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5月28日(文字小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5月28日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5月28日》中國當代作家文字小兵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5月28日

在辛棄疾面對南宋被金朝凌辱喪國的危難刻,他勇敢果斷。身為南宋子民責無旁貸的他積極參加了抗金之戰。   紹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辛棄疾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參加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1161年,辛棄疾自22歲率領2000多家鄉父老兄弟起義抗金,便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20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卻屢屢蒙受讒劾,賦閒20年,直至憂憤而死。從1181年到1207年,他基本上是在上饒帶湖和鉛山瓢泉過着閒居的生活,其間有6年時間被起用又被罷官,來往於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任上和帶湖、瓢泉之間;而居帶湖亦時往瓢泉小住。瓢泉,是這位愛國詞人南渡後的最後歸宿地。

為了紀念這位愛國文學家,和學習感受他的愛國情操,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慷慨熱情。今天據有關資料顯示為公元1140年5月28日。來紀念我國這位偉大的文武雙全兼備的愛國大詞人辛棄疾。辛棄疾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愛國者、軍事家和政治家。

南宋前期,當時國家和民族正處在生死存亡之際,詞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已不僅再是為淺斟低唱、輕歌曼舞服務的工具,它成了愛國者手裡的武器,在反映民族鬥爭方面起了突出的鼓舞作用,為中國的詞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南渡以後,一批主戰派人物諸如岳飛、李綱、趙鼎、胡銓、張元干、張孝祥等人,紛紛拿起筆來戰鬥,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豪放詞,成為南宋豪放詞派的先驅。繼而起之的是大詞人辛棄疾,他一生堅持抗金,但報國有心,請纓無路,一腔忠憤發之於詞,成為豪放派最傑出的代表。他共寫有六百多首詞,數量在宋人中首屈一指。而貫穿在他詞中的基本思想,就是恢復中原、統一祖國,充滿了戰鬥的激情與浪漫主義色彩。從辛派詞的形成和發展來看,李綱、趙鼎、胡銓等人可說是豪放詞派的先驅,至於張元干、張孝祥、葉夢得等人本是學習蘇軾詞疏宕明快風格的,不過由於所處的時代環境不同,他們的基調變得悲壯激烈而走向豪放;他們是蘇軾詞過渡到辛棄疾豪放詞派的橋樑。與辛棄疾同時馳突於詞林的,還有陸游、陳亮、劉過、岳珂、戴復古、韓元吉、楊炎正諸家,他們在抗金問題上主張一致,同作壯詞感憤時事,其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彼此相近,遂自然形成了一個以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詞派。在南宋前期,辛派詞成為詞壇的主要流派。到了南宋後期,經歷了幾十年至百餘年的偏安,詞壇上征歌選舞的潮流開始抬頭,但有一部分詞人仍然繼承辛棄疾的愛國傳統,如劉克莊、文天祥、汪元量、葛長庚、劉辰翁、吳潛、陳人傑等人,都屬於後期的辛派詞人。他們憤慨時事,深刻放映了時代的悲劇閃耀着宋詞的最後光輝。這其中以前期的陳亮、劉過及後期的劉克莊為辛派詞的主要代表作家,他們從理論到實踐上,都最能體現出辛派詞的本色。辛棄疾在文學上與蘇軾齊名,號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濟南由此也成為當時全國的文學中心。

[1]

作者簡介

文字小兵,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