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鐵 如何改變台灣?

高鐵如何改變台灣?

2007年1月5日,台灣高鐵通車。成為臺灣西部重要的長途運輸工具之一,亦為臺灣鐵路運輸指標。這一件大事改變了你我的生活與工作。

高鐵全線縱貫臺灣人口密集的西部走廊,路線全長349.5公里,最高營運時速300公里,連結臺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往返臺北、高雄南北兩大都市間最快只需105分鐘。

目錄

完成台灣第一條高速鐵路

這條造價4806億元的高速鐵路,歷經台灣10年的景氣衰弱、政黨鬥爭、企業消長、世態炎涼,終成一股推動台灣向前的力量。高鐵改變了台灣的空間概念,連結台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甚至將影響台灣未來百年的城鄉風貌。

1997年,殷琪在內的五大家族(大陸工程東元太平洋電纜長榮富邦)合組的台灣高鐵聯盟,打敗劉泰英為主的中華高鐵聯盟,取得台灣第一個BOT案的標案。

殷琪以一介女性周旋於企業競爭的壓力與男性為主的負擔中,完成台灣第一條高速鐵路。[1]

路線資料

①經營者: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②路線長度:349.5公里

③軌距:1,435 毫米

④車站數:12(含起訖車站)

⑤雙線區間:全線

⑥電化區間:全線(交流25KV 60Hz)

⑦最高營運速度: 南港 - 板橋:130 km/h

板橋 - 左營:300 km/h(土建設計速度:350 km/h)

⑧構造類型(南港至左營):路堤/路塹(地上段)30km(9%)、高架橋/橋梁 252km(73%)、隧道 63km(18%)

台灣西部成為一日生活圈!

這條全長349.5公里的鐵路,貫穿全台人口最稠密的西部走廊,讓台灣民眾出差、返鄉實現了「一日生活圈」。

12個車站的站距放眼全球可說是相當短,可把高鐵打造成大台灣市的捷運,不論服務新竹園區上班族,或假日來個一日遊,都能搭高鐵;高鐵還要和各地運輸系統結合,形成完善的大眾運輸。[2]

高鐵改變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幾年前舉家從台北移居桃園,但工作需求及人際交往,一周還是要往返台北三、五次,高鐵就成了他的必搭工具。他說,儘管開車油錢較便宜,但桃園往返台北要花40分鐘,高鐵只要20分鐘,「而且開車到台北要花半個多小時找停車位,搭高鐵可轉乘捷運方便得多,時間成本上就賺回來。」 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家住桃園的葉小姐更是經過精打細算,選擇搭高鐵上下班。她說,每月搭台鐵往返中壢及新竹,大概2700元,購買高鐵打6折定期票,則是3650元,但新竹到桃園僅11分鐘,加上高鐵站區接駁能量強,上下班時間大幅下降一半,「能多睡半小時真的非常重要。」高鐵更是成功實現了「一日生活圈」,北高國內航線因此在2012年停駛。

從事公關業、常因出差往返高雄台北的李先生表示,以往搭飛機南來北往,不僅機票價格較高,且易受天氣影響,加上候機時間,旅程時間其實比高鐵長,而且高鐵班次多,機動性高,南下出差不再需要在高雄過夜。去年高鐵新三站通車,受惠民眾擴大。 就讀虎尾科技大學的賴同學就是受惠者,因為位於虎尾鎮的雲林高鐵站地處雲林中央,通車後形成樞紐,對以往要轉乘多次客運,才能到校的虎科大、環球科大外地生而言。他說,「現在到雲林站轉乘一次公車就可到校。」不僅如此,高鐵也改變了台灣的旅遊型態。

台北市旅行公會副理事長柯牧洲就說,日本旅客因高鐵來台行程更多元,透過台南、高雄等高鐵站,旅客可輕輕鬆鬆到中南部地區遊玩。 根據高鐵統計,今年旅運量已達5458萬人次,平均日運量從2007年的4.3萬人次,成長到15.3萬人次,其中就有13%以旅遊為目的。[3]

培養出一批文明客人

台灣高鐵建立的準點、守時、乾淨、整潔形象,培養出搭乘民眾遵守排隊、愛惜環境的高素質。

早期的軌道運輸,常留給人髒亂、誤點的印象,但通車後的高鐵,即便車廂內未禁止飲食,仍打造出乾淨、整潔的形象,也因高鐵的準點、守時而開啟台灣交通運輸的「時間革命」。

過去旅客搭車時常都會爭先恐後搶位子,尤其尖峰時刻、即使排好隊伍,車子一停妥仍會一擁而上,但在高鐵站,就算是自由座車廂外,也能看到旅客在月台上排隊。

高鐵不僅車廂、廁所都很乾淨,也因很少查票形成特殊的「信任文化」!

高鐵成功使「一日生活圈」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

載客累計人次指標紀錄

2007年5月28日:500萬人(通車第144天)

2007年9月18日:1000萬人(通車第257天)

2007年12月21日:1500萬人(通車第351天)

2008年3月7日:2000萬人(通車第428天)

2008年7月5日:3000萬人(通車第548天)

2008年10月23日:4000萬人(通車第658天)

2009年2月13日:5000萬人(通車第771天)

2010年8月3日:1億人(通車第1307天)

2011年12月5日:1億5000萬人(通車第1796天)

2012年12月17日:2億人(通車第2174天)

2015年1月:3億人

2016年12月4日:4億人

2018年7月23日:5億人

2020年1月17日:6億人

成為台灣民眾共同的榮耀

在這個講求速度效率與重視服務品質的時代,高鐵不只是「交通運輸業」,更是「生活服務業」;高鐵串連台灣南北間的溝通交流,以及人與人間的尊重交融。

已旅運6億人次的旅客南來北往於台灣西部走廊,所帶動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溝通,不論是商業行為、返鄉探親,或休閒旅遊,都快速的拉近城鄉差距,活暢台灣的經濟,而且各地風俗民情的交流、家庭力量的融合,更因為高鐵通車後的交通便利,接觸更頻繁、認知更深入,必然成為全體台灣民眾「未來日常生活」的新標準。

高鐵讓旅客一進到高鐵車站、搭上高鐵列車,感受到被充分尊重與照顧,從開始訂票的那一刻,到離開高鐵車站,都可以感受到高鐵的貼心,旅程中充滿愉快,覺得「有高鐵真好」。[4]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