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麻家渡鎮隸屬於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位於東徑105°51′——110°08′,北緯32°11′——32°32′,東接溢水,西鄰寶豐,南毗竹谿縣河,北靠雙台。鎮政府駐店子街村,人口30163人(2017年),面積204.86平方千米(2017年),下轄20個村、90個村民小組。麻家渡鎮,因農業發達、綠松石加工貿易繁榮,素有「竹山西部糧倉」和「秦巴寶石之鄉」美譽。305省道穿鎮而過。[1]

中文名: 麻家渡鎮

外文名: MaJiadu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十堰竹山

地理位置: 東徑105°51′——110°08′,北緯32°11′——32°32′

面 積: 204.86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轄20個村、90個村民小組

政府駐地: 店子街村

電話區號: 0719

郵政區碼: 442212

人口數量: 30163人(2017年)

著名景點: 譚家河水庫,總兵安

車牌代碼: 鄂C

目錄

歷史文化

麻家渡鎮歷史淵遠,人文薈萃。傳說古代此地森林茂密,河流寬闊,有一馬姓人世代為船公在此擺渡,人稱馬家渡,後漸演變為麻家渡。鎮西1公里天橋山,即(上庸山)女媧山,傳說為伏羲女媧創世原址,山巔立有「女媧氏鍊石補天處」8字陰體漢文石碑,碑身高9尺02,寬3尺,長5尺,為史載竹山舊八景——「媧山青鎖」所在。境內桂花樹村施家灣是中共早期黨員,「二七」工運領袖施洋烈士的誕生地,其故居仍保存完好。鎮內聖母山麓有一進九重、壁畫輝煌、石佛林立的蛟龍觀石遺址,以及風景幽麗的響水潭、蓮花岸等自然景觀。鎮東南有聞名遐邇的楚子墓遺址。

行政區劃

麻家渡鎮,下轄20個村委會:店子街、澗溝梁、柿樹坪、羅家坡、劉家河、折峪河、太山廟、水田壩、營盤河、總兵安、楊家河、關東溝、雞公梁、墩梓、黑虎、白玉、牌樓、蛟龍觀、龍興、雙堰。

氣候環境

氣候適中,物產豐富。鎮內南北高,中間平坦,年降雨景800—1000毫米,平均氣溫12—18°C。潭家河水庫、白玉埡林場、縣園藝場、良種場、漁種場、植保站等機構分布本鎮各地。境內喇叭山、聖母山盛產綠松石、重晶石、硫鐵礦、石灰礦、高嶺土、石煤等,竹、杉、松木資源豐富。

經濟發展

實幹爭先,百業俱興。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態水電大縣」發展戰略指引下,全鎮上下合力推進「工業強鎮、民營活鎮、商貿興鎮、產業富鎮、特色建鎮、依法治鎮」六大舉措,一個山川秀美、商貿繁榮、社會文明的上庸西部重鎮正在悄然崛起。基礎設施日臻完備。投資450萬元,美化、亮化、綠改造集鎮;投資220萬元,完成11個村全長37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設,全鎮村組公路硬化率達50.8%以上。經貿活躍。中美合資綠松石加工企業——麻家渡綠松石工藝有限責任公司連續3年成為全縣民營企業第一創匯大戶。竹山隆福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成功落戶,投資1500萬元,將打造竹山縣礦產資源開發另一生力軍。優勢產業壯大。茶葉、藥材、筍竹、木瓜、果蔬等主導產業的龍頭地位日益加強。科、技、文、衛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視頻

竹山縣麻家渡鎮代表隊《扎西德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