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88
次編輯
變更
菡子
,無編輯摘要
}}
'''菡子(HanZi)'''(1921年-2003年)原名 ''' 罗涵之 ''' ,又名 ''' 方晓 ''' ,中国著名女 [[ 作家 ]] , [[ 散文 ]] 大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四军老战士,长期在部队从事文艺宣传工作。历任《前线报》编辑、《淮南大众》社长兼总编、华东局妇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 安徽省 ]] 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收获》和《[[上海文艺]]》编委、[[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编审。她创作的小说、散文,文笔优美,格调清新,有不少是文学精品。散文《[[黄山小记]]》、《[[香溪]]》等作品被选入大学、中学语文教材,晚年写的《[[重逢日记]]》为《新华文摘》转载。
== 人物简介 ==
'''菡子'''(1921-2003),[[江苏]]省溧阳市人。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38年8月在南昌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团服务队队长,皖东《前锋报》、《[[新路东报]]》、《抗敌报》编辑,[[淮南]]大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建国后,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华东发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农村宣传处处长,[[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和上海分会理事、副主席。2003年6月5日凌晨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 菡子原名罗涵之,著名女作家。1921年3月生于[[茶亭]]。少年时就读溧阳第一女子小学,1934年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后进无锡竞志女子中学,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读书会和无锡学社。1937年11月,到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参加江西省青年服务团。1938年8月正式入伍并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服务团民运组长、战地服务副队长,《前锋报》、《抗敌报》、《[[淮南日报]]》编辑、记者。《淮南大众》社长兼总编辑。1945年后任淮南妇联、山东妇联宣传队长。上海解放后,曾在上海工厂军管会工作并任华东妇联宣传部副部长。1955年至1956年任梅山水库及射阳河闸工程队党委书记、[[水库政治部]]主任、党委委员。1956年夏任中国作协创委会副主任。"文革"后,被选为中国作协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上海市作协副主席。2003年6月去世。菡子从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散文集《和平博物馆》、《[[幼雏集]]》、《前线的颂歌》、《[[初睛集]]》、《素花集》、《乡村集》、《[[菡子散文选]]》,小说集《纠纷》、《前方》、《万妞》等。菡子散文大多以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和农村建设生活为主要内容,歌颂人民战士的战斗精神和劳动人民的创造力量,具有恬淡素雅、诗意浓郁、文字清新、感情细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