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2
次編輯
變更
锲而不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锲而不舍</big> ''' |- | File:锲而不舍.jpg|缩略图|居中|300px|…”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锲而不舍</big> '''
|-
| [[File:锲而不舍.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s://uploads.5068.com/allimg/1802/149-1P22G00J3.jpg 原图链接][https://www.5068.com/gs/lishi/525712.html 来自 5068儿童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qiè ér bù shě</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水滴石穿]]、[[愚公移山]]、[[坚韧不拔]]
'''反义词''' : [[一曝十寒]]、[[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出 处''' :《[[荀子]]》
'''体 裁''' :[[成语]]
'''属 于''' :褒义词
|}
'''锲而不舍'''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为qiè ér bù shě,意思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劝学]]》。
==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出现了文化盛事“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原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84f2738c7f60.aspx 劝学],古诗文网</ref>
==译文==
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渊泽,蛟龙就在渊中产生;积累善行,成为德行高尚的人,自然就会聪明睿智,具备圣贤的心意。所以不积累每次迈出的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每一条细小的水流,就不能汇成汹涌的江海。所以假如没有深沉坚定的志向,就不会通晓事理;假如不愿踏踏实实地做事,就不会取得显赫骄人的成绩。因此声音不会细小到让人无法听见,行动不会隐秘到让人无法看见,就好比是美玉藏在山中会使草木丰茂、明珠藏在渊中会使崖岸不枯一样,只要不断地积累善行,怎么会不被人知道呢!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改变人的气质。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荀子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土,就能最终堆成高山,风雨就会从山里产生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水,就一定会形成深渊,那里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会养成一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里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汇积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马如果只跳一下,连十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而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后者的成功就在于从不停止前进啊!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总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断地、专一地奋斗下去!”
荀子的这些话成为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视频==
<center>
===锲而不舍===
{{#iDisplay:f06501zf054|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锲而不舍</big> '''
|-
| [[File:锲而不舍.jpg|缩略图|居中|300px|[https://uploads.5068.com/allimg/1802/149-1P22G00J3.jpg 原图链接][https://www.5068.com/gs/lishi/525712.html 来自 5068儿童网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qiè ér bù shě</big> '''
|-
| align= light|
'''近义词''' :[[水滴石穿]]、[[愚公移山]]、[[坚韧不拔]]
'''反义词''' : [[一曝十寒]]、[[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出 处''' :《[[荀子]]》
'''体 裁''' :[[成语]]
'''属 于''' :褒义词
|}
'''锲而不舍'''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拼音为qiè ér bù shě,意思是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劝学]]》。
==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出现了文化盛事“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原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84f2738c7f60.aspx 劝学],古诗文网</ref>
==译文==
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渊泽,蛟龙就在渊中产生;积累善行,成为德行高尚的人,自然就会聪明睿智,具备圣贤的心意。所以不积累每次迈出的一小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不积累每一条细小的水流,就不能汇成汹涌的江海。所以假如没有深沉坚定的志向,就不会通晓事理;假如不愿踏踏实实地做事,就不会取得显赫骄人的成绩。因此声音不会细小到让人无法听见,行动不会隐秘到让人无法看见,就好比是美玉藏在山中会使草木丰茂、明珠藏在渊中会使崖岸不枯一样,只要不断地积累善行,怎么会不被人知道呢!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相当活跃,名家辈出。当时有一位哲学家、教育学家[[荀子]],其博大的学问、深刻的见解,令后人敬佩不已。他写有许多散文,《[[劝学]]》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荀子在《劝学》篇中,提出不懈地学习可以增长人的才干、改变人的气质。他特别指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荀子说:“只要你不断地堆积泥土,就能最终堆成高山,风雨就会从山里产生出来;只要你不断地积聚少量的水,就一定会形成深渊,那里就会有蛟龙来潜藏;只要你做好事做多了,就一定会养成一种美德,如此,要完全具备圣贤的思想品质也就不难办到了。
“这里重要的是,绝不能看轻点滴的积累。人若是不一步一步地走,哪能走到千里之外?不汇积小河里的水,大江大海又怎么能形成呢?一匹千里马如果只跳一下,连十步的距离都不可能超过;而最劣等的马如果连续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后者的成功就在于从不停止前进啊!
“一个人如果懒懒散散,刻几下木头就停下来,他连朽木也刻不断;而如果他发愤图强,刻而不停的话,一定能把金石雕刻成器!总之,人要成功,就得不断地、专一地奋斗下去!”
荀子的这些话成为至理名言,一直流传至今。
==视频==
<center>
===锲而不舍===
{{#iDisplay:f06501zf054|640|3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