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龍海市白水鎮

龍海市白水鎮位於龍海市南部,九龍江南溪中游。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漳詔高速、海(澄)白(水)、浮(宮)白(水)公路過境。[1]

2017年,白水鎮行政區域面積7223公頃,常住人口36243人。

中文名: 白水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福建省龍海市

地理位置: 龍海市南部,九龍江南溪中游

面 積: 7223 公頃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白水居委會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區碼: 363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6243人(2017年)

著名景點: 玳瑁山

車牌代碼: 閩E

目錄

基本概況

白水鎮位於龍海市南部,九龍江支流南溪中游右岸,地理坐標為東經117°51′、北緯24°51′,東接浮宮鎮,西連東泗鄉,北隔九龍江與東園鎮相望,南倚玳瑁山與漳浦縣的佛曇鎮、官潯鎮毗鄰。有15個村、1個居委會。

白水鎮是該市農業結構調整的先行鄉鎮。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6.05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3285元。

基礎設施

全鎮現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03年,對外交通形成以陸路為主、水路為輔的對外疏散體系,主要公路為南溪公路,貫穿白水全境,全長14.7公里。九龍江水運可直達東園鎮、廈門市等地,漳詔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漳州市22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漳州市2003年重點項目之一,該工程位於白水鎮金鰲村,占地面積約49.5畝,項目總投資7577萬元,將設計建成3台主變容量120兆伏安,220千伏輸電線路10回,110千伏輸電線路12回和10千伏供電線路24回。該工程於2003年4月動工,計劃於2004年下半年竣工投產送電。

該工程是漳州市繼總山變電所、角美變電所、莆美變電所、鳳園變電所之後的第五個220千伏變電所,它的建成投產將進一步完善漳州東南部的電網結構,提高龍海市的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質量,對改善漳州經濟開發區和龍海市的投資環境,推動漳州和龍海的工業化進程必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白水自來水工程是白水鎮2004年新上馬的重點項目,由白水鎮經濟能人陳惠義獨資投建,項目計劃總投資1400萬元,水廠址擇於白水鎮郊邊村青仔嶺,占地20畝,建成後日可供水1.5萬噸,年可創產值500萬元。

「吃水難」是幾十年來白水近五萬城鄉居民急盼解決的熱點問題,也是制約本區經濟,尤其是工業發展的一大「瓶頸」。2004年來,白水鎮黨委、政府下大決心,積極尋找解決途徑,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協力下,設計從漳浦縣赤蘭溪和本鎮郊邊水庫引水,計劃安裝取水管長5公里,供水主管長14.27公里,淨水處理廠一個,目前已完成水質檢測、效益評估和立項,進入水廠建設階段,預計2004年底可完成首期工程,2005年上半年可竣工投付使用。

該項目的建成,可滿足白水全境的民需工用,同時,也將成為優化投資環境、拉動白水工業發展的「推進器」。

鄉村道路建設

2004年度市府下達給白水鎮的農村公路建設任務為9.5公里,投資量650萬元,根據本地實際,白水鎮重點做好規劃落實、責任落實、資金落實、服務落實,切實抓好鄉路道路硬 化建設。

至目前,全鎮已完成金鰲至清山場路段2.35公里,投資117.5萬元;已開工的項目有浮東線至莊林村路線1.255公里,估算投資62.75萬元,白水村0.244公里,估算投資77萬元;準備開工的有浮東線至大霞村段2公里,估算投資62.7萬元,樓棣段、崎汾段二條共3.7公里,估算投資168萬元。

白水鎮白水街

白水街是白水鎮區的主幹道,連接白水鎮政府至南溪公路,全長1公里,按平原微丘三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24米,路面寬7米,中橋一座,路面採用水泥混凝土結構,項目總投資200萬元,資金由鎮政府籌措解決。

白水街的建成通車,沿街兩側規劃商住房100座,可拓大白水集貿區域一倍,既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有利於加強城鄉溝通,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完善和聚集小城鎮功能,同時,又為白水大橋的建設做好前期準備。

白水西鳳——郊邊路段改建

西鳳--郊邊路段系縣道白佛線(龍海白水至漳浦馬坪)的白水路段,該路段是龍海市和漳浦縣兩地的交通要道。原路段始建於1988年,為等外公路,簡易砂土路面,路基狹窄、坡陡、彎急,路面破損嚴重,公路技術狀況不適應現有的交通要求。2002年11月鎮政府按三級公路標準進行改建,全線總長3公里(其中西鳳段1.7公里,郊邊段1.3公里),水泥路面寬6米,路基寬7米,投資210萬元。2003年5月改建完成,2003年6月試通車。

該路段的改建,提高了龍海及漳浦的貨物運輸能力,改善了龍海及漳浦境內居民的生產生活和投資條件,拓展了周邊地區與閩南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技術合作,促進了兩地經濟的互動。同時完善了我省交通戰備幹線公路網絡,對加強國防戰略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氣候環境

白水鎮地處九龍江南溪南岸處,西南為中低山海拔400-900米,東北為平原呈半月形。鎮區位於半月形中部靠九龍江邊,鎮政府所在地為白水村。

自然資源

鎮域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常年暖熱濕潤,幾乎無冬,雨量充沛,平均氣溫20.5℃,年降雨量1300-1500mm。土壤以磚紅壤性土壤和水稻土為主,自然災害有颱風、暴雨等。

主要礦產資源有淡水砂、花崗岩。優越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