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張繼孟 (弘治進士)

增加 3,367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uses|張繼孟|other=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張繼孟 | 原名 = | 圖片名稱= | 圖片大小 = | 圖…”
{{Otheruses|張繼孟|other=同名或類似名的其它條目描述}}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張繼孟
| 原名 =
| 圖片名稱=
| 圖片大小 =
| 圖片說明 =
| 最高職務 =
| 國家 = 大明
| 爵位 =
| 籍貫 = 浙江仁和縣
| 族裔 =
| 旗籍 =
| 字號 =
| 諡號 =
| 出生日期 =
| 出生地點 =浙江仁和縣
| 逝世日期 =
| 逝世地點 =
| 墓葬 =
| 配偶 =
| 親屬 =
| 出身 =
*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進士
| 經歷 =
| 著作 =
}}
'''張繼孟''',字'''子醇''',[[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仁和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 生平 ==
順天府鄉試第四十三名,后參加會試第十六名。弘治十八年,登進士第二甲第五十二名<ref>{{Cite book|title=《皇明贡举考》卷五|last=(明)[[张朝瑞]]|first=|publisher=《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year=|isbn=|location=|pages=}}</ref><ref>{{Cite book|title=贡举志五种 上|last=鲁小俊,江俊伟著|first=|publisher=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year=2009|isbn=978-7-307-07043-1|location=|pages=}}</ref><ref>{{Cite book|title=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785-790 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 1-6|last=朱保炯,谢沛霖|first=|publisher=文海出版社|year=1981|isbn=|location=台湾}}</ref>。任[[揚州府]]推官<ref>西園聞見錄 ,9冊100卷 ,435</ref>,授[[江西]][[參政]],之後入朝授禮部儀制司[[郎中]],后升任禮部儀制司[[員外郎]]<ref>禮部志稿.歷官表二 ,42卷 ,597</ref>,之後外任[[山東]]布政司參議<ref>《[[國朝獻徵錄]]·參議張繼孟傳》(95卷):張少參公繼孟,字子醇。公以禮部儀制司郎中陞山東布政司參議,年未五十致政,歸居林下,家徒四壁,立居旁建茅屋三楹,鑿池為橋,植竹數竿,扁為一笑亭,日觴咏其中,禁足不出。客至第肅至階,送亦不出門。即朝貴枉訪止折柬相答于勢利紛華泊如也嘗言作人須要有趣對俗客嗒然無一語遇學士大人有道術者與之譚說名理揚榷風雅亹亹不倦令人灑然不能遽別前輩一時如西涯相公蒲汀尚書皆海內宿望常聯輿過訪公或留坐所共脫粟之飯間出蔬果盃酒三五巡即止諸老宿自公第出輒喜見眉宇相謂曰吾儕遇張子醇一飯勝倍別家盛筵矣其為人愛重如此楊方伯守魯既第筮仕揚州府推官瀕行候謁請教公謂曰只要做得人好不論做官做得人好時充軍也得為民也得夫當後生筮仕初即為此厲語不為忌諱楊公亦終身佩之不嗔為不吉語古道如此年八十卒卒之日至無以為殮其子以訃聞於諸同年在京宦者得贈若干金始克襄事云</ref>。

曾祖父[[張彥和]];祖父[[張全]];父親[[張泰]]。母劉氏<ref>{{Cite book|title=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last=龚延明主编|first=|publisher=宁波出版社|year=2016|isbn=978-7-5526-2320-8|location=宁波|pages=|quote=《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弘治十八年進士登科錄》}}</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弘治十八年乙丑科殿試金榜}}

{{DEFAULTSORT:Zhang张}}
[[Category:明朝禮部員外郎]]
[[Category:明朝江西布政使司參政]]
[[Category:明朝山東布政使司參議]]
[[Category:張姓]]


{{明朝人物小作品}}
22,0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