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方澳大橋

增加 5,61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南方澳大橋'''<br><img src="http://blog.ilc.edu.tw/blog/galler…”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南方澳大橋'''<br><img src="http://blog.ilc.edu.tw/blog/gallery/10994/10994-2050647.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431619&blogId=10994 圖片來自blog]</small>
|}
'''南方澳大橋'''為跨越[[臺灣]][[宜蘭縣]][[蘇澳鎮 (台灣)|蘇澳鎮]][[南方澳漁港]]的跨港大橋,串聯[[南方澳]]環狀路線的重要建設,亦是當地的著名地標。前身為1976年建成之'''跨漁港航道高架橋'''(暱稱:'''駝背橋'''),後為利於漁船航運,1998年6月於該橋北方新建[[拱橋|雙叉式單鋼拱橋]]型式的南方澳大橋,舊橋於2000年4月拆除。2019年10月1日上午9時30分發生[[宜蘭南方澳跨海大橋斷裂事件|橋體坍塌意外]],造成6人罹難、12人輕重傷,以及三艘漁船與一台油罐車損毀。[[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部]]規劃3年內完成重建新的跨港大橋。

[[南方澳]]是東台灣最大的[[陸連島]],與[[蘇澳 (台灣)|蘇澳]]隔著約100公尺寬的水道,在[[內埤]]與陸地相通,東臨[[太平洋]]西接[[中央山脈]],使南方澳漁港成為三面環山的良港,又有黑潮在外海流經,是優良漁場。1976年以來'''跨漁港航道高架橋'''、'''南方澳大橋'''兩座跨港大橋的先後建立使得蘇澳往來[[南方澳]]更為便利,減少行車繞經[[內埤]]的時間或搭乘渡輪的不便。

==歷史==
===跨漁港航道高架橋(1976年10月-2000年4月)===
早年從[[南方澳第三漁港]]到對岸造船廠需繞行經過[[內埤]]一大圈或搭乘[[渡輪]],較不方便。1976年10月30日完工的'''跨漁港航道高架橋''',是[[十大建設]][[蘇澳港]]<ref>[https://www.travelking.com.tw/tourguide/scenery791.html 蘇澳港],旅遊王,</ref>建港時的施工橋樑,由第南方澳第三漁港南碼頭跨越60公尺航道,直到坡仔腳下,是[[南方澳]]第一座跨越漁港航道的橋樑。此橋由[[鋼筋水泥]]建成,橋高9公尺、橋寬8.1公尺,總長60公尺分為5個各12公尺的跨距,中間橋面最高使橋體呈現拱形,因此漁民稱其為'''駝背橋'''。由於跨距太窄及橋下高度過低,導致大船無法順利進出,漁船及其雷達天線通過時也常有碰撞。在地方人士爭取之下,[[臺灣省政府]]同意補助1億多元在第三漁港北岸新建[[南方澳大橋|跨港大橋]]。本橋於2000年4月動工拆除。

===南方澳大橋(1998年-2019年10月)===
南方澳大橋由[[臺灣省政府]]建設基金專案補助,[[基隆港務局]]委託[[宜蘭縣政府]]農業局代辦施工,由[[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立永營造有限公司]]承建,採雙叉式單鋼拱橋型式,以耐候性高強度低合金鋼的鋼材打造。在1996年1月27日開工,耗時2年在1998年6月20日完工。施工期間交通部部長歷經[[劉兆玄]]、[[蔡兆陽]]及[[林豐正]],地方首長歷經臺灣省省長[[宋楚瑜]]及宜蘭縣縣長[[游錫堃]]與[[劉守成 (臺灣)|劉守成]],工程造價[[新台幣]]2.5億元。。1998年6月主體完工前發生一死兩傷一失蹤的意外。1999年6月由[[臺灣省]]副省長[[賴英照]]剪綵通車,通車當時是亞洲第一座、世界唯二的雙叉式單拱橋。南方澳大橋長140公尺、寬15公尺,橋面離[[海平面]]18.5公尺,解決大型漁船無法通行的困境,使[[南方澳漁港]]得以長遠發展。

====斷裂事故====

2019年10月1日上午9時30分,大橋發生斷裂事故,共造成2人重傷、1人中傷、10人輕傷、6人罹難。傷亡者包含8名[[菲律賓]]籍移工、7名[[印尼]]籍移工、1名[[中華民國]]籍油罐車駕駛、2名[[中華民國]]籍[[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巡]]人員、1名救難協會人員,而罹難者均為受困在船上的外籍船員。大橋坍塌後,因斷橋堵住通道,導致[[南方澳漁港]]600多艘漁船無法進出。[[中華民國國防部|國防部]]派出水下作業人員與大型機具清理航道,已於10月3日完成臨時航道,讓[[南方澳|南方澳漁港]]內的部分小型漁船可出海作業。10月3日下午搜救任務告一段落。斷橋殘骸已於11月5日拆除完成並於當日下午6時南方澳漁港全面恢復通行。。預計在3年內完成新橋梁重建,以恢復當地漁業生活及觀光事業。
關於橋梁斷裂倒塌原因,[[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將展開調查,而[[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部]]也將成立專案調查小組,以追究相關責任歸屬。11月22日,有關[[南方澳大橋斷裂事故]]懲處名單已經送到[[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部]],懲處內容待[[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部]]核定後才會公布。

===重建===
南方澳大橋崩塌後,[[中華民國交通部|交通部]]規劃3年內完成重建,由熟悉當地地理環境的[[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蘇花改工程處]]規劃建造,委託[[中華顧問工程司|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辦理測量、地質探查、設計及監造工作。南方澳新橋計畫為[[鋼筋混凝土]]橋樑,採用耐久年限100年、抗鹽分腐蝕及耐震7級等現行橋梁最高安全規範。造型以[[南方澳漁港]]的特產[[鯖魚]]為意象設計,新橋重建經費粗估5.3億元左右。以懸臂工法施工,施工期間不影響漁船進出為原則。計畫2022年完工。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1,2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