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巴金

增加 35,578 位元組, 5 年前
【人物经历】
1909年,6岁
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前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除随先生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传统蒙学读物外,亦在晚间从母亲学读《百香词谱》。
1911 ,8 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 张绿 ,继续 在家 读。 是年10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2月8日成都军队哗变,秩序大乱,由父亲和大哥留家,母亲带其他儿女到外祖母家避难,翌日回家。22日秩序恢复,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4年,11岁 母亲病故,安葬于成都市郊磨盘山。母亲“爱一切人”的教诲对巴金一生影响颇大,后来称母亲为自己的“第一个先生”。 1915年,12岁 父亲娶继母(邓景遂)  1917年,14岁 父亲病逝,大哥挑起长房生活重担,大家庭矛盾加剧。 自是年起,在晚间随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的香表哥学习 文。 1918年,15岁 秋季入成都青年会英文补习学校,一月后因病辍止,继续在家从香表哥学习,其间直接阅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史蒂文森的《宝岛》等英文原著。 1919年,16岁  “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巴金接触到《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星期日》、《学生潮》、《威克烈》等各种新刊物。  一九二零年十七岁  祖父病故大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倾轧更为加剧。  读克鲁泡特金《告少年》、廖亢夫的剧本《夜未央》中译本及《实社自由录》第一集中刊登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爱玛·高德曼的文章,第一次了解到无政府主义的要义,其后称高德曼为”精神上的母亲”。  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一九二一年十八岁  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参加组织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秘密团体“均社”并发表《均社宣言》,从此开始以“安那其主义者”自命。  参与编辑《警群》月刊,第一期出版后因与原筹办者发生争执,原《半月》刊同人联名发表声明,集体脱离该刊,《警群》亦停刊。   一九二二年十九岁  上半年参与创办成都无政府主义者联盟主办的《平民之声》周刊,主持编辑事务。  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共十二首)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 结0月A清u 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一九二三年二十岁  秋季入上海南洋中学;年底赴南京入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补习班。  一九二四年二十一岁  五月在广州真社的刊物《春雷》第3期上发表诗作《悼橘宗一》和《伟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荣君之灵》。  一九二五年二十二岁  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南京学生的声援活动,后参与发起创办无政府主 刊物《民众》半月刊。  一九二六年二十三岁  《五一运动史》于是年四月出版,该书是目前所见的巴金第一本单行出版的书。  一九二七年二十四岁  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  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一九二八年二十五岁  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 2用8   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 《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较《灭亡》早发表近三个月,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一九二九年二十六岁  一月至四月《灭亡》在《小说月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  论著《断头台上》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参加自由书店编辑工作,以“马拉”为笔名编辑五期《自由月刊》。  本年,还发表各种译著、文章四十余篇。其中《〈工女马德兰〉之考察》、《〈党人魂〉及〈火榴〉之考察》、《〈黑暗之势力〉之考察》等文,是他最早的文艺评论文章。  一九三零年二十七岁  本年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世界语杂志《绿光》;译著《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托名美国三藩市平社出版;译著托尔斯泰着《丹东之死》,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发表《亡命》、《复仇》、《哑了的三角琴》等十二篇短篇小说。  一月据世界语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话剧《过客之花》;二月参考《世界语史》等材料著《世界语创作文坛概况》,连载于《绿光》第7卷1月号至3月号;三月代表上海世界语学会接待日本世界语者长崎,30日出席上海世界语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七月据有关材料写 的《世界语文学论》连载于《绿光》第7卷第7月号至10月号。  一九三一年二十八岁  一月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由开明书店出版。  四月十八日,《时报》开始连载《激流》。  八月,《新生》结稿,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复仇》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十月中篇小说《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初冬,应邀到浙江长兴煤矿作客,为后来创作《雪》积累了素材。  本年与复旦大学学生章靳以结识,日后成为编辑工作的最好合作者和关系密切的朋友。  一九三二年二十九岁  一月,中篇小说《雨》开始连载于南京《文艺月刊》。  三月,中篇小说《海底梦》,五月至七月在《现代》杂志连载,八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五月,一周内写成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先在《时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光明》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九月,开明书局出版《新生》,中篇小说《砂丁》在《申报月刊》发表,一九三三年一月由开明书局出版。  十月,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和译著《秋天里的春天》出版。  十二月,应《读书》杂志约写《我的写作生活》一文,回顾自己1927年以来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状况。  本年度整理一九二七年赴法日记,结集为散文集《海行》,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一九三三年三十岁  一月,开始创作中篇小说《萌芽》,在《大中国周报》连载,八月由现代书局出版,不久遭禁;次年八月将书中人物改名换姓,改题《煤》,拟由开明书局出版,又遭禁;后改名《雪》自费印刷,托名美国旧金山平设秘密发行,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才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五月,《家》(《激流》第一部)由开明书局出版。  八月初,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九月至十二月,去天津、北京与靳已、郑振铎共同创办《文学季刊》,任编委。  一九三四年三十一岁  一月回上海。国民党正式实行图书检查,《文学》2卷1号巴金的《电》、欧阳山等的短篇小说被抽出,《新年试笔》中“巴金”的名字被勒令改署为“比金”。  四月,《电》改名《龙眼花开的时候》,署名“欧阳镜蓉”在《文学季刊》连载,次年三月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改题《电》,为《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  八月,散文集《旅途随笔》,短篇小说集《将军》由生活书局出版。  十月,短篇小说集《沉默》出版,十一月赴日,《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二十四日抵达横滨,住在佛教徒武田博家,据此创作了短篇小说《神》、《鬼》。  十一月《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利娜》始连载于《水星》。  一九三五年三十二岁  三月散文集《点滴》由开明书店出版。  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未能发表,后据此改为短篇小说《人》。  五月,吴朗西、伍禅、丽尼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巴金名义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  九月,论著《俄国社会运动史话》、译著《狱中记》(伯克曼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往北平协助靳以办理《文学季刊》停刊工作。短篇小说集《神·鬼·人》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六年三十三岁  二月短篇小说集《沉落》、散文集《生之忏悔》由商务印刷书馆出版。  四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 由开明书店出版。《爱情三部曲》(及《雾》《雨》《电》) 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五月,译著《门槛》(屠格涅夫等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  八月,散文集《忆》、译著《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斯捷普尼雅克著,即《地底下的俄罗斯》改版本),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短篇小说集《发的故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本年,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为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二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  一九三七年三十四岁  三月,与靳以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童话集《长生塔》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3日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8日,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13日淞沪抗战爆发,文化生活出版社业务停止,工作人员继续撤走;22日,由《文学》、《译文》、《中流》、《作家》四家刊物联合出版的《呐喊》周刊(第三期改名为《烽火》)在上海出版,茅盾、靳以为编辑,巴金为发行人,不久因茅盾离沪由巴金编辑。24日,《救亡日报》创刊,巴金名列编委名单。  十月,译著《西班牙的斗争》(洛克尔著),托名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  十一月,杂文集《控诉》由烽火社出版。  一九三八年三十五岁  一月,译著《告青年》(克鲁泡特金著)由平明书店出版。  二月,译著《叛逆者之歌》(普希金等著)由平明书店出版。  三月,《春》由开明书店出版。与靳以一起经香港到广州。五月一日,经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巴金为编辑;十月十一日,《烽火》出至二十期后在日军炮火下被迫停刊。  七月,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九月,散文集《梦与醉》由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三九年三十六岁  三月,散文集《旅途通讯》由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杂文集《感想》由烽火社出版。  十月,散文集《黑士》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零年三十七岁  三月,改译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取略》并易名《面包与自由》,八月由平明书店出版。  五月,《秋》结稿,七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六月,修改克鲁特泡金的《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易名为《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次年六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译著《一个家庭的悲剧》(赫尔岑著) 和中篇小说集《利娜》均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九月,重译凡宰地《我的生活的故事》(即《一个卖鱼者的生涯》) 均由为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七日,出席全国文协举行的来渝作家茶会,出席的还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田汉、艾青等七十余人。周恩来也出席了这次茶会,这是巴金首次件到周恩来。《火》第一部由重庆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一年三十八岁  五月下旬,《火》第二部结稿,次年一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六月,杂文集《无题》由烽火社出版。  一九四二年三十九岁  一月,散文集《龙·虎·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四月,短篇小说《还魂草》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散文集《废园外》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三年四十岁  三月,散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译文集《父与子》(屠格涅夫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译文集《迟开的蔷薇》(史托姆著),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四年四十一岁  五月初,与萧珊从桂林到贵阳并结婚;中旬,陪萧珊到四川旅行,开始创作《憩园》;下旬译著《处女地》(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十月,中篇小说《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五年四十二岁  二月,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译著《散文诗》(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火》第三部由开明书店出版。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二十八日,毛泽东到重庆。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  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萧珊因怀孕留在重庆。  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文协上海分会成立,巴金虽未出席,仍被选为分会理事;建国前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六年四十三岁  一月,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 有队 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信中呼吁废止现行文化政策,确立民主的文化建设政策;中篇小说《第四病室》由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  四月,散文集《旅途杂记》出版;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  五月,5日出席全国文协在张家花园召开的庆祝文艺节大会;11日出席文联社发起的文艺座谈会;21日,离开重庆到上海,负责文化生活出版社会部社务。  六月,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  七月,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八月到十二月,《寒夜》开始在《文艺复兴》上连载。次年三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这也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一九四七年四十四岁  八月,散文集《怀念》由开明书店出版。  九月,编辑自选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八年四十五岁  三月,译著《快乐王子集》(王尔德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译著《笑》(奈米洛夫等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改订一九三八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二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静夜的悲剧》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九年四十六岁  三月,开始译鲁多夫·洛克尔的《六人》,十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九月,将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务交康嗣群;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体会议。  十月,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十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蒲宁与巴布尔》,十二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契诃夫》,次年一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零年四十七岁  二月,译完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四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五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  九月,译高尔基短篇小说四篇,连同旧稿一篇,编为《草原集》,十一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十月,译完迦尔洵的短篇小说集《红花》,十一月由上海出版社出版;30日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十二月18日离开苏联的奥特波尔回国,21日返抵北京;24日出席北京各界庆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胜利及欢迎和大代表团返国大会。  一九五一年四十八岁  二月,编选散文集《华沙的节日—波兰杂记》,三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三月,译完迦尔洵的《一件意外的事》,六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六月,散文集《慰问信及其它》结集,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七月,《巴金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十一月,译完迦尔洵的《癞蛤蟆和玫瑰花》,次年一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一九五二年四十九岁  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五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二月,在北京筹备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并任团长。  三月,7日率访问团启程离京,20日到达朝鲜前线、22日会见彭德怀司令员、25日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四月,1日与其他二十位作家联名发表控诉书,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 使 用细菌武器的罪行;4日受到金日成接见并参加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举行的座谈会。  十月,从朝鲜回国。  一九五三年五十岁  二月,关于朝鲜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出版。  三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巴金等二十一人当选为为全国文协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三月至七月,《新生》、《海的梦》、《雾·雨·电》、《家》、《憩园》、《旅途随笔》、《还魂草》等旧作相继修订出版。  八月,再度入朝访问。  九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因在朝鲜未能出席,致信《衷心的祝贺》;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十月,当选为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及由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组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主席。  十一月 华东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巴金当选为理事。  十二月,离开朝鲜回国。  一九五四年五十一岁  一月,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第二次扩大会议,讨论1954年工作计划。  六月,译著《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修改本出版。  七月,应邀赴莫斯科参加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八月,离开莫斯科回国。  九月,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四川代表)。15日至29日,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编选《巴金短篇小说选集》并写《自 》、编选《巴金散文选》并写《前记》,分别于次年3月和5月出版。  一九五五年五十二岁  二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三月,出席全国各人民团体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并被推选为出席亚洲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  四月,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五月,随笔集《谈契诃夫》出版。2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  六——七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八月,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一九五六年五十三岁  一月,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  二月,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  六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七月,全国整风开始,创作《“鸣”起来吧》、《“独立思考”》等杂文,均署名余一。  八月,编成散文集《 欢乐的日子》 次年3月出版。   十月,参加鲁 新墓迁葬仪式,与金仲华一起将写有“民族魂” 旗帜献盖于鲁迅灵柩。  十二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一九五七年五十四岁  三月在北京参加作协创作规划会议,与赵丹、方纪等受毛泽东主席接见。。  五月,开始编《巴金文集》。  六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七月,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创刊,与靳以共同担任主编。  一九五八年五十五岁  一月,主持作协上海分会会议并作报告。  二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为主席团成员。  十月,赴苏联塔什干参加亚非作家会议,本月开始,《中国青年》、《文学知识》、《读书》等杂志展开对巴金建国前 作品 鲁空 的批判和讨论。  是年《巴金文集》第一卷至第六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九年五十六岁  四月,编完散文集《新声集》,9月出版。  五月,编完散文集《友谊集》,9月出版。  六月,在北京与周扬等参加首都诗人座谈会。  九月,与萧珊合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出版。  十一月,靳以逝世,巴金为治丧委员会成员。  是年《巴金文集》第七卷至第九卷相继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零年五十七岁  四月,散文 《赞歌 》出版。  七月,参加全国文学艺术 工作 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作题为《文学要路在时代的前头》的发言,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  八月,参加全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继续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六一年五十八岁  三月,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七月,创作短篇小说《团圆》。该小说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编为电影《 雄儿女》。  是年十到十二月,《巴金文集》第十卷到第十三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一九六二年五十九岁  五月,上海第二次文代会召开,致开幕词《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并作《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的讲话。  七月,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  是年《巴金文集》第十四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汇集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一九六三年六十岁  四月,参加全国文联第三次扩大会议。  六月,赴越南访问;访日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出版。  十二月,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达东京访问,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藏原惟人曾接见。  一九六四年六十一岁  六月,编选访越散文集《贤良桥畔》,九月出版。  八月,参观访问,回上海后写报告文学《大寨行》。  十二月,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一九六五年六十二岁  一月,继续在北京参加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李味   七月,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 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受胡志明主席接见。  一九六六年六十三岁  六月,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  七月,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市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会上见到老舍,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八月,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  九月,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一九六七年六十四岁  一月,挨斗更频,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  五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是年,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一九六八年六十五岁  频繁遭到批斗,《文汇报》先 发表长篇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斗倒批臭文艺界反动”权威”巴金》;《解放日报》亦以《彻底斗倒批臭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巴金》为通栏标题发表多篇批判文章。  一九六九年六十六岁  《文汇报》发表《批臭巴金,批臭无政府主义》、《彻底批判大毒草〈家〉〈春〉〈秋〉》等文章。  本年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神曲·地狱篇》,至1972年7月抄到第九曲。  一九七零年六十八岁  被编入上海文化系统某团第四连到奉贤县“五七”干校从事搬运稻草、抬粪水、种菜、喂猪、搓绳等劳动。  一九七二年六十九岁  萧珊病故。巴金返回上海。  一九七三年七十岁  “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 指安 ,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巴金埋头重译屠格涅夫的《处女地》。  一九七四年七十一岁  抄完《处女地》重译稿,开始译赫尔岑的多卷本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一九七六年七十三岁  “四人帮”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看大字报。  一九七七年七十四岁  恢复写作权利,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五月《文汇报》发表写《一封信》;6月《解放日报》发表《第二次的解放》;十二月出席同时召开的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一九七八年七十五岁  二月,在北京出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同月,《处女地》新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五月至六月,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三届第三次(扩大)会议,在会上作题为《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的发言。  七月,开始写创作回忆录。  是年《巴金近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译著《文学写照》(高尔基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  一九七九年七十六岁  四月,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抵赴巴黎访问,这是其自1928年离开法国后的第一次重访。  六月,在北京参加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和五届政协二次会议。  十月到十二月在北京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致闭幕词,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一副主席。  是年,《英雄的故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随想录》(第一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  一九八零年七十七岁  四月,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东京访问。  八月,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去瑞典参加第六十五届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是年《巴金选集》(上下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巴金中篇小说选》(上下卷)、《巴金近作》第二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九八一年七十八岁  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得到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臧克家、曹禺等作家的赞成和支持,该馆筹备委员会于本年12月在北京成立,巴金、谢冰心、曹禺等九人为委员。  四月,出席中国作协主席团扩大会议,当选为主席团代理主席。会议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由巴金任主任委员。  九月,率中国笔会中心、中国上海笔会中心、中国广州笔会中心代表团(一行九人)启程赴法国,参加第四十五届国际笔会大会。  十一月,参加上海市五届政协第十一次常委会,担任上海市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十二月,出席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当选为为中国作协主席。  是年《随想录·探索集》、《创作回忆录》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一九八二年七十九岁  一月一日,在《光明日报》和《文汇报》上发表短文,祝贺新的一年里文学创作取得新的成就,向从事创作的中青年作家致意。  三月十五日,意大利驻华大使塔马尼到巴金寓所宣布一九八二年“但丁国际奖”授予巴金;四月在佛罗伦萨举行授奖仪式,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代为领奖。  五月,右背患囊肿,动小手术;  十月,右背脊囊肿再次动手术,到杭州养病半月。  十一月七日晚上在家中二楼书房跌跤,造成骨折,住上海市华东医院治疗。  是年《巴金近作》第三集《探索与回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巴金散文选》(上下册)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十卷本《巴金选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随想录》第三集《真话集》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  一九八三年八十岁  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章”。  上海文艺出版社续编《中国新文学大系》(一九二七~一九三七),巴金应邀撰写小说卷序言。  是年《巴金论创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新编《巴金散文选》由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一九八四年八十一岁  获香港中文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被国际笔会第47届大会推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  患“帕金森氏综合症”,在两手发抖情况下在病床上一笔一画写出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  一九八五年八十二岁  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三月二十六日北京西郊万寿寺中国现代文学馆(旧馆)落成开馆,巴金主持开馆典礼。  八月,写信祝贺青海《现代人》文艺双月刊创刊,加紧创作长篇小说《一双美丽的眼睛》。  一九八六年八十三岁  《巴金六十年文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人亲自整理、编订并撰写序言的《巴金全集》自本年度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一九八七年八十四岁  十一月“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活动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  一九八八年八十五岁  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老友沈从文去世,抱病写作《怀念从文》,从批评国内新闻界没有及时报道沈从文死讯开始,回顾了与死者40多年的深厚友情。  一九九零年八十七岁  获前苏联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市颁 的“亚洲 化奖特别奖”。  一九九一年八十八岁  致信在四川举行的巴金学术研讨会 申明“我提倡讲真话,并非自我吹嘘我在传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说明过去我也讲过假话欺骗读者,欠下还不清的债。因为病……以后我很难发表作品了。但是我不甘心沉默。 最后还是要用行动来证明所写的 李儿 我所说的到底是真是假,说明我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句话,我要用行为来补写我用笔没有写出来的一切。”  一九九三年九十岁  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一九九四年九十一岁  “巴金与二十世纪研讨会”和《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大型图片展览隆重举行。  人民文学出版社二十六卷本《巴金全集》全部出齐;  着手进行《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工作,因工作劳累造成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华东医院。  一九九六年九十三岁  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巴金七十年文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七年九十四岁  十卷本《巴金译文全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九八年九十五岁  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杰出贡献奖。  一九九九年九十六岁  二月八日春节期间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送华东医院抢救成功,但因年高体弱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  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巴金星”。  二零零零年九十七岁  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在北京朝阳区安苑东路落成,馆前巨石屏风刻录巴金题词:“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大型纪念画册《世纪巴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巴金近10年中的200帧照片和6万余字近况介绍。  二零零一年九十八岁  十二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 坚强主席。  二零零二年九十九岁  十一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度过虚岁九九诞辰,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陈良宇前往看望并转达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的祝贺。  二零零三年一百岁
7,57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