10名来自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一名来自商务部的贸易专员,一名来自农业部的专员,一个美国驻华法庭、监狱、 [[ 码头 ]] 、邮局以及来访 [[ 美国海军 ]] 和海军陆战队的阅兵场。
=== 从世界大战到冷战在二战之前,上海曾经是世界第7大城市,也一度是亚洲的金融和商贸中心。然而,1932年日本袭击上海的闸北区,致使多年来上海和西方的贸易交往陷于混乱之中。1933年的事态发展使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80年来第一次离开了美租界,迁至苏州河南岸。最初坐落在江西路248-250号的Kalee酒店旧址,1936年又迁至江西路和福州路西南拐角的开发大楼之中。而1941年12月,日军攻入上海迫使美领馆在战争期间闭馆。===
1945年9月5日 在二战之前 日军投降后不到1个月,美领馆即在外滩28号的格林邮船 上海曾经是[[世界]]第7 楼旧址重新开馆 城市 该大楼 也一度 战争期间德国领馆 [[亚洲]] 所在地 金融和商贸中心 战后的上海与战前迥 不同,外国租界均已被废除, 整个国家不久就陷入了内战。1949年5月29 ,1932年[[ 本]]袭击上海的闸北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 致使多年来 上海 。新 和西方 贸易交往陷于混乱之 华人民共和 。1933年的事态发展使美 政府并不承认领馆官员的外交地位,1950年4月25日, 驻上海 总领事 马康卫降下 馆80年来第一次离开了 国国旗 租界 并关闭领馆 迁至苏州河南岸 直到几十 最初坐落在江西路248-250号的Kalee酒店旧址,1936 后,美 又迁至江西路和福州路西南拐角的开发大楼之 两国才恢复正式外交关系 。而1941年12月 日军攻入上海迫使 美领馆 才重新开 在战争期间闭 馆。
1945年9月5日,日军投降后不到1个月,美领馆即在外滩28号的[[格林邮船大楼]]旧址 新开馆,该大楼是战争期间德国领馆的所在地。战后的上海与战前迥然不同,外国租界均已被废除,而整个国家不久就陷入了内战。1949年5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上海。新的中华人民共 国政府并不承认领馆官员的外交地位,1950年4月25日,总领事马康卫降下美国国旗,并关闭领馆。直到几十年后,美中两国才恢 正式外交关系,美领馆才重新开馆。
1972年,随着《上海公报》的签署,上海成为美中关系正常化的象征。1980年4月28日,几乎恰好在闭馆30年之后,美领馆于其现址:淮海中路1469号 === 新开馆,一位旧时领馆的中方员工将一面美国国旗交给当时的总领事唐纳德·安德逊(Donald Anderson),这正是30年前上任总领事降下的那面国旗。目前这面国旗正悬挂在领馆接待室中,成为新旧领馆历史纽带的象征。生和复兴===
1972年,随着《上海公报》的签署,上海成为美中关系正常化的象征。1980年4月28日,几乎恰好在闭馆30年之后,美领馆于其现址:淮海中路1469号重新开馆,一位旧时领馆的中方员工将一面美国国旗交给当时的总领事唐纳德·安德逊(Donald Anderson),这正是30年前上任总领事降下的那面国旗。目前这面国旗正悬挂在领馆接待室中,成为新旧领馆[[历史]]纽带的象征。 现在的领馆大楼始建于1921年,主楼是一幢 [[ 法国 ]][[ 文艺复兴 ]] 时期风格的小洋楼。在美领馆迁入之前,该建筑几易其主。最初是当时亚洲最大的英国贸易公司怡和洋行公司。在二战期间,一位日本商人携其家属入住,随后又成为瑞士总领事的家宅。在1946年,纺织业巨贾的后裔荣鸿元购置该处地产,但是不久后即离开上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建筑归妇联使用,在 [[ 文革 ]] 时期一度是“政治教育”中心,其后又成为政府迎宾馆,直到美领馆签订合约,成为小洋楼的新主人。领馆现址占地面积3英亩,包括若干外围建筑,一片橘林, [[ 园林 ]] 假山和一个鲤鱼池。1997年和2003-2005年,领馆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内外整修,以保存建筑美感,提升建筑效用。
==视频==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