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

增加 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jpg|thumb|230px400px|有框|右|
[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1502圖片來源行政院農委會網]]]
==簡介==
'''林後四林平地園區'''位處[[屏東縣]]潮州鎮東側、北臨萬巒鄉,南接新埤鄉,兩鄉間的交接處,包含萬巒鄉佳佐一小段、萬巒鄉佳佐段、潮州鎮四春段、潮州鎮崙新段、新埤鄉萬隆段等共計5個段別,面積總計約1,005公頃,預計開園後開放核心區域面積為85公頃,為政府愛台12建設─綠色造林計畫中,所評選出三處平地森林園區的地點之一。
<ref>[https://www.pthg.gov.tw/townwlt/cp.aspx?n=8D320CF159877B84]屏東縣政府網</ref>
林後四林平地 [[ 森林 ]] 園區位於[[屏東縣]]潮州鎮,由行政院農委會所規畫,佔地約1005公頃,開放的區域面積約為85公頃,園區期望用 [[ ]] 林遊憩方式結合綠色造林的概念,搭配符合生態、節能、減碳、 [[健 ]] 的低密度、綠建築設計,創造一個能夠成為環境 [[ 教育 ]] 的完整生態體系,希望能告 [[ 教育 ]] 民眾及小朋友能夠對資源環境尊重,培養正確的生態概念與生活態度。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也結合了屏東當地環境特色、歷史[[文化]]及地方產業,借以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蓬勃與提升農產品生產價值,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事一處多元生態、充滿地方特色的知性園區。
<ref>[https://okgo.tw/butyview.html?id=3953]玩全台灣旅遊網 </ref>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位處[[屏東縣]]潮州鎮,為政府愛台12建設─綠色造林計畫中,所評選出三處平地[[森林]]園區的地點之一。園區期望運用森林遊憩結合綠色造林的概念,搭配符合生態、節能、減碳、[[健康]]的低密度、綠建築設計,創造一個能作為環境[[教育]]的完整生態體系,教導民眾及學童對資源環境的尊重、對生態的概念及對生活的態度;並融合屏東當地的環境特色、歷史[[文化]]、地方產業,帶動屏東地區的發展,促進區域的經濟效益並提昇傳統農業生產的價值,打造出具地方特色、導向之多元生態的知性園區,發展生態教學及深度旅遊的遊憩型態,達到綠色造林的價值。<ref>[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Forest/FP?typ=2&typ_id=06001 ]台灣山林悠遊網</ref>
「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原是台 [[ ]] 農場, 1906 年,台糖以大東製糖株式會社的名義投資開發屏東平原蔗糖產業, 1913 年由於[[糖]]鐵橋樑功能被取代,於是撤廢糖鐵橋樑及蔗糖產業,隨後台糖公司擴大生產面積,屏東平原成為臺灣最重要的穀倉。
   台糖公司自 2002 年起配合「平地景觀造林及綠美化計畫」進行造林,園區內造林樹種主要有[[台灣]]櫸、樟樹、[[無患子]]、水黃皮等 20 餘種,農場田地並出租種植 [[ 南瓜 ]] [[ 西瓜 ]] [[ 香蕉 ]] 等作物,從農耕開墾又恢復造林,同時保留一定面積維持農業生產。平地 [[ 森林 ]] 園區規劃營造之後,本區已成為一處具有里山倡議精神,擁有混和林、農田、草生地,包含社區、[[森林]]與農業並存的園區,展現了人與 [[ 自然 ]] 和諧的態度。
  園區並參照具百年歷史的二峰圳引水設施現地復刻,成為民眾親水好去處,並更瞭解二峰圳引水原理。二峰圳水利工程為行政院文建會指定之文化資產,日據時期, [[ 日本 ]] 工程師 [[ ]] 居信平於林邊溪上游興建「地下堤堰取水工程」,以收集地下伏流水,減緩當地的洪災及旱災,解決林邊溪出水口至台糖萬隆農場間,每遇洪水即氾濫成災,枯水期則水源枯竭之困擾。
==園區造林==
  園區經造林後,森林景觀包含無患子、桃花心木、樟樹等計 20 餘種原生樹種近 22 萬株。另區內並營造 [[ ]] 、夏、秋、冬及 24 節氣意象,規劃農作區栽植民俗作物、綠肥作物,彰顯園、林並存之特色。
==廢土再利用==
林務局透過 3R ( Reduce 減量、 Reuse 再利用、 Recycle 再造)等理念規劃園區,園區建設過程中,所有的廢棄土方均於現地做有效再利用,於平坦園區內堆置出二處至高點,包含 9 公尺的 [[ 夏至 ]] 丘,及 6 公尺的 [[ 冬至 ]] 丘。夏至丘前擺設了由在地藝術家創作的「[[排灣族]]琉璃珠珠串」藝術作品,藝術家以排灣族人視為珍寶的[[琉璃]]珠進行大型珠串作品創作,放置於夏至丘下方代表了對[[北大武山]]及祖靈的敬仰。區內處處可見漂流木裝置藝術作品,其中「聚」藝術創作作品,象徵人類群聚生活的習性,也是社會聚落的起源,由社區集體創作而成,更有族群合作之意。
屏東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開園後,可與鄰近地區龍潭寺及龍潭湖、二峰圳地下偃湖、喜樂發發 [[ 森林 ]] 公園、萬金聖母聖殿、建功[[森林]]親水公園及五溝水自然溼地等具有歷史與生態人文的景點連結成旅遊軸帶,提供國人作為生態旅遊導向之戶外休閒場域,發揮森林遊憩之經濟效益與生態價值。同時,花蓮大農大富、嘉義鰲鼓濕地及屏東林後四林三處平地森林園區的開園,未來將能成為環境[[教育]]的推展場域,啟發民眾及學童對資源環境的尊重、對社區的認知、對生態的概念及對生活的態度,達成綠色造林的價值,並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與升級。
<ref>[https://www.coa.gov.tw/ws.php?id=2501502]行政院農委會網</ref>
3,04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