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的種類介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的種類

來自網絡的圖片

龍的種類介紹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龍還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很多生物通過修煉也能化身成龍,下面一起來看看龍有哪些種類。[1]

龍的種類

青龍:為「四聖」、「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與「天之四靈」之一,又稱為蒼龍,代表東方,青色,因此稱為「東方青龍」。

應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老龍,是神話中的祖龍、真龍。背生雙翼的龍,關於應龍的文獻記載見於《山海經》,《山海經》中說,應龍殺蚩尤、夸父,甚至開天闢地,創造了世界。在部分盤古神話中,還說她撫育了盤古。據說當年東皇太一之妃就是應龍,生鳳凰、麒麟,而燭龍之子鼓被戮殺於鐘山之崖。據《山海經》、《荊州占》記載:「應龍為黃龍,黃龍為軒轅星之神,為天之后妃」。

虺:《述異記》載:「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是龍的幼年期。

虬:虬龍是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一說是無角的幼龍。《說文解字》:龍無角者。各本作龍子有角者。今依韻會所據正。然韻會尚誤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賦》引《說文》虬,龍無角者。

螭:龍屬的蛇狀神怪之物,是一種沒有角的類龍生物。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

蛟: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

角龍:指有角的龍。據《述異記》記述:「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

火龍:《清史稿》載:「浮山有龍飛入民間樓舍,須臾煙起,樓盡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龍見於張體兩川圍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龍見於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龍見於龍王峪,先大後小,長數丈,所過草木如焚」。

蟠龍:指蟄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于海。有毒,傷人即死。」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

雲龍:雲霧纏繞的龍。

望龍:頭部呈側面的龍。

行龍:傳說鯉化蛟,蛟化龍,而當龍達到一定境界時,會化為行龍。

魚化龍: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這種形式古代早已有之。《說苑》中就有「昔日白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的記載,民間流傳的鯉魚跳龍門,講述的就是龍魚互變的關係。

蜃龍:蜃棲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樣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種。蜃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就是從口中吐出的氣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幻影。這些幻影大多數是亭台樓閣,是誰都沒見到過的豪華,從窗口裡可以看到穿戴華麗的人們在活動。這就是常說的海市蜃樓。

除此之外,在一些典籍里還記載了龍的「衍生物」,如《五雜俎》:龍性最淫,故與牛交,則生麟;與豕交,則生象;與馬交,則生龍馬……[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