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杭剧

增加 2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杭剧.jpg|350px|缩略图|右|<big>杭剧</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123/059ff861996f48a58545e78a214fe100.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18488122_349173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杭剧'''又称武林调、武林班,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地区,曾流行于杭州及其周边的[[嘉兴]]、[[湖州]]等地。杭剧的代表作品有《银瓶》、《李慧娘》等 <ref>[http://www.zjhzart.cn/newsview5433.htm 杭剧],杭州群文网,2009-08-29 </ref> 。1923年,杭剧正式成形并演出。所唱[[曲调]]有“平板”、“大陆调”、“游魂调”、“大经调”、“小经调”、“杭州摊簧”。2005年5月,杭剧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1923年,几位织绸工人将宣卷演唱搬上[[舞台]],组成民乐社,排演以杭州[[民间故事]]改编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女》。1924年1月在杭州大世界游艺场公演,深受欢迎,人称化妆宣卷。因杭州古名武林,于是定名为武林班,这就是杭剧的雏形。
杭剧初期没有女[[演员]],1926年才实行男女合演。1932年,傅智芳等组织杭剧春秋社,开始用“杭剧”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武林班正式定名杭剧。1968年,杭州杭剧团撤销,至今失传了近40年。2005年5月30日公布的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包括杭剧 <ref>[http://www.cacanet.cn/2007/zhejiang/3.htm 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杭州篇],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 </ref>
==发展==
113,1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