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陳維英 (台灣)

增加 5,621 位元組, 5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name = 陳維英 | native_name = | image = 陳悅記祖宅中劉鴻翱所贈匾額.jpg | image_size = 220px | caption…”
{{Infobox Person
| name = 陳維英
| native_name =
| image = 陳悅記祖宅中劉鴻翱所贈匾額.jpg
| image_size = 220px
| caption = [[陳維英]]「外翰」匾,[[福建巡撫]][[劉鴻翱]]所贈。
| birth_date = 1811年
| birth_place = 大清[[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大龍峒]]
| death_date = 1869年
| death_place = {{QING-1862}}[[福建省]][[臺灣府]]
| nationality =
| ethnicity = [[漢人]]
| 語言 = [[臺灣閩南語]]、[[官話]]
| 別名 =
| education =
| occupation = [[文人]]
| notable_works = 《[[太古巢聯集]]》、《[[鄉黨質疑]]》、《[[偷閒錄]]》
}}
{{Min-nan
| title = 陳維英
| choan-han = 陳維英
| choan-lo = Tân Uî-eng
}}
'''陳維英'''({{lang-nan|'''Tân Uî-eng'''}};{{bd|1811年||1869年|}}),字'''實之''',又字'''碩芝''',號'''迂谷''',乳名'''源充'''{{r|儒}}{{r|鄭}}。[[臺灣]][[臺北]][[大龍峒]][[仕紳]]、文學家,[[陳悅記家族]]成員,[[祖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嘉慶十六年十月生於[[臺灣府]][[淡水廳]][[大龍峒]]{{r|儒}}。

==生平==
陳維英為[[大龍峒]][[仕紳]][[陳遜言]]的第四個兒子,從小受業於伯兄[[陳維藻]],1851年受到[[臺灣道]][[道尹]][[徐宗幹]]的薦舉,入選[[孝廉方正]]科,1859年[[鄉試]]中[[恩科]][[舉人]],並被授(一說為捐)[[內閣中書]]。1862年[[戴潮春]]事件中,他自費組織[[團練]]幫助官府,因此被[[清朝官员服饰|賞戴花翎]]。

除此之外,陳維英對臺灣最大貢獻為教育方面。他除了曾於[[明志書院]]任教外,也創辦了[[噶瑪蘭]][[仰山書院]],並擔任[[艋舺]][[學海書院]]院長。而其著作則有《太古巢聯集》、《鄉黨質疑》及《偷閒錄》等。

2006年9月23日,陳維英入祀[[弘道祠]],為[[臺北孔子廟]]在1919年辦理最後一次先儒入祀至今,第一位入祀的人物。

==各廟名聯==
*[[先嗇宮]]
#[[文昌帝君]]殿內「'''為八蜡仍自主八神武朥灣當蘋繁之日兼披黃草服''';'''育五穀不可無五教文昌府與黍稌之星並列紫薇垣'''(內外史官陳維英謹題)」。

*[[艋舺祖師廟]]
# 左次間門聯「(同治七年季冬敬立)'''封藏鬼洞來裂竹大梓羅漢松猶留佛蔭;度登仙橋去藥砧丹臼袈裟石爭訪師型'''(宗裔維英敬題 生員楊克彰敬書 楊姓弟子敬獻)」
# 左右後附點金柱柱聯「(大清同治七年戊辰佛生日)'''清五濁以覺人燈傳馬祖;水八功而潤物鉢出龍師'''(鄉進士孝廉方正四品花翎內外史官淡蘭主講宗裔維英敬撰并書 鄭姓弟子宗裔芳蘭長勝同再敬獻)」
# 後捲棚步口柱柱聯「'''祖籍桃源而出我穎川之派;師遊蓬島遂鎮化清水之嵓'''(宗裔維英再敬題 芳蘭 長勝又敬獻)」
[[File:陳文瀾墓.JPG|thumb|陳文瀾墳墓]]
[[File:陳悅記墓園.JPG|thumb|陳悅記墓園]]
== 家族 ==
{| border="0" noborder
|-----
| valign="top" | <center>[[陳悅記祖宅|陳悅記]]家族</center>
* 祖父:陳埰海(1745-1823),字文瀾。
* 祖母:李瓊娘(1744-1788),號淑慎。
** 父親:[[陳遜言]](1769-1847)
** 生母:楊腰娘(1778-1832),號淵豫。
*** 長兄:[[陳維藻]]
*** 次兄:陳維藜
*** 三兄:陳維菁
*** 四子:陳維英
*** 姊妹:陳氏
*** 姊妹:陳氏
** 小媽:劉貴娘(1805-1857),號慈徽。
*** 五弟:陳維藩
*** 六弟:陳維藝
*** 七弟:陳維苞
*** 姊妹:陳氏
*** 姊妹:陳氏
** 二叔:陳遜朗(1775-1839)
*** 陳源古
*** 陳源道
** 三叔:陳遜陶(1781-1840),字在鎔。
*** 陳源池
*** 陳源漢
*** 陳源溪
*** 陳源港
*** 陳源湖
*** 陳源淮
| valign="top" | <center>家庭</center>
* 正室:周嬌娥,字鏡蟾,號孝正,1831年嫁。
* 側房:許氏,議敘職員[[許耀宗]]次女,1858-1859年嫁。
** 長子:陳雁升(1832-1857),字賓南,號蘆汀。<ref>患怪疾,一病不起。</ref>
** 長媳:徐媛娘(1831-1858),號祝眉,嘉義縣斗六門縣丞[[徐星煒]]長女。<ref>自殺殉夫,私諡孝烈,列《淡水廳志·列傳·烈女·節孝》,立有「旌節坊」。</ref>
** 次子:陳鳶升(1837-1861),字鐵翰,號習初。
** 次媳:何招娘(1839-1860),字又旌。
** 三子:陳鷟升(1850-1874)
** 三媳:何貞操(1849-1887)
** 長女:陳硯波
** 次女:陳琴泉,嫁庠生王濟源。
** 三女:陳織雲
** 四女:陳詠雪
|}

== 相關條目 ==
*[[陳悅記祖宅]]
*[[明志書院]]
*[[學海書院]]

== 參考來源 ==
{{reflist|refs=
<ref name="鄭">{{cite book|author=鄭藩派 |title=《開臺進士 鄭用錫》 |publisher=金門縣文化局 |isbn=978-986-01-0469-1 |pages=184-186頁 |date=2007年8月}}</ref>
<ref name="儒">{{cite web |url=http://mail.tmue.edu.tw/~confucianism/post/008/new_page_2.htm#_ftnref3 |language=zh-tw |title=臺北陳悅記祖宅介紹(上) |publisher=儒學中心電子報 |year=2009 |accessdate=2013-03-05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120100441/http://mail.tmue.edu.tw/~confucianism/post/008/new_page_2.htm#_ftnref3 |archivedate=2010-01-20 }}</ref>
}}

{{台灣漢詩詩人}}
[[Category:臺灣教育工作者|C]]
[[Category:台灣地方志先賢]]
[[Category: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舉人]]
[[Category:台灣清治時期人物|C]]
[[Category:台北人|C]]
[[Category:陳悅記家族|維]]
[[Category:陳姓]]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