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雙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雙鄉名由「種麻種桑」,有豐衣足食之意,是一個魚米之鄉、農業鄉鎮。全鄉國土面積127.4平方公里,距城區42公里,轄16個村(社區),8175戶共30928人。主要產業為優質稻、油茶等。眾所周知,南康以家具出名,麻雙境內雖無家具廠,但在外經營家具行業的老闆多,在樂從、南康做軟體家具的就是麻雙人的「天下」。

1949年以前,屬麻雙、辛一兩鄉。1959年,改名為麻雙公社。2003年,撤銷圩下鄉,成建制劃歸麻雙鄉管轄,麻雙鄉、圩下鄉合併為麻雙鄉。截至2023年5月,麻雙鄉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麻雙鄉大街上001號。

2021年以來,麻雙鄉大力推動圩鎮建設,運用城市理念改造圩鎮,通過整治沿街景觀風貌、改造農貿市場、管線整治入地,把橫在街中心多年的「污水塘」建成了老少皆宜的體育廣場,最差的地方變成了熱度最高的地方。借鑑城裡的「一江兩岸」,在麻雙河畔打造了濱河遊園,提升群眾生活品質,整個圩鎮面貌煥然一新。

圩下撤鄉併入麻雙後,沒有大的變化,馬路小、街道舊、沒有活動場所,群眾迫切希望改變面貌。麻雙鄉克服資金、土地等困難,建了新市場,鋪了污水管網、改了房屋立面、打造了街口小遊園,改變了被遺忘多年的圩下面貌。2021年10月,在圩下設立衛生院門診部,極大地方便了圩下群眾看病就醫,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1]

歷史沿革

1949年以前,屬麻雙、辛一兩鄉。

1949年後,屬橫市區麻雙、辛一兩鄉。

合作化時期,屬麻雙區,含黃埠、麻雙、圩下、鵝坊、松江、昌平、東排7個高級社。

1958年,黃埠、麻雙、圩下、鵝坊、松江、昌平、東排7個高級社合併並成立幸福公社。

1959年,改名為麻雙公社。

1961年,屬沙溪區,同時麻雙公社分為麻雙、圩下兩公社。

1965年,合併為麻雙公社。

1984年,撤銷麻雙公社,分出麻雙鄉、圩下鄉。

2003年,撤銷圩下鄉,成建制劃歸麻雙鄉管轄,麻雙鄉、圩下鄉合併為麻雙鄉。

行政區劃

2012年,成立興麻社區。

截至2023年5月,麻雙鄉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隸屬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位於東經114°63』10」~114°79』47」,北緯:25°92』21」~26°08』14」。麻雙鄉地處南康區北部山區,東與贛縣區沙地鎮、五雲鎮接壤,南接十八塘鄉,西臨上猶縣社溪鎮,北連橫市鎮。 全鄉行政區域面積115.21平方千米

交通

麻雙鄉道路交通網絡主要由一條國家高速公路(G45),2條省級公路(S226、S221)以及一條縣級道路(X662)構成。

各村主幹道均已通水泥路。

地形地貌

麻雙地貌以丘陵為主,山多地少。主要山峰有丫叉嶺、新安山。主要河流有麻雙河。

氣候

麻雙鄉境內屬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麻雙鄉面積123.5平方千米(185250畝)。其中,耕地總面積1552.39公頃(23285.85畝),占土地面積的12.6%,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5131.73畝,保護率達64.98%,林地面積占79.1%;濕地面積占0.31%。

森林資源:麻雙鄉有林地面積14.64萬畝,森林面積14.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18%;公益林面積3.16萬畝,均為省級公益林;天然林6.45萬畝,其中納入國家、省級公益林面積2.18萬畝;全鄉掛牌古樹共有4棵。

2022年,麻雙鄉鵝坊村被授予「江西省森林鄉村」稱號。

礦產資源:麻雙鄉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鎢礦、雲母、花崗石。

經濟

第一產業

麻雙是農業大鄉,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主導產業有優質稻、油茶、甜柚、葛根等,兼種甘蔗、紅薯、豆類。全鄉種植優質稻約3.1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3萬畝,年產量3000萬斤,種植油茶1.5萬畝,年產油茶10萬斤。

第二產業

2023年,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5家。

第三產業

麻雙鄉農旅產業發展迅速,依託麻雙獨有的綠水青山生態優勢,發展有黃埠生態園、大汾休閒農莊、麻雙果園採摘基地等,農旅配套設施齊全,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1年末,麻雙鄉現有農村初中2所(麻雙中學、麻雙鄉圩下中學),共有教學班17個,校園面積40269平方米,校舍面積12707平方米。

全鄉有小學13所(含9個教學點),共有教學班59個,校園面積45147平方米,校舍面積21775平方米。

全鄉有幼兒園2所(麻雙鄉中心幼兒園、圩下中心小學附屬幼兒園),共有教學班7個,校園面積5569平方米,校舍面積4072平方米。

文體

2021年,麻雙鄉文化站現有藏書6200餘冊,設有10個農家書屋、6個村級文化綜合服務中心。麻雙圩鎮建設了1個綜合文體廣場,占地4000餘平方米,16個村(社區)均建有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2021年,全鄉有村級標準籃球場4處,乒乓球桌25張,健身器材14套。各村(社區)共計建有21.6公里游步道。

醫療衛生

全鄉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22家。2022年1月被評為一級甲等醫院,現有病床位25張,醫務人員38餘人,後勤人員4人,有中級職稱4人,開設中醫診療、中醫保健等服務,提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常年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及老年人、兒童中醫指導保健服務。2023年,獲評贛州市三星級中醫館。

圩下設立麻雙衛生院門診部

2021年10月,在圩下設立麻雙衛生院門診部。

社會保障

該鄉現有1處敬老院,坐落於該鄉麻雙村黃屋組,始建於1978年,2017年投資410餘萬元新建了1棟老人住宿樓,2021年進行了提升改造,現占地面積共10餘畝,建築面積3600㎡,有工作人員5人,設有生活區、娛樂活動區等多個功能區,共有住房58間,床位100張,現入住供養對象45人。

歷史文化

麻雙鄉風俗淳樸,民情敦厚,向稱「儒雅之邦」。麻雙為先賢過化之鄉,事簡民恬,勤於生業,儉於衣食。

九井十八廳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麻雙鄉圩下村麻溪下,是贛南有名的廳屋組合的客家古民居。清朝嘉慶辛末年,張氏增瑤公開基建造「九井十八廳」,1917年不幸失火焚毀,經三年籌備於1920年重建。

該房屋依山傍水,門前有禾坪(原是池塘)和小溪,四周山清水秀,風景很是秀麗。大門兩邊屹立了兩棵大柏樹,經歷了兩百多年風雨依舊枝繁葉茂。房屋以正廳為中軸線,分六大廳,房房相連,處處相通,布局嚴謹,飛檐斗拱,霧閣雲窗,無不展示着客家傳統工藝之美。

麻雙鄉壩孜村抓米丘

麻雙鄉壩孜村有一小地名叫抓米丘。名字很有故事。歷史上,整個南康北八鄉都盛產優質大米,是聞名遐邇的產糧區。但是那個時候交通不便,還沒通公路,這裡就存在着專門從事將大米挑往山外的一種特殊職業——挑腳夫。在壩孜村的刀子壩坡坎上有一塊不過幾分地的田土,當地人俗稱抓米丘。

傳說是一挑腳夫長年累月路過此地時,每每抓下一把米到小攤上換茶水喝,攤主是個善良人,幾年後對挑腳夫說:我身後的這塊地就給你了,你日日一抓米,我算了一算,也足以換得這丘土了。這個故事裡滲透着山里人的質樸,聽完後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少外地人聽完這故事,再經過抓米丘這地方時,就覺得倍感親切。

水口古橋

圩下水口廟橋始建於解放前40年代初,拱橋全長約6.8米,寬約2.6米,是多孔拱橋,水口廟古拱橋歷經百餘年依舊牢固,為過往的村民提供着便利。

溪水潺潺,「水口古橋」四個字在這滿眼綠色的藤蔓中若隱若現。岸邊的水車靜靜地站在那邊,好像在訴說着那過往的歷史和昔日的繁華,橋下面還有一座小橋,給來往的村民提供着便利。有時候還能看到鴨子在水面上嬉戲,好一幅鄉間山水畫。

古橋旁邊還有建有古油槽,「古油槽」幾個大字就明晃晃地寫在牆壁上,走進裡面,房子裡布滿了灰塵,機器也早已生鏽,停止了運轉,外面的水池也漂滿了浮萍。聯想一下,似乎可以看見昔日忙碌的樣子。

民俗文化

點禾種

麻雙舊時習慣在驚蟄前後"點禾子"。播種早禾,俗稱"點驚蟄"即農家在清晨備好香燭、紙錢到田頭祭祀田螺菩薩,乞求保佑豐收。

蒔田

昔時農家蒔田時,要請蒔田能手"開秧盤"(即技術高明的師傅第一個下田開蒔,然後按技術高低依次排行。蒔完田後要做"蒔田酒",俗稱:"蒔田殺鵝,草子變禾",認為待人大方,收成必好。

嘗新:早稻開鐮收割後,吃新米飯叫嘗新,舊時家家戶戶嘗新日,買豬肉,殺鴨子,推磨做新米果,點蠟燭敬"米穀神",以慶豐年。

洗禾鐮

秋收後舊時農家要備辦酒席,請幫助收種的親友吃飯,俗稱"洗禾鐮"。大多東家都煎糯米糍,釀好米酒。內良、河洞至今仍很興打麻糍、包芭蕉米果分送親友,意為全年農耕結束,家家分享豐收。

造紙

昔時小滿時節,紙棚中槽戶、包頭要殺狗崽或其他畜禽祭山,初一、十五日"打牙祭"。在山裡更不能犯禁,如一人犯禁大家就得停工,犯禁者被罰買魚肉殺鵝請酒以消災。紙棚工忌用紙揩屁股。砍竹子,要將竹蔸上的節放通,倒竹時面要往下不能向上。

狩獵

昔日獵者進門,不論冬夏都戴草帽,腰系刀鞘插腰刀。若獲得獵物,打頭銃者得雙份,凡在場者均可得一份。出獵前十分講究日子和走向,忌"破日"、"空亡日"。

打砂子

上山挖鎢砂俗稱打砂子或倒桶。昔時要選黃道吉日,在有砂子的附近搭棚。開工時,棚門前要插兩根短竹筒,點燃香燭,在地上擺好三牲(魚、豬、鴨),殺一隻黑狗取血以祭祀天神,初一、十五日不上工,也要打牙祭。上工時,走到窿子門口要先抽煙辟邪才能進入,忌在采找礦時吹口哨,打啊嗬(大聲呼喊)和吃夾生飯,以避凶趨吉。

訂婚

俗稱"下聘"或"下茶"。男女合八字後,由男方擇定日期,用五色扛盒送三牲和餅蛋等聘禮到女家,是日女家要請親戚前來吃下聘酒,並按親疏分享聘禮。待結婚時,親戚則加倍送女方陪嫁禮品。訂婚後不能更改,遇紅白大事可互相往來行家禮。

嫁娶

即結婚,俗稱"過門"。事前男家須揀日卜吉期,寫好大紅書帖,備禮通知女家,稱"擔日子",若女方無異議,婚期就算定了。"過門"之日,男方家要在前一天下"五牲禮"送到女家,女家親友在成親日上午備好禮品合齊到女家賀喜。中午,男家要出轎(舊時或馬,現為小車)去接新娘隨同嫁奩,新娘在伴娘簇擁下上轎(馬或車)出嫁。接親時由一個男子掮兩根扎在一起的竹梢上繫着大紅布的翠竹,伴隨着打鼓、吹喇叭、放爆竹,擁至男家,男方主婚人在門前迎親,進門後舉行婚禮,拜天地,入洞房,宴請賓客。

特產美食

麻雙鄉有銀杏、茶油、柚子等特產。

基礎建設

2005年,從抓示範點入手,強勢推進"抓點、整線、擴面"工作,着力抓好新農村建設。一是高標準抓好東排、圩下、黃埠3個示範點建設,東排村貓石精品小區23戶全部用橘紅色塗料裝飾,安裝了21扇統一造型設計的鐵皮院門,23戶農戶全部完成改水改廁;圩下村麻溪新村點加大"空心村"改造力度,拆除牛豬欄、廁所48間1410平方米,拆除主房8棟790平方米,新修組道350米,改水溝、挖下水道212米,新建三格式廁所6個;黃埠村新村點以建設文明社區為目標,搞好沿線綠化,硬化路面3.1千米,小區20戶全部用上手壓式、無塔式引用山泉水,11戶農戶建水沖式、"三格式"廁所,村委會辦公樓已動工興建。二是全面推進"三清三改"工作。在全鄉範圍內全面推開"三清"工作,開展文明戶、衛生戶創評活動。共計清污泥、垃圾2000噸以上,拆除閒置的舊房、豬牛欄、廁所380多間,新增水泥路15千米,新增四個村通水泥路,改水486戶,改廁214戶,達到改水要求和完成改廁任務。三是積極開展"空心房"改造。按照"一戶一宅"的要求,對全鄉廢棄的舊房、豬牛欄、廁所和"一戶多宅"閒置房屋進行了統計和清理。"空心村"五年改造規劃已全面啟動。四是高品位抓好高速路沿線的民房裝飾。贛粵高速公路途經麻雙鄉境內10.24千米,涉及到4個村19個村小組。2005年,高標準、高品位、高質量地按時完成民房裝飾356戶、77735平方米,其中僅東排村實施塗料裝飾49戶面積達到8954平方米,成為高速路沿線的一個亮點。五是高起點抓好村莊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鄉里組織專門力量對全鄉20戶以上村莊進行高標準超前規劃。

產業發展

麻雙鄉結合新農村建設,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生產、市場化推進和"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培植新產業,積極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果業、林業、畜牧水產等支柱產業發展迅速。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將麻雙鄉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科學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大力培植支柱產業,全力推進農民增收

麻雙鄉結合山區地理條件特徵和農民傳統種養習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前提下,科學制定了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發展五年規劃等綱要性規劃文件,對麻雙鄉近期產業發展進行了科學布局,規模開發。優質大米作為麻雙鄉的主導產業,按照國家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劃"總體要求,在生產上做到了區域化規劃、基地化布置、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努力實現稻米品質優質化、栽培技術標準化、加工利用多樣化,其中,今年麻雙鄉優質稻種植面積達到18000多畝,同時在東排村建立了300畝無盤拋秧優質稻示範基地,夏秋兩季都喜獲豐收。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農業發展戰略要求,麻雙鄉生豬、果業、油茶、皇竹草等特色產業,也發展迅速,麻雙鄉年出欄生豬2萬多頭。其中東排村劉邦則、王慶信為主的生豬養殖協會利用生豬示範基地組織培訓,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發展生豬養殖,促進生豬生產。果業發展上,今年在圩下村新增了300畝高山油茶示範基地,同時東排村官坑280畝改良油茶示範基地(涉及3個村民小組近120戶農戶)、麻雙鄉老街260畝改良油茶示範基地已經協調落實,正組織開展山林流轉。東排村變廢為寶,充分利用原贛粵高速堆料場建起了80畝皇竹草示範基地,現長勢喜人。官坑水庫50畝水面採取水下養魚、水面養鴨、岸上養豬的產業發展模式,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果業方面,東排臍橙園在原有50畝的基礎上新增擴面積100畝,松江村新建了一個占地50畝的臍橙園,黃坑、城孜、黃埠連片1500畝建立一個桉樹基地。同時麻雙鄉結合新農村建設利用拆後空心房和門前屋後,按照人平半畝果的要求,大力發展庭院果業。在培植農業龍頭企業方面,麻雙鄉積極培育壯大麻雙果林場。占地300多畝的麻雙果林場今年依託果業、生豬兩項產業,年銷售額順利突破百萬元大關,達到105萬元,年利潤30萬元。

積極組建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壯大農業產業規模,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為增強農業產品市場競爭優勢,麻雙鄉在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中,積極組建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在鄉里組織了麻雙鄉優質大米產業協會,同時在各村結合各自產業優勢組建相應的產業協會,如在圩下、甫竹、里若等村,組建了油茶產業協會;在黃坑、壩孜、黃埠等村組建了生豬養殖協會;在松江、花潭、鵝坊等村組建了家禽養殖協會;在麻雙、東排等村組建了果業協會。麻雙鄉共組建各類新型經濟組織16個,其中鄉級產業協會2個,主要是麻雙鄉大米加工協會和麻雙鄉果業協會,村級產業協會14個,參加產業協會農民達到3000多人,輻射帶動近萬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尤其是麻雙果林場果業協會,東排村生豬養殖協會,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發展產業、學習技能、交流信息的新陣地。今年麻雙鄉還積極培訓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和成員,共舉辦七期培訓班、培訓人員達到600多人。

榮譽稱號

2020年,麻雙鄉被評為「江西省衛生鄉鎮」。

2023年,麻雙鄉被第十一屆贛州市文明村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