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忠孝

增加 118 位元組, 6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王忠孝 (1593年7 '''({{bd|1593年|7 月21日 -1666年5 |1666年|5 月31日[1] ||Wang王}}{{r|王}} ), [[表字| ]]'''长 ''' [[号]]''' 两''' [[ 福建 ]][[ 惠安 ]] 南埔 沙格村(今 [[ 惠安 ]][[ 泉港 区]][[ 南埔 镇]] 沙格村)人[2][1] <ref>{{cite book|author=惠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title=惠安县志|publisher=方志出版社|location=北京市|isbn=7-80122-352-7|url=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3192&index=1878&|edition=第1 版|accessdate=2011-06-22|date=1998年7月}}</ref>{{r|王}} ,明末政治人物。
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初除戶部主事,劾太監忤旨,廷杖下獄,已而戍邊。福王立於南京,授紹興知府,擢副都御史。隆武帝建號閩中(1645),召見,晉兵部左侍郎。賜上方劍,便宜行事。至福京破,家居杜門不出。鄭成功起兵金廈,設儲賢館於中左(廈門),禮待避亂縉紳,忠孝往見,欲官之,辭,乃待以賓禮。永曆十八年(1664)偕盧若騰入臺。不圖宦達,日與流寓諸人肆意詩酒,作方外人。二十一年(1667)十一月卒。著有《四居錄》等。(張子文)
==生平==
===明朝、南明時期===
王忠孝生 于[[ 萬曆 ]][[万历]] 二十一年六月廿三日(1593年7月21日){{r|王}}。[1[崇祯]] 。崇禎 元年(1628年)王忠孝中 [[进 ]] [[户 ]][[ 主事 ]] ,由於個性耿介,任官盡職,不徇私包庇,因而得罪 [[ 宦官 ]][[ 鄧希詔 ]] ,先後兩次遭構陷,入獄長達廿八月  [[南明]][[弘光帝]]授之為[[绍兴府]][[知府]],擢[[副都御史]],王忠孝推辞不受。[[隆武帝]][[朱聿键]]授王忠孝[[兵部左侍郎]],后辞。[[永曆帝]]授之为[[兵部右侍郎]]兼[[太常寺卿]],再次辞而不受
南明弘光帝授之為紹興府知府,擢副都御史,王忠孝推辭不受。隆武帝朱聿鍵授王忠孝兵部左侍郎,後辭。永曆帝授之為兵部右侍郎兼太常寺卿,再次辭而不受。
===鄭氏王朝時期===
國姓爺 [[ 鄭成功 ]] 起兵後,王忠孝投奔 [[ 東都 ]] (後改稱 [[ 東寧 ]] ,今 [[ 臺灣 ]][[ 臺南 ]] ),後王忠孝在 [[ 廈門 ]] 幫助鄭成功之子 [[ 鄭經 ]] [[ 永曆 ]] 十八年(1664年)四月王忠孝隨 [[ 鄭經 ]] 到東寧,宿 [[ 陳永華 ]] 舊寓。 [[ 永曆 ]] 十九年(1665年)冬末病, [[ 永曆 ]] 二十年四月廿八日(1666年5月31日)在東寧病逝,享年74歲[1] {{r|王}} 。後歸葬故里惠北松亭。 
==著作==
王忠孝著有《四居 》、《孝 解》、《易 經測 经测 略》、《四 書語錄 书语录 》及 集、文集等。 有《王忠孝全集》12卷。目前可見王忠孝作品,最齊全者為 [[ 臺灣省文獻會 ]] 於1994年排印出版的《惠安王忠孝公全集》。  
== 参考文献 ==
{{reflist|refs=<ref name="王">{{cite book|author= 王忠孝. |title= 《王忠孝公集》. |publisher= 福建人民出版社. |location= |isbn=9787211061389 |date=2010-10. ISBN 9787211061389.}}<br/ref>惠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惠安縣誌 第1 版. 北京市}}{{-}}{{崇禎元年戊辰科殿試金榜}}{{台灣漢詩詩人}}{{DEFAULTSORT:Wang王}} [[Category:明朝戶部主事]][[Category:南明人物]][[Category:鄭氏王朝人物]][[Category:泉港人]][[Category:王姓|Zhong]][[Category: 方志出版社. 1998年7月 明朝作家|W王]][[2011-06-22Category:寓賢八人]]. ISBN 7-80122-352-7.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