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紫荊關

增加 2,945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紫荊關'''<br><img src="http://img1.how01.com/imgs/3a/6f/9/16350…”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紫荊關'''<br><img src="http://img1.how01.com/imgs/3a/6f/9/163500062a5a2c344076.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www.how01.com/post_vW7OXMXve0BL7.html 圖片來自愛經驗]</small>
|}



'''紫荆关''',宋时名金陂关 ,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二关号称内三关。原关门之门券上有“紫塞荆城”4字石刻,现已倾圮。 “紫塞荆城”4字石刻仍在,在紫荆关镇南面。是中國[[长城]]上其中一座著名的[[关隘]]。位于[[居庸关]]和[[倒马关]]之间。
=== 内三关之一 ===
古人对其地势和军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号称“内三关”。

== 地理位置 ==
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处的[[紫荆岭]]上。紫荆关地理位置显要,关城建在依山傍水,两峰对峙的广阔盆地内,四周形成天然屏障,关城东为万仞山,千岭耸立,峭壁悬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与盘石口相接;城北为拒马河,谷宽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黄土岭,背千山万壑,层峦叠嶂。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山相夹的盆地内。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紫荆关是进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径]]”的第七径,称为“[[蒲阴径]]”。

金元以来皆名紫荆关。明初进行大规模改筑和新建,是内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原关有4门,以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北门有“紫荆关”、“河山带砺”,南门有“紫塞金城”匾额,皆明万历年书、刻。关城东西南三侧外有墙,北墙下临拒马河,依山面水,形势险要,为军事要地。其北城门、北城墙均以大块料石垒砌,建筑水平高超,为中国同类建筑中罕见。

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都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数兵家必争之地。有古人描述为证:“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ref>[https://wiki.mbalib.com/zh-tw/%E6%88%90%E5%90%89%E6%80%9D%E6%B1%97 成吉思汗],MBA智庫百科,2016年10月20日</ref>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后,[[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荆关进逼北京。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600 史地總論]]
9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