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菊石
,病毒粒子結構
'''菊石'''(Ammonite),歸屬於[[頭足綱]](Cephalopoda)[[菊石亞綱]]。菊石是一群生存于古生代後期和中生代的有殼頭足類。菊石亞綱包含三目,[[稜角石目]]Goniatitida-[[古生代]],縫合線簡單,體型較小;[[菊面石目]]Ceratitida-[[三疊紀]],縫合線較複雜;[[菊石目]]Ammonitida-[[侏羅紀]]和[[白堊紀]],縫合線複雜。<ref name=“shell">{{cite web |url=http://shell.sinica.edu.tw/chinese/documentquery_c.php?No=100030 | title= 菊石的演化 |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台灣貝類資料庫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簡介==
菊石形狀類似[[鸚鵡螺]],為左右對稱的平捲型。殼表分佈有由氣室連通管所形成的縫合線,縫合線也是重要的演化與分類的依據。最早的菊石出現在4億年前的[[泥盆紀]]初期,縫合線簡單,連通管偏向腹側的古角石亞目Anarcestina。泥盆紀後期出現一種貝殼成「多旋型」,氣室連通管偏向背側的旋角石亞目Clymeniina。到了石炭紀,古角石類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叫稜角石亞目Goniatitina-縫合線多具稜角,在二疊紀末消滅;另一支是原盤石亞目Prolecanititina-縫合線不具大的稜角,但呈U形彎曲,到三疊紀中期滅絕。在中生代初的三疊紀,出現了菊面石亞目Ceratitina-從原盤石類Medlicottia分支而來,縫合線常有細微的曲折,在三疊紀末滅絕。菊面石類在三疊紀中葉演化成三亞目,合稱為菊石目。其中最早的是葉菊石亞目Phylloceratina-縫合線非常彎曲,複雜,像樹葉狀,因而得名。
到了侏儸紀,又有兩群菊石興盛起來,一、菊石亞目Ammonitina-具華麗的雕刻或花紋;二、弛菊石亞目Lytocertina-螺旋常呈鬆弛形,其中有一種錐菊石類Turrilitaceae,造型奇特,有彎鉤型、錐旋型或扭曲型,但是到了白堊紀末期,海中的菊石全部消失了。
歐洲很早就有菊石,當時以為是蛇的化石,故有「蛇石」之稱。中國大陸有豐富的[[中生代]]地層,故有豐富的菊石。
江西楓田二疊紀的原盤石Glyphioceras、稜角石Gastrioceras,西藏三疊紀的菊面石Ophiceras、Otoceras、Ptychites、Ceraties、Flemingites,侏儸紀的葉菊石Phylloceras,喜馬拉雅山白堊紀的菊石Himalayites。香港白堊紀的菊石Hoplites。
西藏白堊紀的錐菊石Turrilites等。台灣的沈積地層很新,很難發現菊石,但中油的鑽井隊曾鑽到一枚菊石標本。<ref name=“shell"/>
==菊石的進化==
菊石亞綱的系統演化如下:
*1、無稜角石Agoniatites-古角石類,[[泥盆紀]]。
*2、旋角石Clymenia-旋角石類,泥盆紀。
*3、菊面石Certites-菊面石類,[[三疊紀]]。
*4、原盤石Prolecanites-原盤石類,[[石炭紀]]。
*5、摺菊石Ptychites-菊面石類,三疊紀。
*6、葉菊石Phylloceras-葉菊石類,[[侏儸紀]]。
*7、弛菊石Lytoceras-弛菊石類,[[白堊紀]]。
*8、鉤菊石Ham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
*9、日本菊石Nippon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
*10、喜馬拉雅菊石Himalayites-菊石,白堊紀。
*11、錐菊石Turril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ref name=“shell"/>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720 海洋志總論]]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簡介==
菊石形狀類似[[鸚鵡螺]],為左右對稱的平捲型。殼表分佈有由氣室連通管所形成的縫合線,縫合線也是重要的演化與分類的依據。最早的菊石出現在4億年前的[[泥盆紀]]初期,縫合線簡單,連通管偏向腹側的古角石亞目Anarcestina。泥盆紀後期出現一種貝殼成「多旋型」,氣室連通管偏向背側的旋角石亞目Clymeniina。到了石炭紀,古角石類的後裔分為兩支,一支叫稜角石亞目Goniatitina-縫合線多具稜角,在二疊紀末消滅;另一支是原盤石亞目Prolecanititina-縫合線不具大的稜角,但呈U形彎曲,到三疊紀中期滅絕。在中生代初的三疊紀,出現了菊面石亞目Ceratitina-從原盤石類Medlicottia分支而來,縫合線常有細微的曲折,在三疊紀末滅絕。菊面石類在三疊紀中葉演化成三亞目,合稱為菊石目。其中最早的是葉菊石亞目Phylloceratina-縫合線非常彎曲,複雜,像樹葉狀,因而得名。
到了侏儸紀,又有兩群菊石興盛起來,一、菊石亞目Ammonitina-具華麗的雕刻或花紋;二、弛菊石亞目Lytocertina-螺旋常呈鬆弛形,其中有一種錐菊石類Turrilitaceae,造型奇特,有彎鉤型、錐旋型或扭曲型,但是到了白堊紀末期,海中的菊石全部消失了。
歐洲很早就有菊石,當時以為是蛇的化石,故有「蛇石」之稱。中國大陸有豐富的[[中生代]]地層,故有豐富的菊石。
江西楓田二疊紀的原盤石Glyphioceras、稜角石Gastrioceras,西藏三疊紀的菊面石Ophiceras、Otoceras、Ptychites、Ceraties、Flemingites,侏儸紀的葉菊石Phylloceras,喜馬拉雅山白堊紀的菊石Himalayites。香港白堊紀的菊石Hoplites。
西藏白堊紀的錐菊石Turrilites等。台灣的沈積地層很新,很難發現菊石,但中油的鑽井隊曾鑽到一枚菊石標本。<ref name=“shell"/>
==菊石的進化==
菊石亞綱的系統演化如下:
*1、無稜角石Agoniatites-古角石類,[[泥盆紀]]。
*2、旋角石Clymenia-旋角石類,泥盆紀。
*3、菊面石Certites-菊面石類,[[三疊紀]]。
*4、原盤石Prolecanites-原盤石類,[[石炭紀]]。
*5、摺菊石Ptychites-菊面石類,三疊紀。
*6、葉菊石Phylloceras-葉菊石類,[[侏儸紀]]。
*7、弛菊石Lytoceras-弛菊石類,[[白堊紀]]。
*8、鉤菊石Ham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
*9、日本菊石Nippon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
*10、喜馬拉雅菊石Himalayites-菊石,白堊紀。
*11、錐菊石Turrilites-弛菊石類,白堊紀。<ref name=“shell"/>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720 海洋志總論]]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