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
次編輯
變更
臺中公園
,無編輯摘要
台中公園內日月湖中的湖心亭,建於清光緒34年,與台中公園附近的中山橋同列為台中市定古蹟。公園經過一百多年維護與整理,將古典與現代化兼容並蓄保存,園內人工湖提供小船出租,還有望月亭、砲台山等古蹟。台中公園休閒娛樂設施另有網球場、露天音樂台及兒童遊樂設施。
日據時代興建的台中公園位於台中市公園路,與自由路、雙十路、精武路交接,環境優雅,曾為台灣八景之一。1903年,台灣正值日據時代的「街區改正」計畫仍保留至今,有獨特的歷史意義的古蹟。<br>
台中公園週邊為台中早期發展地區之一,當時公園內的大土丘( [[ 砲台山 ]] )亦為台中古名「''' [[ 大墩]]'''」的發源地,而日月湖也是[[綠川]]流經形成的天然水塘。<br>=== 歷史概述 ===1900年[[台灣總督府]]於臺中市實施[[市區改正]]計劃,除將臺中市區街道採棋盤式規劃,並規劃公園設施,最初公園原規劃在今[[臺中車站|台中車站]]位址,後因鐵路經過而變更公園位址遷至[[新高町 (台中市)|新高町]]現址,車站預定地上的[[台中物產陳列館]]亦拆遷至台中公園內,當時除了由'''[[霧峰林家]]'''捐出名為「'''瑞軒'''」之私有花園為建地外,並結合台中省城之北門樓、原大墩街東北端的砲台山(東大墩孤丘)為建地,其建築經費全由當地官民捐獻 。1903 。 1903 年10月28日落成啟用,初名「''' [[ 中之島公園]]'''」,公園初期尚無台中地標-湖心亭。
1945年[[二戰]]後,更名為「'''台中公園'''」。
原本開園之初公園內僅有第一代池亭,為草棚式涼亭一座。1908年10月24日,第二代池亭是為了在臺中舉行的「[[縱貫線 (鐵路)|臺灣縱貫鐵道]]全通式」而建的歐風洋式紀念建築物,當時來台灣主持的[[日本皇室]][[閑院宮]][[閑院宮載仁親王|載仁親王]]由[[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鐵道部長]][[長谷川謹介]]引導進入此亭休憩。湖心亭因而聲名大噪;從日據時期開始,湖心亭就一直是臺中市的象徵,在1999年4月17日,湖心亭已正式公告為「市定古蹟」,其範圍包括了涼亭及鄰近的中山橋在內。
=== 曲奏迎神-望月亭 ===
望月亭建於西元1889年(清光緒15年),是目前僅存的臺灣府城遺跡,由於當年清廷來臺灣設省,來臺巡撫 [[ 劉銘傳 ]] 將臺中定為台灣省會,因而修建了八座城門以及四座城樓,望月亭即為八座城門中的北門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舊城樓在日據時期幾乎都已銷毀殆盡,只剩下唯一倖免的望月樓,亭中「[[曲奏迎神]]」的匾額,為 [[ 臺灣知縣 ]][[ 黃承乙 ]] 所提,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匾額,是臺中公園歷史最為悠久的紀念物。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