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公主'''({{bd||665年|713年|8月1日|}})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唐玄宗]]的姑母,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ref>《[[旧唐书]]·[[武攸暨]]传》:“二十餘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ref>。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efn|《[[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崔 融臣某言:伏见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诗人之作,下嫁於诸侯;易象之兴,中行於归妹。又臣铜楼再惕,常荷荫於中慈;金屋相惊,忽承恩於内辅。周官典瑞,旁稽聘女之仪;晋朝加玺,兼采纳妃之制。圣怀感尉,皇泽霑濡,愿垂扶木之光,俯遂甘芹之请。谨上礼食若干举如列。尊师四学,虽有谢於温文;问竖三朝,窃无违於视膳。谨遣某奉表以闻。”
* 文史專欄作家[[趙炎]]及作家[[蒙曼]]等人认为「令月嘉辰」乃祝賀用語,[[駢體文]]有其規範,必定要顧及上下句,「妾李」二字可見李密《陳情表》"'''祖母劉'''愍臣孤弱",並不少見,《猗覺寮雜記》卷下:男曰人臣,女曰人妾,臣妾對君上之稱,男女之別也。此作'''太平公主妾李'''是說的通的,《全唐文》李德裕《論公主上表狀》:「右,臣等伏見公主上表稱妾李者。伏以臣妾之義,取其賤稱,家人之稱,即宜區別,因循舊章,恐未為得。臣等商量,今日以後,公主上表,從大長公主以下,並望令稱某邑公主第幾女上表,仍不令稱妾。所冀臣子之道,因此正名。郡主、縣主,亦望準此。未審可否?」(此處公主非指太平公主,年代有差)。加以此乃[[崔融]]代[[皇太子]]上表,「封號+妾+直呼名諱」的賀文,世之僅見,此說有曲解附會之嫌。
* 學者[[雷家驥]]在著作《武则天傳》中則認為,如果以「令月嘉辰」为祝贺语,则“妾李”两字又说不通,古代没有以妾+姓自称的习惯,正确的自称应该是妾李氏或者妾李某某或者妾某某。加上太平公主的八哥李旦原名李旭轮,正好与李令月一名日月相对,所以仍有{{who|不少人|}}认为李令月才是太平公主的真名。}}。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先天之變]]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统治的李唐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86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efn|[[玄武門之變]]、[[神龍革命]]、[[景龍之變]]、[[唐隆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