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96
次編輯
變更
埃里希·鲁登道夫
,無編輯摘要
| laterwork =
}}
'''埃里希·鲁登道夫'''({{lang-de|'''Erich Ludendorff'''}},{{bd|1865年|4月9日|1937年|12月20日|catIdx=Q}}),男,是[[德意志帝国|德国]]的著名将军。<ref>[https://m.hexun.com/hz/qtt/2016-08-25/185705921.html 第一个纳粹:埃里希·鲁登道夫] 2016年8月25日 - 1937年的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即将点燃,一场盛大的葬礼在德国举行,伟大的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去世了。当时参加哀悼仪式的纳粹党徒对德国的战争...</ref>
==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重要主将。毕业于士官学校。
1908年任陆军总参谋部处长,在总参谋长[[小毛奇]]的领导下对修改[[施里芬计划]]曾起到重要作用。该计划的核心是:不惜破坏[[比利时]]的中立,从侧翼包抄[[法国]],并一举击溃之。<ref>[]</ref>
1913年调任步兵团团长。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调往东线任第八集团军参谋长,从此成为[[兴登堡]]将军的得力副手。<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418032 如何评价埃里希·鲁登道夫? - 知乎] 2017年4月14日 - 如何评价埃里希·鲁登道夫? 如何评价鲁登道夫在一战还有战后的所作所为,如战争中对德国内政的管理方式,对德国军队战术的影响,战后的思想等。 ...</ref>
=== 早期生活 ===
鲁登道夫出生于[[普鲁士]]的[[波森省]](今[[波兰]][[波兹南]])附近的一个小镇。他出生农家,虽然其母属于贵族阶级,严格而言他始终不属于[[容克]]阶层。他在12岁时进入陆军幼年学校。他拥有卓越的[[数学]]能力与良好的[[职业道德]],后来与[[海因茨·古德里安]]入读同一间训练出很多优秀军官的军校。1882年,即他17岁时他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
他18岁时就已经是军官,表现优异,在1894年晋升到[[德国参谋部]],在1908年成为参谋部部署部总长。后来,他参与试验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之细节,研究[[比利时]]的要塞城市[[列日]]。而且,他更大胆尝试让德军备战,却为多数军官所反对。<ref>[http://www.warstudy.com/general/first_ww/ludendorff/ludendorff.xml 埃里希·鲁登道夫] 阿修比 投笔从戎 埃里希·鲁登道夫1865年4月9日出生于是在波森(现波兰波兹南)附近的一个小镇克鲁谢维亚,其父是没落的普鲁士地主。12岁时,他就进入了陆军幼年...</ref>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6年,第三陆军最高指挥特意让[[列宁]]秘密乘坐火车返回俄国。结果,一如鲁登道夫所愿,1917年[[俄罗斯]]发生[[俄国二月革命|革命]],东线战事缓和。1918年,鲁登道夫与[[列宁]]议和,并签订有利德国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同年,鲁氏成为西线统帅,发动多次进攻([[皇帝会战]]),企图突围而出,但仍未能突破战线。美军的猛烈攻势令德军节节败退,令鲁氏十分慌张。陆军最高指挥在9月29日把权力交还德皇,直到皇帝被迫退位为止。鲁登道夫自己则逃到[[瑞典]]。
流亡期间,他写了不少文章与书籍,渲染德军的辉煌战绩,更发表著名的[[刀刺在背传说]],宣称德军被[[左派]]政客出卖:他们以[[德国革命|革命]]之刀,插入德军之背,最终令他们战败。
1928年后,鲁登道夫与纳粹党不和,最后他退出政坛。对于世界的问题,他断定一切都是[[基督徒]]、[[犹太人]]与[[共济会]]成员的错。他与第二任妻子创立了一个隐秘的会社({{tsl|de|Bund für Gotteserkenntnis}}),会社到今天仍然存在。有传言指,他晚年时思想奇怪。1935年,希特勒想让他担任德国陆军元帅,但被拒绝;1937年,鲁登道夫逝世,获得国葬的礼待;希特勒出席了葬礼。
== 传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