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求那跋陀罗

增加 2,23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name = 求那跋陀罗 (功德贤)
| image = [[File:求那跋陀罗.jpg|缩略图|center|[http://guoxue.k618.cn/ldsx/201412/t20141204_5760054.htm 原图链接]]]
| caption =
| birth_date =394
| birth_place =
| birth_name =
| death_date = 468
| death_place =
| residence<!-- 居住地 --> = 天竺
| prizes<!-- 获奖 --> =
| citizenship <!-- 公民权 -->=
| nationality<!--国籍 --> = 天竺
| known_for <!-- 著名成就 -->= 译有《杂阿含经》<br/>《大法鼓经》<br/>《胜鬘经》等
| school <!-- 宗派 --> =
| callsign <!-- 呼号 -->=
| title<!-- 头衔 -->=
| deity <!-- 修行法门 -->=
| native_lang1 = 諡號
| native_lang1_name1 <!-- 谥号 --> =
| education<!-- 教育程度 --> =
| work_institution <!-- 驻锡于(指僧侣长期驻留一地) -->=
| advisor<!-- 师承 --> =
| students <!-- 徒弟 --> =
| publication <!-- 著作 --> = 《神僧传》
| publication_translate<!-- 译著 -->=
| incarnation_from <!-- 何人的化身与转世 -->=
| reincarnation_to<!-- 转世为 --> =
| successor<!-- 传人-->=
| footnotes <!-- 备注 -->=
}}
 
'''求那跋陀罗'''({{lang-sa|Guṇabhadra}},{{bd|394年||468年}}),又譯為'''求那跋多羅'''、'''求那拔陀罗'''等,簡稱'''跋陀''',意譯為'''功德贤''',中天竺人,[[印度]][[佛教]]高僧、译經师。劉宋元嘉年間來到中國。《[[楞伽師資記]]》記載求那跋陀羅是[[楞伽師]]的始祖,視他為[[菩提達摩]]的老師<ref>{{cite book|author1=印順|title=中國禪宗史-達摩與求那跋陀|url=http://yinshun-edu.org.tw/en/book/export/html/3577}}</ref>。
== 人物 生平==
求那跋陀罗為中天竺人,出身[[婆罗门]],幼學[[五明]]諸論,通曉天文、書算、醫方、呪術。因为读誦[[說一切有部]]的《[[杂阿毗昙心论]]》而皈依佛法,後來又進學[[大乘]]《[[大品般若經]]》和《[[華嚴經]]》,受[[菩薩戒]]法。因學大乘,被稱為摩訶衍,意思為大乘和尚<ref>《[[高僧传]]》(卷三):“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法焉。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友。即投簪落彩专精志学。及受具足博通三藏。”</ref>。
==譯作==
依《[[出三藏記集]]》,跋陀三藏所譯共十三部七十三卷,現存九部六十八卷。若再計入《李廓錄》的三卷,總計現存十二部七十三卷<ref name="跋陀">{{cite book|author1=李安|title=中國佛教人物 一六 求那跋陀羅|url=http://www.templevisit.org/Selection_content.asp?AutoNo=869}}</ref>。他先後译出《[[杂阿含经]]》、《[[大法鼓经]]》、《[[胜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楞伽經]]》、《無憂王經》、《過去現在因果經》、《[[解深密經|相续解脱经]]》等,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ref>《[[出三藏記集]]》:「於祇洹寺集義學諸僧。譯出雜阿含經。東安寺出法鼓經。後於丹陽郡譯出勝鬘、楞伽經。徒眾七百餘人。寶雲傳譯。慧觀執筆。往復諮析妙得本旨。後譙王鎮荊州。請與俱行安止新寺。更創殿房。即於新寺出無憂王、過去現在因果及一卷無量壽、一卷泥洹、央掘魔、相續解脫波羅蜜了義、第一義五相略、八吉祥等諸經。凡一百餘卷。」</ref>
 
==人物地位==
求那跋陀罗的翻译能够有系统地传播他所宗的瑜伽一系学说的。这一系学说的构成,来源有:
上座部的禅法,以《杂阿含经》作依据;从如来藏发展为藏识的说法,以《央掘魔罗经》、《胜鬘经》作依据;从胜义谛无性发展为三自性的说法,以《相续解脱经》(即《解深密经》)作依据。这些经典求那跋陀罗都译了出来。最后瑜伽学系通过唯心所现的理论,组织独到的禅观法门,详细叙述于《楞伽经》,求那跋陀罗对它更一字不遗地做了直译功夫。
 
这在修辞方面虽没有能够文从字顺,但就意义言,可算是很忠实于原本的。由于[[求那跋陀罗]]传播了这一禅法的种子,后来得到达摩、慧可等人的培养,形成一派专讲《楞伽经》的楞伽师,终至蜕化为中国的禅宗。
 
在楞伽师的传承里,本来就认求那跋陀罗为第一代祖师,并传有他所教导的“禅训”,说了一些安心的方法,成为楞伽师理论的重要根据。由这些事实,可见求那跋陀罗不单是个禅师,并还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位宗师,他和菩提留支、真谛等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
{| class="wikitable"
==參考文獻==
{{reflist}}
{{wikisource|佛学大辞典/求那跋陀罗}}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南北朝僧人]]
[[Category:佛经翻译家]]
40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