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叩头虫

增加 1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叩头虫</big> '''
|-
| [[File: 龙眼姜185e675hn cmhjh.jpg|缩略图|居中|[httpshttp://pic.wenwenbaike.soso.com/pqpicugc/wenwenpicbaikepic2/039601/2020051401481220160520190232-1404280900_jpeg_500_333_375841327528322.jpg/0 300 原图链接][https://wenwenbaike.sogou.com/z/q762986127v6575160.htm 图片来源]]]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big>ke tou chong</big> '''
属:[[叩头虫属]]
|}
'''叩头虫'''属于鞘翅目叩甲科(亦称叩头虫总科),它们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经发现的就达8000多种,在 [[ 中国 ]] 已知约600种。它头尖身狭,长约三、四厘米,乍一看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然而当你将它捉在手中,古怪的事情发生,只见它先弯下前胸,将头部垂下,然后又突然挺直胸脯、头部扬起,同时发出“咔咔”的声音,如此反复进行,就好像在不停地叩头。只要你一刻不放过它,它便会一直“叩头”下去,样子滑稽,让你忍俊不禁,所以这个小家伙就得了个“叩头虫”的名号。
=外形特征=
全世界已知8000多种,中国已知600多种。该科成虫、幼虫多为植食性、腐食性、木食性,少数为肉食性, 其中有一些是农、林、牧草、蔬菜、果树的重要害虫,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它不断叩头的动作,是它逃跑的一种形式。所以,叩头虫叩头是为了躲避危险和越过障碍的本能。叩头虫还会以叩“响头”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吸引异性。
叩头虫身体被一层坚硬的 甲壳包着,这层甲壳的不同部位被称作板,如胸板、腹板等。叩头虫的前胸背板活动很自如,它的前胸腹板中部向后还有一个突出呈楔形或刺状体,当叩头虫的头胸向腹部弯曲时,这个突出的东西就正好插入中胸腹板前缘的一个沟槽中。当它们作仰卧动作时,前胸就将那个突出体弹出沟槽,并发出嗒嗒的响声。叩头虫也就会借力一跃而起了。叩头虫是一种会装死的 [[ 昆虫 ]] ,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会躺倒一动不动,想逃跑时便会一弹而起。这就是我们见它们不停地叩头的原因。有些叩头虫还能够像 萤火虫那样发光,它们发出的光有红有绿,有些还很亮呢。叩头虫的幼虫也叫 金针虫,它们样子像普通的肉虫子,但其身体却有着很硬的表面,因此也被叫作铁丝虫、 [[ 钢丝虫 ]] 等。它们吃植物的种子、根和 地下茎,叩头虫成虫后也多以植物为食。因此,它们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害虫。
=生活习性=
=危害情况=
叩头虫俗名 磕头虫,多为中小型种类,头小,体狭长,末端尖削,略扁。体色呈灰、褐、棕等暗色,体表被细毛或鳞片状毛,组成不同的花斑或条纹。有些大型种类则体色艳丽,具有光泽。 完全变态。生活史较长,2-5年完成一代。其是农业的害虫,由于将它放在木板上,用手按住腹部,它能用头和前胸打击木板,像叩头一 样,若是将其背朝木板用手按住,它也能用胸和头向前一跃而起,故此得名叩头虫。叩头虫的幼虫是黄色,像针一样,也叫 金针虫和 铁线虫。它常常钻在地面下啃咬植物的种子、根和茎。叩头虫分布很广,对麦类、 [[ 玉米 ]] 、 高粱、 陆稻、 粟、 [[ 薯米 ]] 、 棉花、 [[ 蔬菜 ]] 等作物危害很大。最常见的有 沟叩头虫和 褐纹叩头虫。灌溉能防止和消灭叩头虫。
幼虫形态特征:成虫叩头虫一般颜色较暗,体形细长或扁平,具有梳状或锯齿状触角。胸部下侧有一个爪,受压时可伸入胸腔。当叩头虫仰卧,若突然敲击爪,叩头虫即会弹起,向后跳跃。幼虫圆筒形,体表坚硬,蜡黄色或褐色,末端有两对 附肢,体长13~20mm。根据种类不同,幼虫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内, 蛹期大约3周。
生活习性:在地下主要为害玉米幼苗根茎部。有 沟金针虫、 细胸 [[ 金针虫 ]] 和褐纹金针虫三种,其幼虫统称 金针虫,其中以沟金针虫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时,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外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 咬断,断口不整剂。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 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 沟金针虫在8-9月间 化蛹, 蛹期20天左右,9月羽化为成虫,即在土中越冬,次年3-4月出土活动。 金针虫的活动,与 土壤温度、湿度、寄主植物的生育时期等有密切关系。其上升表土为害的时间,与 春玉米的播种至 幼苗期相吻合。
=防治措施=
61,9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