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度十大橋樑人物候選人——徐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人物介紹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徐偉,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參加工作37年來,徐偉一直從事橋樑工程、特別是橋樑鋼結構的研究、設計工作。在技術領導崗位上,他主持了30餘座特大型橋樑和橋樑鋼結構的研究設計,其中包括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常泰長江大橋,武漢天興洲大橋,重慶朝天門大橋、新白沙沱大橋等12座長江大橋,以及京廣高鐵鄭州和京滬高鐵濟南兩座黃河大橋,福州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等。他還主編和參編了5部鐵路行業標準規範,授權發明專利22項,榮獲了中國鋼結構協會傑出人才獎、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成就獎、詹天佑創新集體獎。
深耕細作
助推鐵路橋樑實現新跨越
設計一根線,投資千千萬。精耕細作,設計出安全經濟的橋樑結構是徐偉的追求。他參與主持的絕大部分橋樑工程,建設期從跨度、規模、功能、建設條件等不同方面,在國際或國內需面對的技術難題都是首次遇到。針對其帶來的挑戰,他通過研究試驗,材料、結構等的創新應用,帶領團隊圓滿地解決了所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確保了橋樑的順利建成及安全運營。
如在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研究設計中,針對Q500這種高強度鋼材,徐偉從實用需求出發,制定了Q500鋼的物理性能技術指標,研發了箱-桁組合新構造。並且,他還將Q500鋼材和2000MPa高強度鋼絲首次應用在了大跨度橋樑上,解決了荷載重、跨度大帶來的內力巨大難題。
又如,在福平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研究設計中,徐偉帶領團隊研發了全焊接桁段和整孔全焊接桁梁的桁架設計新技術,既解決了橋址處7級以上大風年均達210天及大風引起大浪等惡劣環境,給現場帶來的吊裝作業時間窗口短的難題,又將大量的鋼結構作業由現場、高空作業轉變成工廠、地面,使橋樑鋼結構的質量更易得到保證。
此外,在徐偉主持修編的《鐵路橋樑鋼結構設計規範》(TB 10091-2017)中,他將鐵路橋樑工程建設和運營中取得的經驗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並吸取了系列科學研究取得的成果,在規範中增補了帶肋箱形壓彎杆件設計參數、正交異性整體橋面板計算分析原則等缺少的規定條文,進一步細化了空間分析後構件受力安全性的判斷規定,使規範對設計者的應用指導更為完善,對鐵路橋樑建設的安全可靠及經濟提供了保證。
科研攻堅
彰顯技術創新的魅力
在徐偉主持研究設計的多座重大橋樑工程中, 他不斷突破自我,在技術、工藝、材料方面取得了較多創新。
如在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工程建設,由他主持研發的三索麵三主桁新結構,增強了鐵路橋面結構剛度,改善了結構受力,也因此確立了列車平穩、安全運行的鐵路斜拉橋剛度控制值。並且,與其他方面的創新形成的「三索麵三主桁公鐵兩用斜拉橋建造技術」,獲得了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湖北省和2011年中國鐵道學會科技進步特等獎,大橋的設計獲得了2011~2012年度中國鐵道部優秀設計特等獎。
依託渝黔鐵路重慶新白沙沱長江大橋工程建設,徐偉不僅研發了鋼桁梁縱橫樑橋面系多制動撐架設置,根據構件間不同應力確定尺寸以降低共同作用的不利影響,實現了超長縱梁連續無斷縫的結構創新設計技術,提高了列車運行的舒適性,減少了養護維修工作量,還從列車的相遇概率研究,提出了多線鐵路橋預拱度設計新方法。因其創新形成的「六線鐵路橋樑雙層雙桁結構鋼桁梁設計新技術」,獲得了2020年中國鋼結構協會科技進步特等獎,並與其他方面的創新成果一同形成的「渝黔鐵路白沙沱長江大橋建造關鍵技術」,獲得了2020年中國鐵道學會鐵道科技一等獎,以及形成的「複雜環境六線雙層鐵路大跨度斜拉橋建造關鍵技術」 獲得了2021年重慶市科技一等獎。
作為鐵路橋樑設計業內著名的鋼結構橋樑專家,徐偉不僅科研創新成果豐碩,他還多次在全國性橋樑學術會議上,以及高等院校和設計等單位進行交流。尤其是在近兩年的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分享了他主持設計的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正橋各段梁部的創新技術成果、常泰長江大橋正橋設計及創新成果等。同時,他還在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和《橋樑》雜誌社組織的線上平台進行了授課,與業內相關單位的設計人員進行了多次專項技術交流。通過這些學術交流,徐偉將這些年來參與的重大工程項目中的研究與創新成果與業界分享,助推了我國鐵路橋樑的新發展。
參考資料
- ↑ [07957242423c83e9eeee929db7a&chksm=888353b4bff4daa240a569f316d58badc0c979150e078be6d86edf63e6750217f6d730eddcc5&scene=27 2021-2022年度十大橋樑人物候選人——徐偉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