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2
次編輯
變更
阳朔西街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400944411_120099000 阳朔西街] '''阳朔西街'''位于阳朔古镇中心,宽约8米,长近800米…”
[[File:阳朔西街.jpg|缩略图|[https://www.sohu.com/a/400944411_120099000 阳朔西街]]]
'''阳朔西街'''位于阳朔古镇中心,宽约8米,长近800米,略呈东西走向,东到滨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间与县前街、城中路交汇。历经1400多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的一条步行街,是阳朔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也是阳朔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明城墙、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纪念馆等这些古老的建筑保存皆较完整。
西街,曾是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地方,艺术大师徐悲鸿也曾居于此,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曾在此留下足迹。<ref>[https://www.sohu.com/a/400944411_120099000 阳朔西街为什么每年吸引这么多人到来,原因是……_文化-搜狐网]</ref>
== 街道特点 ==
阳朔西街全长近800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 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西街的建筑大都是六七十年前的老房子,也有一些是明清时期的,所以历史比较久远。西街的街道用大块的石板铺成,也颇有历史韵味。1984年经初步改造,建成了古朴典雅的旅游文化街。1999年到2004年,阳朔县又完成了保护性整治,使整条街道建筑凸显出“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木门窗、吊阳台”式的桂北民居特色;与桂花街组成并行的步行街,颇具特色。
== 历史发展 ==
西街是阳朔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有1400多年的历史。590年(隋开皇十年)设置阳朔县时,县城就已有一条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街道。当时街上只有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店铺,居民大部分是农民。
西街真正始建于1674年。早期的西街不长,得名缘于其地理位置。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不能直通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西街人为了出城方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并把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阳朔对外开放,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同时,他们对当地古朴典雅的民居和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此,每年到西街观光、休闲的境外旅游者超过数十万人次。他们有住几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几年的,有的干脆在西街成婚、开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规模庞大的“外语角”。
== 文化特色 ==
=== 中西文化合璧 ===
这里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到1998年,发展到每天竟有1000多人在此逗留。其中外国人在此开店就有20多家,因此西街又被称为“洋人街”。由于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说外语,故又把西街喻为“地球村”,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50万人次之多。
=== 历史文化厚重 ===
中西文化的融合在阳朔有着历史渊源。
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17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桢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外语班在阳朔开办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人口由2500多人猛增至10000多人。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ref>[https://www.meipian.cn/2n11g55 阳朔--西街 - 美篇]</ref>
解放前,何香凝、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者及文化名人都到过阳朔,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创作了大批山水画。从50年代至今,将近有4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还骑自行车在西街观光。
阳朔西街是一条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街。这里还是是孙中山演讲的地方,克林顿、尼克松、基辛格、撒切尔夫人、胡志明、西哈努克等许多名人在此都留下过足迹。
=== 民族文化淳朴 ===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
历史上的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西街,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街中有众多的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吧、中国功夫馆。但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也仍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
== 旅游信息 ==
=== 交通 ===
从阳朔汽车站步行5-10分钟即可到达。
=== 门票 ===
免费
=== 开放时间 ===
全天 <ref>[http://www.mafengwo.cn/poi/3241.html 阳朔西街攻略 - 马蜂窝]</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
'''阳朔西街'''位于阳朔古镇中心,宽约8米,长近800米,略呈东西走向,东到滨江路,西到[[蟠桃路]],中间与县前街、城中路交汇。历经1400多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的一条步行街,是阳朔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也是阳朔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明城墙、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纪念馆等这些古老的建筑保存皆较完整。
西街,曾是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地方,艺术大师徐悲鸿也曾居于此,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曾在此留下足迹。<ref>[https://www.sohu.com/a/400944411_120099000 阳朔西街为什么每年吸引这么多人到来,原因是……_文化-搜狐网]</ref>
== 街道特点 ==
阳朔西街全长近800米,大理石路面,呈弯曲的S形,房屋建筑古色古香,地方特色浓厚。 用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西街的建筑大都是六七十年前的老房子,也有一些是明清时期的,所以历史比较久远。西街的街道用大块的石板铺成,也颇有历史韵味。1984年经初步改造,建成了古朴典雅的旅游文化街。1999年到2004年,阳朔县又完成了保护性整治,使整条街道建筑凸显出“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木门窗、吊阳台”式的桂北民居特色;与桂花街组成并行的步行街,颇具特色。
== 历史发展 ==
西街是阳朔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有1400多年的历史。590年(隋开皇十年)设置阳朔县时,县城就已有一条长约200米、宽约5米的街道。当时街上只有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店铺,居民大部分是农民。
西街真正始建于1674年。早期的西街不长,得名缘于其地理位置。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当年的十字街部分是县城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大商家各踞十字路口一角。这里有经营日杂烟酒的万利祥,有经营南货土产出名的陈公兴,另有蒲同昌和元安商号,都是实力雄厚的粤商。另外本地商家[[刘来兴]]等,他们对阳朔的经济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抗战胜利后,十字街商业中心逐步走向衰落。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于城墙围住,不能直通膏泽峰下。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西街人为了出城方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并把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阳朔对外开放,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同时,他们对当地古朴典雅的民居和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此,每年到西街观光、休闲的境外旅游者超过数十万人次。他们有住几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几年的,有的干脆在西街成婚、开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规模庞大的“外语角”。
== 文化特色 ==
=== 中西文化合璧 ===
这里是洋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到1998年,发展到每天竟有1000多人在此逗留。其中外国人在此开店就有20多家,因此西街又被称为“洋人街”。由于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说外语,故又把西街喻为“地球村”,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50万人次之多。
=== 历史文化厚重 ===
中西文化的融合在阳朔有着历史渊源。
西街是中西文化在阳朔最早的接触和融合地。1917年左右基督教传入阳朔,由李绍庚夫妇主持传教,地点在西街东段一带租一间民房进行,有数十人入教。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南京中央研究院部分机构也南迁到达阳朔,大部分入驻西街尽头体育场后的中山纪念堂,继续从事研究工作。
另一南迁到达阳朔的群体是国民政府军官外语补习班。该班为国民政府培训驻外武官和军事代表及翻译人员而设,有英、法、德、日、俄五个语种。我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竺可桢都曾到外语班作演讲和授课。外语班在阳朔开办半年,后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回南京。
除此之外,随迁到阳朔的尚有“敌国人民收容所”,他们是德、日、意等国侨民。驻桂林的美英盟军人员也经常到阳朔来,西街成了多国人员的集散地。当时的阳朔县城由人口由2500多人猛增至10000多人。这是阳朔西街在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ref>[https://www.meipian.cn/2n11g55 阳朔--西街 - 美篇]</ref>
解放前,何香凝、柳亚子、郭沫若、茅盾等一大批革命者及文化名人都到过阳朔,艺术大师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都在西街住过,创作了大批山水画。从50年代至今,将近有4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到西街参观游览,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还骑自行车在西街观光。
阳朔西街是一条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街。这里还是是孙中山演讲的地方,克林顿、尼克松、基辛格、撒切尔夫人、胡志明、西哈努克等许多名人在此都留下过足迹。
=== 民族文化淳朴 ===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沈彬对住在碧莲峰里的居民羡慕不已。
历史上的西街除了几家店铺外,居民大多数是农民,相当长一段时期保持着“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生意可为耕”的半商半农状态,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豁达和乡里人忠厚的双重性格。西街,已经成了阳朔主要的旅游服务街,街中有众多的工艺品店、书画店、旅馆、咖啡厅、酒吧、中国功夫馆。但西街人仍保持着忠厚淳朴的品格。西街也仍然保持着朴实无华的迷人古貌,一条暗青色石板路,两排清代遗留下来的低矮的砖瓦房,翘角飞檐、雕梁画栋的江西会馆,展示着幽幽古色,散发着浓浓的古香。走进西街,就像走进了一座整洁的农家大院。
== 旅游信息 ==
=== 交通 ===
从阳朔汽车站步行5-10分钟即可到达。
=== 门票 ===
免费
=== 开放时间 ===
全天 <ref>[http://www.mafengwo.cn/poi/3241.html 阳朔西街攻略 - 马蜂窝]</ref>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