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次編輯
變更
李华军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华军 | 圖像 = File:1221.jpg|缩略图|右|李华军|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华军
| 圖像 = [[File:1221.jpg|缩略图|右|李华军|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3586085572&di=beb29ac2104af5f1ab96bfaff1cb617e&imgtype=0&src=http%3A%2F%2Fimg.jrjimg.cn%2F2015%2F04%2F20150416092625949.jpg 原图链接]]]
}}
== 李华军 ==
=== 人物经历 ===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山东工学院学习;
1982年7月—1983年8月,山东东营市广饶播种机厂技术员;
1983年8月—1986年7月,大连工学院造船系硕士研究生;1986年7月—1992年8月,海军潜艇学院讲师;
1992年8月—1995年5月,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1995年5月—1999年2月,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其间:1997年12月—1998年12月,美国罗得岛大学访问教授;
1999年2月—2009年12月,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10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委员(2003年9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2月),其间:1997年4月—2001年3月,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海岸与近海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 参选院士 ===
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获奖记录 ===
浅海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浪致过度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年。
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理事会,2006年。
大型海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
注海水自动化监、检测系统研究开发,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2年。
海洋结构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2008年1月。
2016年10月21日,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 姓名 = 李华军
| 圖像 = [[File:1221.jpg|缩略图|右|李华军|center|[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3586085572&di=beb29ac2104af5f1ab96bfaff1cb617e&imgtype=0&src=http%3A%2F%2Fimg.jrjimg.cn%2F2015%2F04%2F20150416092625949.jpg 原图链接]]]
}}
== 李华军 ==
=== 人物经历 ===
1978年10月—1982年7月,山东工学院学习;
1982年7月—1983年8月,山东东营市广饶播种机厂技术员;
1983年8月—1986年7月,大连工学院造船系硕士研究生;1986年7月—1992年8月,海军潜艇学院讲师;
1992年8月—1995年5月,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副教授;
1995年5月—1999年2月,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其间:1997年12月—1998年12月,美国罗得岛大学访问教授;
1999年2月—2009年12月,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10月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委员(2003年9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2月),其间:1997年4月—2001年3月,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海岸与近海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 参选院士 ===
2017年11月27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获奖记录 ===
浅海导管架式海洋平台浪致过度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4年。
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理事会,2006年。
大型海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
注海水自动化监、检测系统研究开发,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2年。
海洋结构动力检测与振动控制理论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2008年1月。
2016年10月21日,获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