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駿馬(中國小說)

內容簡介

《黑駿馬》一出版,就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了讀者,獲得了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黑駿馬》,著名作家張承志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小說一出版,就以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了讀者,獲得了1981~1982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遼闊壯美的大草原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駿馬》為主線,描寫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寶力格的成長曆程,描寫了他和索米婭的愛情悲劇。小說以舒緩的節奏,優美的筆法,再現了草原民族的風俗人情。歌頌了草原人民善良、樸質、勤勞的美德。

《黑駿馬》既是這篇小說的題目,也是一首古老的民歌的歌名。這首民歌講的是一個愛情故事,正像我們這篇小說的故事一樣,但作者絕不僅僅是向我們單純地講這個故事,而是將筆觸深入到草原民族凝重的文化積澱的深層,使作品具有了深厚的歷史縱深感和深刻的現實感。主人公白音寶力格是一個追求文明進步的蒙古青年,他的追求體現了蒙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奶奶和索米婭即是勤勞、善良、純樸的蒙古人民的象徵。但她們對一些傳統愚昧的認識和認命式的接受,又可見傳統的積澱深深地烙印在她們身上,古老的草原文化中對創造與生命的喜悅這一古老的意識與現代文明在這裡發生了衝撞。

主人公面對這強烈的衝撞,感到苦悶、徘徊、失望。他憤然出走。9年以後,經過現代文明的陶冶後。他內心還時刻被「黑駿馬」這首沉鬱、優美的古老民族歌曲所牽引着,時常產生自己也說不清的萌動。是什麼呢?作者在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漸漸感到,那些過於激昂和遼遠的尾音,那此世難縫的感傷,那古樸的悲劇故事;還有,那深沉而摯切的愛情,都不過是一些倚托或框架。或者說,都只是那靈性賴以音樂化的色彩和調子,而那古歌內在的真正靈魂卻要隱蔽得多,複雜得多。就是它,世世代代地給我們的祖先和我們以銘心的感受,卻又永遠不讓我們有徹底體味它的可能。」

主人公似乎感受到這些正是其民族文化的底蘊、深層的民族文化的積澱,它就是草原的古老生活。主人公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在感情的深處,還深深眷戀着這片土地,因為那是生他養他的土地;他還深深地愛着這片土地,因為那是他的根。作品最後寫到:「我滾鞍下馬,猛地把身體撲進青青的茂密草叢之中,我悄悄地親吻着這苦澀的草地,親吻着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婭的斑斑足跡和熾熱愛情,這出現過我永遠不忘的美麗紅霞和伸展着我的親人們生活的大草原。」

作品作為典型的中國心態小說,在謀篇構局上,不以時空界限為囿,而以人物意識流動力線。(同時又注意情節發展的內在邏輯性),循着人物的心理流動和思想發展的軌跡展現出各種情節,使作品呈現跳動的、但又絲連不斷的整體效果,增強了藝術感染力。作者以散文式的筆法描摹壯美、絢麗的大草原風光,使作品既有濃郁的草原氣息和雄渾深沉的音樂美的效果。讀來迴腸盪氣,具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作者簡介

張承志,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回族穆斯林作家,中學時代是紅衛兵先鋒,紅衛兵這個名稱就源自他當時的筆名紅衛士。 1948年生於北京,1968年到內蒙古插隊,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78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系,1981年畢業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精通英語、日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對蒙古語、滿語、哈薩克語亦有了解。他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早年的作品帶有浪漫主義色彩,語言充滿詩意,洋溢着青春熱情的理想主義氣息。後來的作品轉向伊斯蘭教題材,引起過不少爭議。代表作有《北方的河》《黑駿馬》《心靈史》等。已出版各類著作30餘種。 對於少數民族的文化,特別是對回族和維吾爾族的文化,張承志總是毫不吝嗇自己的筆墨,大肆進行誇讚,張承志甚至直言:我的根在西亞的阿拉伯,不屬於中華民族 。 1978年《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0年《阿勒克足球》獲第一屆《十月》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 《黑駿馬》《北方的河》分獲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95年獲首屆愛文文學獎。 2009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獎。

內容預覽

也許應當歸咎於那些流傳太廣的牧歌吧,我常發現人們有着一種誤解.他們總認為,草原只是一個羅曼蒂克的搖籃.每當他們聽說我來自那樣一個世界時,就會流露出一種好奇的神色。我能從那種神色中立即讀到諸如白雲、鮮花、姑娘和醇酒等誘人的字眼兒。看來,這些朋友很難體味那些歌子傳達的一種心緒,一種作為牧人心理基本素質的心緒。遼闊的大草原上,茫茫革海中有一騎在禹禹獨行。炎炎的烈日烘烤着他,他一連幾天在靜默中顛簸。大自然蒸騰着濃烈嗆人的草味兒,但他已習以為常。他雙眉緊鎖,膚色黧黑,他在細細地回憶往事,思想親人,咀嚼艱難的生活。他淡漠地忍受着缺憾、歉疚和內心的創痛,迎着舒緩起伏的草原,一言不發地、默默地走着。一絲難以捕捉的心緒從他胸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