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50
次編輯
變更
简帛
,無編輯摘要
[[File:简帛.jpg|350px|缩略图|右|<big>简帛</big>[http://s5.sinaimg.cn/mw690/002lkX0Mzy7jvewR3H654&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01328c0102xnij.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有关殷商的文献及商代 [[ 甲骨文 ]] 中已有典册的踪迹,已知当时的人们用竹木制简,用绳编连成册。到了 [[ 春秋时期 ]] ,又采用白色的帛作为书写材料。此后“书于竹帛”便成为大众常谈了。
==分类==
===书籍===
作为简帛的一类,此是狭义的“书”。按《 [[ 汉书 ]] ·艺文志》的分类,有六艺(六经)、 [[ 诸子 ]] 、 [[ 诗赋 ]] 、 [[ 兵书 ]] 、 [[ 数术 ]] 、 [[ 方技 ]] 等。法律在《汉书·艺文志》中未收入,但若依后来的目录传统,亦可列入。
===文书===
文书一类指的是当时朝廷及地方的文件、 [[ 簿籍 ]] 、 [[ 档案 ]] 。还包括边远地区所出与 [[ 屯戍 ]] 、 [[ 津关 ]] 、 [[ 驿传 ]] 等关联的材料。一些私家的簿籍亦归于此类。
===其他性质的简帛===
日常生活使用的 [[ 书札 ]] 、历谱、有关丧葬的祭祷记录、遗嘱、遣策等等,较为零碎的材料<ref>[http://www.cssn.cn/ts/ts_zsys/201402/t20140228_1007415.shtml 简帛书籍的发现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02-28</ref>。
==特色==
===文字===
秦至汉初的简帛多为 [[ 隶书 ]] ,但篆意较深,是秦篆走向汉隶的过渡型态。过去讲古文字学一般止于先秦, [[ 李学勤 ]] 则认为应放宽至汉初,理由是当时的文字仍含有较多的古文字因素。
===古书版本及年代判定===
目前出土的文献皆是传抄本,还没有能证明是原稿本的。
有些简帛有避讳字,能提供判定抄写年代。例如 [[ 长沙 ]][[ 马王堆帛书 ]] 《老子》甲本不讳“邦”字,乙本则讳“邦”字,知乙本抄于 [[ 汉高祖 ]] 或以后,甲本则是在汉兼天下之前,此类证据提供作探讨当时文字演变的标准。
又如有些书的成书与抄写的年代极近,例如马王堆帛书之《 [[ 五星占 ]] 》曾叙及汉文帝初事,距出帛书的墓下葬时间不久,此是因为占书目的在于实用,内容有时间性,与其他的书籍不同。
出土的简帛多为佚书秘籍,且年代久远,自是无庸置疑的善本,但就已知的研究里,有传本可比较者,其间有差异者,不一定简帛比传本好。
===职业抄手===
在汉初已有职抄手。例如马王堆帛书的《 [[ 黄帝书 ]] 》、《老子》乙本、《 [[ 周易 ]] 》经传、《 [[ 相马经 ]] 》、《 [[ 刑德 ]] 》乙等,皆出自同一人之手<ref>[http://www.sohu.com/a/312785386_311846 温故丨李学勤:《新出简帛与学术史》] ,搜狐网,2019-05-08</ref>。
===多通假字与同义字===
简帛书籍多见 [[ 通假字 ]] 。例如 [[ 周易 ]] 经文中的卦名便许多通假,且今本都是本字,帛书的都是借字,并无深文奥义可寻。
又多同义字,这种情况在传世文献中亦可见。
简帛上的标点亦值得研究。如:
春秋末期的侯马盟书(不属于简帛范围,玉片)、 [[ 战国 ]] 早期的随县擂鼔墩竹简等,已出现用小横线作为文句的标点。
战国中晚期之间的长沙 [[ 子弹库帛书 ]] 残片,用了钩形符号,即钩识。
长沙子弹库帛书的那件完整帛书以黑色长方符号置于文末,表示一章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