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归有光

增加 11,546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归有光 | 原名 = | 图片名称= File:归有光1.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4.imgtn.bdimg.com/it/u=1989197368,40365014…”
{{明清人物信息框
| 姓名 = 归有光
| 原名 =
| 图片名称= [[File:归有光1.jpg|缩略图|居中|[http://img4.imgtn.bdimg.com/it/u=1989197368,4036501462&fm=26&gp=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jiadingbao.cn/Article/index/aid/179001.html 来自嘉定报]]]
Gui Youguang.jpg
| 图片大小 = 220px
| 图片说明 = 《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归有光
| 最高职务 = 南京太僕寺丞
| 国家 = 大明
| 爵位 =
| 籍贯 = [[南直隶|直隶]][[崑山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熙甫,号震川
| 室名 = 项脊轩
| 諡号 =
| 出生日期 = [[正德 (明朝)|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1507年1月6日)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隆庆]]五年正月十三<br>(1571年2月5日)
| 逝世地点 = 海南
| 墓葬 =
| 配偶 =
| 亲属 = (子)[[归子孝]]、[[归子祜]]、[[归子宁]]、[[归子慕]];(女)归如兰<br>(孙)[[归昌世]]<br>(曾孙)[[归庄]]
| 出身 =
*嘉靖十九年庚子科举人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殿试同进士出身
| 经历 =
| 著作 =
}}

'''归有光'''({{bd|1507年||1571年||catIdx=Gui归}}),[[表字|字]]'''熙甫''',一字'''开甫''',[[南直隶|直隶]][[崑山县]](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朝]]著名[[文学家]]。

==简介==

早年因老家在[[崑山]]项脊泾(今属[[太仓]]),自号'''项脊生''',晚年居于[[太湖|震泽]]([[太湖]]的雅称)附近,人称'''震川先生'''。因曾任[[南京]][[太僕寺]][[丞]],又称'''归太僕'''。

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诗文唱和,合称嘉靖三大家。嘉靖三家与[[茅坤]]等人同尊[[唐宋]][[古文]],是为“[[唐宋派]]”。归有光又与当时[[浙江]][[德清]]的[[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并列《[[明史]]·列传·文苑》。

==生平==
归有光生于[[正德 (明朝)|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归家为昆山[[世族]],先世多以文学称,祖母是[[太常寺]][[少卿]][[夏昶]]的孙女。但归有光这一支并不显赫,祖父归绅、父亲归正均未入仕。

归有光自幼聪颖,九岁能属文,现存《乞醯论》就是他十岁时写的文章。师事同县[[儒生|名儒]][[魏校]],喜读《[[史记]]》以及[[唐宋八大家]]之文,也阅[[佛家]]《[[大藏经]]》。

[[嘉靖]]四年(1525年),归有光以童子试第一名补为[[苏州]]府学[[生员]],时年十八岁,后以[[贡生]]选入[[南京]][[太学]]。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受到主考官[[张治]]的赏识,举[[应天]]乡试第二名<ref>《金陵琐事·卷十三》:嘉靖十九年,庚子科主试张公治、龚公用卿。初取一卷定为解元,见卷上皿字号,恐为他省监生,不可冠南畿,遂置之第二名。拆号,乃是名士归有光。</ref>。后二十年,八次[[礼部]][[会试]]均落第<ref>《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八上春官不第。”</ref>,对科举失望<ref>归有光《上瞿侍郎书》:“ 有光年往岁徂,仕进之心落然,然犹不敢自废罢。” </ref>。他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迁居[[嘉定]](今属[[上海]])之[[安亭]]江边,讲学授徒二十年之久,从者数百人<ref>《嘉定县志》:“……为著书讲学之地,有陶庵及畏垒亭,皆自为之记。一时从学游者,相与诗经稽古,力为治学。其绪言记与师宿儒学而不失,至于今不衰,盖先生之泽远矣!”</ref>,自号「震川」,因[[太湖]]古称「震泽」,也尊敬当时的文士[[何震川]]。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因为主考官特别留意,仔细端详试卷的笔法,归有光终于得中三甲[[进士]],授浙江[[长兴]][[县令]]。当时长兴长期没有县令,政务由[[胥吏]]把持,贫苦百姓生活艰苦。归有光注重教化,不尚[[刑法]],关注民生,损害到了豪强的利益。隆庆三年(1569年),归有光受人排挤,明升暗贬,调升[[顺德府]](今[[河北]][[邢台]])[[通判]],但却专管马政。归有光心气不平,认为自己的处境就像[[屈原]]被放逐时一样,但仍然没有放弃政事,在任期间采访典籍,修《[[马政志]]》。隆庆四年(1570年),由[[大学士]][[高拱]]、[[赵贞吉]]荐引,任[[南京]][[太仆寺]]丞,掌[[明朝内阁|内阁]]制敕房,参修《[[世宗实录]]》。[[明穆宗]]隆庆五年正月十三日(1571年2月5日)去世,万历三年(1575年)归葬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

==文学==
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等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爲'''嘉靖三大家'''。当时文坛先后受到[[前后七子]]的影响,虽然摆脱了早期的[[台阁体]],但又陷入盲目复古的潮流,文风浮浪<ref>[[王锡爵]]《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盖天下方相率为浮游泛滥之词,靡靡同风,而熙甫深探古人之微言奥旨,发为义理之文,汪洋自恣,小儒不能识也。”</ref>。[[王世贞]]继[[李攀龙]]之后主宰文坛,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

归有光率先反对这种主张,文坛风气为之一振。归有光经学深湛,重视义理,这些特质在他的文章中均有体现<ref>王锡爵《明太仆寺寺丞归公墓志铭》:“先生于书无所不通,然其大旨,必取衷《六经》,而好《太史公之书》。”</ref>。

他认为“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ref>归有光《项思尧文集序》</ref>,不必非得模仿古人才能写出好文章。他的文章,从风格上看继承了[[司马迁]]和[[唐宋八大家]]的传统,并且影响了[[桐城派]]诸家。

归有光的文章很多描绘日常生活,篇幅短小而刻画细腻生动,情真意切,“无意中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名篇如《项脊轩志》《女如兰圹志》《寒花葬志》《李南楼行状》等“信笔纵横,而世多以为奇”,“他人莫能企而及也”<ref>[[娄坚]]《归太仆应试论策集》</ref>,对后世颇有影响。也有少数文章反映民间疾苦,特别是描绘当时人民受倭寇所苦情状的《备倭事略》《昆山县倭寇始末书》等。

===震川先生文集===
归有光著作版本甚多,归有光从弟[[归道传]]刻有一集二十卷,归有光子[[归子祜]]、[[归子宁]]刻一集三十二卷<ref>[[王崇简]]《重刻震川先生全集序》</ref>;孙[[归昌世]]与[[钱谦益]]进行详细校勘,编成《[[s:震川先生集|震川先生集]]》四十卷,包括正集三十卷、别集十卷,另附录一卷。别集中有诗一卷。

==水利==
自古以来太湖流域以富庶闻名,但伴随着发展,太湖水旱灾情越来越严重,到了明朝,每三到七年就要发生一次水灾<ref>缪启愉《太湖塘浦圩田史研究》</ref>。归有光居住在安亭时,对太湖地区的水利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吴淞江是太湖入海的道路,只要拓宽吴淞江,解决吴淞江的淤塞问题,其他的水道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反对排泄太湖水,因为“夫水为民之害,亦为民之利,就使太湖干枯,于民岂为利哉”!

他上书给当时的[[兵道]]、知府、知县,阐述自己的治水主张。他还搜集当时相关的水利文献,著《水利论前》《水利论后》等,撰成《[[三吴水利录]]》四卷,是古代太湖水利研究的重要资料。

==震川书院==
[[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为纪念归有光,奏请[[道光帝|清宣宗]]于归氏故居安亭建造[[震川书院]]。书院与[[菩提寺]]相连。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震川书院停办,翌年[[毛怡源]]等于原址创办新学,改名震川学堂,初为小学,1905年改为中学,兼设师范,名为苏松太道立震川中学,是嘉定、昆山两县最早的中学。

1906年又改为小学。现址为[[上海市]][[嘉定区]]安亭中学。

==家庭情况==

归有光母周桂,十六岁嫁至归家,育有四子三女,其中一子一女夭折。归有光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归淑静(嫁[[:王三接_(嘉靖乙未进士)|王三接]]),下有弟弟归有尚、归有功,妹妹归淑顺。归有光曾作文《先妣事略》缅怀母亲。

归有光初娶魏氏,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魏氏去世,归有光续娶[[安亭]]望族之女王氏。

归有光长子[[归子孝]]于1548年染病而亡,年仅16岁,归有光为他作了《[[思子亭记]]》以表哀思。归有光另有子[[归子祜]]、[[归子宁]],参与整理归氏遗文。五子[[归子慕]]为[[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两次被逐,隐居[[江村]],死后赠[[翰林待诏]]。

孙[[归昌世]],[[归庄]]之父,为著名篆刻家、书画家、文学家,与[[李流芳]]、[[王志坚]]合称昆山三才子。

曾孙[[归庄]],为明末书画名家,明亡后曾于昆山起兵抗清,事败隐居,拒不事清,晚年致力整理归有光全集。

==评价==
王世贞最初因为文学观点与归有光相左而讨厌他,后来作了《归太僕赞》,并佩服他,认为归有光可与[[韩愈]]、[[欧阳修]]相提并论<ref>《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ref>。

值得一提的是,王世贞晚年时文风亦有转变,主张“文必秦汉”的他甚至沉迷阅读[[苏轼]]的文章<ref>《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晚年,攻者渐起,世贞顾渐造平淡。病亟时,刘凤往视,见其手苏子瞻集,讽玩不置也。”</ref>。

[[林则徐]]曾在嘉定归有光祠题一联:
{{Cquote|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br/>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
对归有光在水利方面的贡献和经学方面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归有光以儒术成就功业。

==参考文献==
{{reflist|2}}

===参考书目===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
*[[丁集中]]《震川先生归有光》
*《[[中国通史]]第九卷第四十一章》

{{并称|昆山三贤|[[归有光]] · [[顾炎武]] · [[朱用纯]]}}
{{并称|嘉靖三大家|[[归有光]] · [[王慎中]] · [[唐顺之]]}}
{{并称|崑山三绝|[[归有光]](古文) - [[俞允文|俞仲蔚]](诗歌) - 张子宾(制艺)}}
{{并称|明朝举业八大家|<small>吴县</small>[[王鏊]] - <small>武进</small>[[唐顺之]] - <small>常熟</small>[[瞿景淳]] - <small>武进</small>[[薛应旂]] - <small>昆山</small>[[归有光|归有光]] - <small>德清</small>[[胡友信]] - <small>归善</small>[[杨起元 (博罗)|杨起元]] - <small>临川</small>[[汤显祖]]}}
{{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殿试金榜}}
{{规范控制}}

[[Category:明朝军政人物]]
[[Category:明朝人物]]
[[Category:作家]]
[[Category:散文家]]
129,2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