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侯马盟书

增加 28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因盟书发现于侯马,郭沫若命名其为“侯马盟书”。
1955年开始,位于山西省侯马市的侯马晋国遗址 <ref>[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data/wwbhdw/txt/2006-11/29/content_7426174.htm 侯马晋国遗址],中国网,2006-11-29</ref> 陆续有文物出土。1965年11月,为配合侯马发电厂的基础建设,山西省文物管理工作委员会侯马工作站在侯马东周古城组(牛村、台神、平望古城)东南2.5公里处发现了多个东周时期的祭祀坑,也就是后来所称的“侯马盟书遗址”。遗址东西长70米、南北宽约55米,面积约3800平方米,钻探发现祭祀坑四百多个,由于条件限制至1966年5月共发掘326个祭祀坑,坑口距地表60至70厘米,坑内大都是牛、马或羊的骨架,为祭祀用的牺牲物,牲首方向多为北偏东5至10度。在所有发掘坑的42个坑中有大量的石简、玉块、玉片发现,石简长约20厘米,宽3至5厘米,玉块、玉片则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内容==
==价值==
侯马盟书的书法艺术独具风采,别具一格。侯马盟书辞文,是晋国人用毛笔手书的文字真迹,最能直接地,真实反映,春秋时代古人书写艺术的一批书法珍品。盟书文字,字形古雅,运笔流畅,书体章法自然是其特色。由于盟书辞文书写是出自多人之手笔,故其字体风格呈现出有的浑厚凝重,有的飘逸洒脱。盟书辞文在书写运笔中强烈展示出柔软毛笔特有的弹性韵律,行笔轻重有度,具潇洒秀劲之风格,又不失古朴典雅,变化繁杂,是其文字的又一特色。它反映了盟书是秦统一之前,文字的风格,属大篆体系 <ref>[http://www.sohu.com/a/285458012_100028727 博物馆文物介绍——中国最早的毛笔字“侯马盟书”] ,搜狐网,2018-12-30 </ref>
在这些写在玉或石片上的盟辞里,专家发现有“子赵孟”的称谓,所以,这些盟书的主盟人应该是“赵孟”。经考证,这个赵孟就是晋国六卿中的赵鞅,又称赵简子,当时他是晋国的正卿。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东郭先生和狼》这个寓言故事吧,说的是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善战的将军追赶恶狼,恶狼在逃亡中遇到了一位心地善良、良莠不分的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救助了恶狼,事后它却反目为仇,要吃了东郭先生……最后这位将军及时赶到,杀死了恶狼。你知道吗,故事中那位将军就叫赵简子(《赵氏孤儿》中“孤儿”之原型正是赵武,而赵简子即他的孙子)。
249,52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