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伊藤賢道

增加 8,909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px 1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姓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伊藤賢道'''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筆名'''壺溪'''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不詳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不詳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官宦經歷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囑託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參與社團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南雅吟社
|}
</div>

'''伊藤賢道'''(?-?),筆名'''壺溪''',大正、昭和年間旅臺詩人。[[日本]]三重縣人,[[東京帝國大學]]支那文學科畢業後,前往清國浙江省從事教育工作,旋即渡臺,擔任《[[臺灣日日新報]]》社為編輯長,亦曾擔任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調查課囑託(約聘人員),從1909 年至1931 年間,先後任職於工事部總務課、土木部庶務課、總督府中學校、國語學校、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總督官房調查課、臺北師範學校、醫學專門學校、臺北帝國大學附屬圖書館等。[[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是臺灣詩社發展的全盛時期,身具漢學根底的在臺日籍文人官紳多半加入詩社以詩會友。伊藤壺溪是當時精於漢文、極富盛名,具備豐富的漢學素養,加入由臺北帝大文政學部東洋文學講座教授隨籌組的「南雅吟社」(籌組於1930年),結識不少臺灣文人官紳進行詩歌雅集,相互以詩歌相唱酬交流,並創作多首漢詩發表於報章雜誌。

伊藤賢道精通漢學與佛理,雅好漢詩創作,曾參加淡社、南雅詩社、[[瀛社]]等,時相唱和之詩友包括[[神田喜一郎]]、[[豬口安喜]]、[[尾崎秀真]]、[[久保天隨]]、[[魏清德]]、[[顏雲年]]等,詩作載於《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時報》等報刊以及《瀛洲詩集》、《環鏡樓唱和集》、《南雅集》等詩集。


==[[五言古詩]]==
遄征<br>
十年兩大戰<ref> 兩大戰:由詩歌內文觀察,指1895年「乙未抗日」以及1906年「枕頭山抗日事件」。</ref>,四海一澄清。靺鞨<ref>靺鞨:音ㄇㄛˋ ㄏㄜˊ。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本詩意指臺灣。</ref>歸封殖<ref>封殖:扶植勢力,培養人才。</ref>,臺澎絕戈兵。皇澤<ref>皇澤:皇上的恩澤。本詩意指日本天皇。</ref>被南北,夷蕃仰文明。雖然仰文明,陋習不易更。所以炎徼<ref>炎徼:南方炎熱的地區。</ref>地,時傳有亂氓<ref>亂氓:氓,音ㄇㄥˊ。指亂民。</ref>。聞之增慷慨<ref>慷慨:充滿正氣,情緒激昂。</ref>,三日賦遄征<ref>遄征:遄,音ㄔㄨㄢˊ。疾走趕路。</ref>。循途阻風雪,海樓俟暄晴。梅花冷關門,凍影如含醒。乘輪離峽口,快駛駕滄瀛<ref>滄瀛:大海。</ref>。不道洪濤卷,只見魚龍驚。涉險二晝夜,頓覺暖意生。模糊堡佳嶼<ref>堡佳嶼:指臺北廳基隆堡彭佳嶼。日治時期的臺北廳,最北領域達彭佳嶼。</ref>,空際<ref>空際:天空。</ref>一髮橫。纔上基港岸,乃指臺北城。城中新氣象,千家甲第<ref>甲第:豪門貴族的宅第。</ref>榮。衢路<ref>衢路:衢,音ㄑㄩˊ。道路。</ref>稱八達<ref>八達:道路八面通達。</ref>,規模賁<ref>賁:華麗光潔的樣子。</ref>用宏<ref> 宏:廣大。</ref>。威武<ref>威武:雄壯有氣勢。</ref>控諸蠻<ref>諸蠻: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的通稱。本詩指臺灣蕃民。</ref>,仁教<ref>仁教:以仁心教化。</ref>和眾情<ref>眾情:大眾的情緒。</ref>。風雅<ref>眾情:大眾的情緒。</ref>亦多士<ref>多士:眾多賢士。</ref>,揚扢<ref>揚扢:扢,音ㄍㄨˇ。顯揚之意。</ref>重耆英<ref>耆英:年高德碩之人。</ref>。慘憺<ref>慘憺:同「慘澹」。憺,音ㄉㄢˋ。憂心的樣子。</ref>十餘歲,艱苦創業名。客子<ref>客子:指旅居異鄉之人。本詩指作者伊藤壺溪自己。</ref>來何為?謳歌<ref>謳歌:歌頌。</ref>輸忠精<ref>輸忠精:精忠報國之心。</ref>。愧無史遷<ref>史遷:指太史公司馬遷。</ref>筆,尚有董狐<ref>董狐:中國古代晉國的史官。董狐不怕死而記載趙盾弒君的故事,是謂「真良史」。本詩忠實的記錄日本平臺建臺之事蹟,作者伊藤壺溪藉由良史董狐的故事,以一位日人真誠之心感化臺灣民眾,希望臺灣民眾接受日本執政成為皇民。</ref>誠。盛事<ref>盛事:大事。</ref>庶<ref> 庶:或許。</ref>可摭<ref>摭:摘取、采拾或者記錄。</ref>,誰予補由庚<ref>由庚:《詩經・小雅》逸篇。本詩指希望能寫詩記錄史實,不讓史事淹沒。</ref>。<br><br>

【題解】<br>
本詩為五言古詩,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3月26日。詩歌內容記載臺灣自1894年因中[[甲午戰爭|甲午戰]]敗,割讓予日本,因此進入日本接收臺灣的日治時期。日本於1985年由[[基隆港]]登岸,隨即進入[[臺北城]]。往後十年左右,臺灣漢人與原住民山胞均發生重大的抗日戰役,即1906年的「[[枕頭山抗日事件]]」。本詩以一位日本官紳文人的身分角度,述寫日軍接管臺灣遭遇艱辛的過程,以及進入臺北城時所見到的街市榮景,詩中對於進城的所見所聞,多所描繪,期望日人治臺以輸誠的方式,感化臺灣人民與以及憤怒的山胞。本詩在伊藤壺溪的筆鋒寫來,帶有仁愛關懷,相較於其他本位主義,以民族優越感述寫討伐臺灣漢民與山蕃的日籍作家而言,更顯示出伊藤賢道這位日本官紳寬柔的手腕與心態。<br><br>

【延伸閱讀】<br>
1. [[吳德功]]〈乙未(1895)八月有感〉,《全臺詩》第拾冊。

2. [[沈瑜慶]]〈哀餘皇〉,《全臺詩》第拾貳冊。

3. [[吳性誠]]〈入山歌〉六首之五,《全臺詩》第肆冊。<br><br>

==[[七言絕句]]==
贈人螺鈿盤繫以小詩<br>
阿里檜<ref>檜:音ㄎㄨㄞ ˋ,植物名,柏科圓柏屬,常綠喬木。幹高約二十公尺,樹皮赤褐色,材質堅硬緻密,有香氣,可作為家具與建築材料。</ref>身如染丹<ref>丹:深紅色礦物染料。</ref>,澎湖文貝<ref>文貝:又稱文蛤,與珍珠貝、九孔貝、養珠貝並列為螺鈿工藝中最常被採用的四種貝類。</ref>耐傳觀。

寸心寓<ref>寓:寄託。</ref>在一盤底,螺鈿<ref>螺鈿:在漆器或雕鏤器物的表面,嵌上各種磨薄的螺殼作為裝飾。鈿,音ㄉㄧㄢ ˋ,以貝殼鑲嵌之飾物。</ref>描成蝴蝶蘭。<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絕句,載於《臺灣時報》,1931 年10 月1 日。格律為仄起式,首句用韻,押平聲寒韻,韻腳有:丹、觀、蘭,共三個。作者送給別人一個有螺鈿裝飾的盤子,並且附上這首小詩——木盤所用的材料是來自阿里山的檜木,顏色深紅,宛如塗上紅色染料一般,上面裝飾的螺殼則是產自澎湖的文貝,非常精緻而耐看。我想要表達的小小心意寄託在這個小盤子底部的圖案裡,也就是那螺鈿描成的蝴蝶蘭,象徵著我們高尚純潔的堅定情誼。《易經• 繫辭上》云:「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因此蘭草、蘭花便時常被用來形容友情深厚,相交契合。<br><br>

【延伸閱讀】<br>
1. [[周凱]]〈詠物二十四首:螺盃〉,《全臺詩》第肆冊。

2. [[曹敬]]〈螺杯〉,《全臺詩》第陸冊。

3. [[唐贊袞]]〈恆春令陳紫垣以其地所產螺杯見遺賦謝〉,《全臺詩》第拾貳冊。<br><br>

==註釋==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927 愛詩網]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20750404-201412-201502240005-201502240005-107-132 「國立台灣圖書館」藏《八千卷樓藏書目》初稿複印本考述]
*[https://wemp.app/posts/24da4eee-f3ec-44fc-b4dd-14b3f33a674d?utm_source=bottom-latest-posts 郭明芳丨「國立臺灣圖書館」藏《八千卷樓藏書目》初稿複印本考述]
*[https://blog.xuite.net/tf340225/twblog/209533853-%E6%97%A5%E6%B2%BB%E6%99%82%E4%BB%A3%E5%8F%B0%E7%81%A3%E6%96%87%E5%AD%B8%E4%B9%8B%E4%BA%BA%E8%88%87%E4%BA%8B 日治時代台灣文學之人與事 - 詩社]
21,45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