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海因里希·馮·克萊斯特

增加 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贝恩德·海因里希·威廉·冯·克莱斯特'''('''Bernd Heinrich Wilhelm von Kleist''',[[1777年]][[10月18日]][[奥得河畔法兰克福]]—[[1811年]][[11月21日]][[万塞]]),[[德国]] [[ 诗人 ]] [[ 戏剧家 ]] [[ 小说 ]] 家。<ref>[https://site.douban.com/213711/widget/notes/17510239/note/403456577/  贝恩德·海因里希·威廉·冯·克莱斯特]来源豆瓣网</ref>
克莱斯特的家族是[[普鲁士]]传统的军事世家,出现了许多高级将领。父亲约阿希姆·弗里德利希·冯·克莱斯特曾参加[[七年战争]],官至少校,于1788年去世。
年幼时的克莱斯特即显示出文学才华。但遵循家族传统,1792年,加入波茨坦的近卫军团成为军官。翌年母亲去世,即请假料理丧事。过后参加了 [[ 普鲁士 ]] [[ 奥地利 ]] 联军干涉 [[ 法国 ]] 革命的战争。因不喜欢军队刻板的生活,1799年退役。
当年,克莱斯特进入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法律及自然科学,并与一将军的女儿订婚。1800年,在柏林的普鲁士税务工商部谋得差事。由于厌恶官僚主义作风,一年后放弃公职。
去职后的克莱斯特沉浸在康德的哲学中,打算去 [[ 巴黎 ]] 推广康德思想,并提高自身法语水平。1801年4月,与姐姐乌尔里克前往 [[ 巴黎 ]] 。首先在德累斯顿欣赏艺术品。7月抵达巴黎。在巴黎他观察法国的社会生活,积累了日后写作的素材。
之后他又在 [[ 瑞士 ]] 等地游历。1803年初来到魏玛,在作家维兰德家中做客。之后又去了莱比锡、伯尔尼、 [[ 米兰 ]] [[ 日内瓦 ]] 等地,最后二进巴黎。在巴黎,普鲁士特使敦促他回国。他回到美因茨,修养五个月。过后几年,他不断出现在巴黎,甚至还在科布伦茨做木匠过活。这时期他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剧作不断。
1807年他从柯尼斯堡到柏林,被法国人当作间谍拘捕,送往法国关押。7月获释。他去了德累斯顿生活两年。打算开书店,但并未实现。1808年1月,与友人亚当·米勒创办艺术杂志“菲布斯”,连载他的剧本《彭忒西利亚》和小说《O侯爵夫人》。一年后杂志停刊。他的代表作《破瓮记》在魏玛上演,惨遭失败。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