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金台书院

增加 30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金台书院的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首善义学”。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顺天府]]尹[[钱晋锡]]设[[大兴县]]、[[宛平县]]两县的义学,称为“首善义学”。首善义学设在北京南城的[[金鱼池]]一带的“洪庄”,是降清的明朝将领[[洪承畴]]的赐园。学生均为两县的贫困学童。首善义学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义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首善义学经大规模修缮扩建,更名为“金台书院”,直属[[顺天府]] <ref>[https://www.sohu.com/a/370361310_120460329 银锭上的历史—大清顺天府 当年的首都最高行政机关],搜狐,2020-02-03 </ref> 管理,生源主要为京师及各省准备参加[[会试]]、[[殿试]]的[[举人]]、[[贡生]],[[顺天府]][[童生]]也可入学。清朝设立书院,最初是在各省省会,后来各府、州、县也设立书院。清朝书院多以考课为主,为[[科举]]的预备场所,金台书院设在京师,遂名闻全国。
金台书院设学长一人,学副二人,上舍六人,内课十六人,外课二十人,附课无定额。康熙年间的举人[[王源 (清朝)|王源]]、雍正年间的进士[[陳兆崙]]都曾担任金台书院的学长。金台书院设有官课与师课,教学内容是经书义理、八股文章、临摹法帖等等。每逢朔望日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受到资助。[[陆润庠]]曾在金台书院备考,后来在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状元]],为此曾经为金台书院题匾额,匾文为“状元”二字(此匾在[[文化大革命]]时丢失),当地居民遂俗称金台书院为“状元府”。
==甘肃省灵台县金台书院==
位于甘肃省灵台县。清道光元年(1821)知县苏履吉创设于孔庙左侧文昌宫内,兼任讲席 <ref>[http://www.dhxzx.net/show-66-1238.html 话说灵台古代的学宫和书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德化县委员会,2013-01-31 </ref> 。有正殿3间,祀文昌神像;享殿3间,名巽志堂;旁新建书室数间。同治二年(1863)毁于战乱。十二年知县彭光练清查书院田亩、房屋、息银并筹款整修,增建东西斋舍15间,东侧三代祠1间,斋夫室2间;西侧宾兴馆2间,厨房2间。因灵台县秦时名鹑觚,光绪元年(1875)呈准更书院名为“鹑觚”。书院岁收廪膳生10名,增广生20名,附学生、武生若干。整顿条规,每月官课、堂课各1次。官课专试帖括之学,堂课兼试经学策论,俾守一经而习时务。学宫原藏书甚多,亦并归书院,由教谕斋长管理,供学生参考。光绪三十二年(1906)知县王尧儒改建为县第一高等小学堂。 
==参考文献==
722,1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