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80後網民與網絡文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80後網民與網絡文化》,作者:馬可|責編:彭莎莉,出版社:中國社科。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自建社以來出版了大量人文社會科學[1]學術精品,聯繫和團結了一大批國內一流的學者、作者隊伍,與世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版權貿易關係。迄今共出版近2萬種圖書,年出書量達1000種以上,其中許多都是具有品牌價值的學術精品圖書、不斷重印的文化[2]理論讀物,包括國家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規劃的研究成果。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80後」的特殊 代際身份和成長背景,關注 「80後」網民使用網絡的種種 現實,分析了「80後」網民在 網絡文化之中的嬗變之象、 嬗變之跡和文化心理變化。

指出網絡文化和傳統文化之 間具有相互認同、異化和反 哺的複雜關係。剖析了「80 後」網民文化心理嬗變的歷 史文化語境、具體表現和本 質所在,對當下媒介融合發 展中青年人如何使用互聯網 具有深刻啟示。

作者介紹

馬可 女,1982年生,文學博士,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現當代文學專業,研究方向為文藝與文化傳播,較多關注媒介變遷與文化傳播研究。現任教於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新聞系,主講新聞學、大眾媒介與大眾文化等課程。主持研究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1項、陝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項,參與 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項目近十項,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目錄

章 緒論

節 問題的提出

一 網絡—— 化時代的標誌和象徵

二 網絡文化是21世紀備受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

三 「80後」網民的成長背景和歷史使命

第二節 中西方相關問題研究

一 國外研究現狀

二 研究現狀

第三節 相關概念梳理

一 化和文化 化

二 異化

第二章 互聯網和「80後」網民:誰駕馭誰?

節 互聯網和網絡文化

一 互聯網在中國

二 網絡文化

第二節 「80後」網民概況

一 「80後」和「80後」網民的界定與特點

二 「80後」文化景觀:從文學圈到生活圈

三 「80後」網民的數量規模和用網狀況

第三節 互聯網和「80後」網民的相互塑造關係

一 互聯網與「80後」的際遇: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二 「80後」的自我塑造:從媒介形象塑造到媒介意識形態建構

第三章 「80後」網民的嬗變:從生活方式到文化心理

節 「80後」網民的嬗變之象

一 一條「秘密」「展示」的通道:博客私人日誌

二 一雙觸摸心靈的眼睛:播客視頻

三 一群「烏合之眾」的狂歡:網絡惡搞

第二節 「80後」網民的嬗變之跡—-網絡生活方式的形成

一 單一向多元的轉化

二 白天向黑夜的延伸

三 虛擬與現實的對弈

四 主流與邊緣的齟齬

五 區域化向 化的擴張

第三節 「80後」網民的文化心理嬗變

一 關於「文化心理」

二 自我意識的變化

三 尚「和」心態的變化

四 審美觀的變化

第四章 異變的文化土壤——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相互認同、異化和反哺

節 文化的認同

一 再讀傳統文化

二 網絡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三 文化認同危機

第二節 衝突中的異化

一 文化的轉向

二 網絡文化的異化路徑

三 網絡文化的異化表現

第三節 砥礪中的反哺

一 網絡文化對傳統文學的反哺

二 網絡文化對傳統媒介的反哺

參考文獻

  1.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豆丁網,2015-09-02
  2.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設棧,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