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溫紹賢

增加 4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refimprove|time=2019-09-25T01:40:23+00:00}}
}}
'''溫紹賢'''(1934年12月4日 —) [[ 香港 ]] 出生, [[ 祖籍 ]][[ 廣東省 ]] 。另有多個筆名 '''崗楓'''、'''溫暖'''、'''江楓'''、'''白侶'''、'''汝範'''等。畢業於 [[ 中山大學 ]] 西方語言文學系,曾在内地大学任教近二十年。資深的 [[ 翻譯家 ]] ,翻譯和譯審過的書籍不下一百部;也是長期從事英漢和翻譯研究的學者,有多部專作問世;是個 [[ 小說 ]][[ 作家 ]] ,代表作有《紅的回憶》五部曲和「綠印人」系列三部短篇小說集。<ref name="溫紹賢2013">{{cite book|author=溫紹賢|title=溫紹賢中短篇小說自選集 (繁體版)|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Pw5WAgAAQBAJ&pg=PA5|date=14 December 2013|publisher=Everflow Publications|isbn=978-988-8174-38-6|pages=5–}}</ref>
==簡歷==
==簡歷==溫紹賢出身於沒落的書香之家。祖父和外祖父均早喪,祖母和外祖母早年到香港來謀生,因此,家族居於香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父親一生從事教育工作。1941年香港淪陷,隨父母兄弟姊妹逃難返回老家清遠,母親不久不幸染病去世,此後四年在鄉間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抗日勝利後同哥哥回到香港,跟為 [[ 英國 ]] 洋行大班當總廚的外婆過活。1954年考入 [[ 廣州 ]] 中山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58年畢業,但因被懷疑為「美蔣特務」而被下放到 [[ 廣西 ]] 偏遠山區達三年之久。1961年調到廣西大學外文系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和教研室副主任。在文化大革命中,曾五次被派遣到十分貧窮落後的山區「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每次為期半年,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摧殘。1977年下半年獲解除「特務嫌疑」身分,1978年底獲批准返回香港。返港後,長期從事翻譯、編輯和英漢語言比較和翻譯研究的工作,歷任大型翻譯出版機構專職翻譯和譯審,也曾經是數部《中國年鑑》(英文版) 的英文主編,同時進行文學創作。2001年起任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商學院榮譽 [[ 教授 ]]
==小說創作理念==
 
溫紹賢小說創作的理念是要把文學作為批判黑暗現實的武器。他在《文學於我只是工具》(見於《香港作家小傳》,香港作家出版社,1997年) 一文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本人自小就膽小怕事,並十分不擅交際,但政治卻如影隨形,苦苦與我糾纏。在大陸被懷疑為美蔣特務二十多年,1978年返回香港,剛踏過羅湖橋,就被懷疑為共黨派來的特工。」可見,溫紹賢是個在政治上長期受監視而被剝奪了抗辯權利的人,世界上唯一能夠讓他公開自由抗辯的,就只有文學這個載體了。溫紹賢所有的小說,打從他青少年時代所寫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瑪麗不是中國人》起,都是要為社會上的弱勢者抱不平,對強勢者所加諸於他們身上種種坑害和不公正的行為,進行無情的揭露和憤怒的譴責。因此,溫紹賢的小說全部都是嚴肅文學作品。
==小說的藝術特點==
短篇小說:「歐‧亨利筆法」
 
「出人意表的結尾」,充分而又合乎情理的藝術誇張,從「含淚的笑」中表達對小人物的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這是著名的「歐‧亨利筆法」。溫紹賢的創作理念正好與「歐‧亨利筆法」相符,因此它就成了他數十年來在短篇小說創作上,一直去潛心模仿和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
98,48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