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宗教學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宗教學卷》,作者: 卓新平 編,出版社: 廣東教育出版社,副標題: 宗教學卷,出版年: 2009-7,頁數: 1319,定價: 180.00元,ISBN: 9787540674915。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現象,是人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習俗等方面[1]。廣義上講,宗教本身是一種以信仰[2]為核心的文化,同時又是整個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宗教學卷》內容簡介:宗教學在世界學術史上為一門新興學科,始於19世紀下半葉,通常以西方學者麥克斯·繆勒1873年發表《宗教學導論》、率先使用「宗教學」術語為開端。宗教學從精神、社會等層面系統探究人的宗教現象,涉及有關人類文明進程、人類精神奧秘的許多基礎性、理論性、歷史性和知識性問題。這一研究從人的精神世界及精神生活觸及人的「心路歷程」,乃一種「謀心」之學。對此,繆勒闡述了其對宗教學核心範疇「宗教」和「神的觀念」之基本認知。他認為,「宗教」揭示了「人的靈魂」與「神」的關係,旨在達到人的靈性內在與神聖超越的溝通。這裡,「宗教」既為表達人之神秘內在性的「心學」。又乃反映人不可企及之超然存在的「形上學」。但「宗教」是人的認知和追求,有着鮮明的主體性。繆勒解釋說,「神的觀念」實際上為人之心靈「關於完美境界的最高理想」。由此可見,宗教學對其認識和理解宗教有一種基本定位,從中亦形成其學科本身發展的規律性和系統性,歸納出與之相關的各種研究方法。這些基本研究方法包括宗教史學的縱向梳理方法、比較宗教學的橫向比較方法、宗教類型學的綜合歸類方法、宗教人類學的田野考查和實證方法、宗教現象學的中止判斷和本質洞觀方法、宗教社會學的社會抽樣和功能分析方法、宗教心理學的象徵符號破譯和精神分析方法、宗教哲學和宗教批評學的價值判斷和本質定性方法等。對這些不同方法的側重或突出,遂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學科和各種學派。

參考文獻

  1. 宗教與文化,文檔之家
  2. 信仰的力量(深度好文),搜狐,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