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高血壓性腦出血

高血壓性腦出血圖片連接圖片來源於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男性發病率稍高,多見於50~60歲的老年人,但在年輕的高血壓病人也可發病。[1]

目錄

疾病名稱

高血壓性腦出血

疾病分類

神經內科

症狀體徵

出血前多無預兆,50%的病人出現頭痛並很劇烈,常見嘔吐、出血後血壓明顯升高。臨床症狀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臨床症狀體徵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異,基底節、丘腦與內囊出血引起輕偏癱是常見的早期症狀;約10%的病例出現癇性發作,常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轉入意識模糊或昏迷。[2]

疾病病因

血壓增高是其根本原因,通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

疾病概述

  • 病因:高血壓病患者因情緒激動、過度腦力與體力勞動或其它因素引起血壓劇烈升高,導致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 臨床症狀:臨床特點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並且多伴有躁動、嗜睡昏迷。血腫對側出現偏癱、瞳孔的變化,早期兩側瞳孔縮小,當血腫擴大,腦水腫加重,遂出現顱內壓增高,引起血腫側瞳孔散大等腦疝危象,出現呼吸障礙,脈搏減慢,血壓升高。隨後即轉為中樞性衰竭。
  • 檢查:腦CT、磁共振掃描。
  • 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的治療是有選擇性的,出血較少的,可以採取內科治療,血腫較大時,及時開顱手術或行腦立體定向手術清除血腫。腦立體定向血腫吸除術。非手術治療包括絕對臥床、鎮靜與穩定血壓,應用脫水藥、止血藥,保持水、電解質平衡,支持療法,並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疾病描述 高血壓性腦出血常發生於50-70歲,男性略多,冬春季易發。

病理生理

長期高血壓可促使深穿支動脈血管壁結構變化,發生微小動脈瘤。目前普遍認為,微小動脈瘤或小阻力動脈脂質透明樣變性節段破裂是腦出血的原因。

診斷檢查

 
高血壓性腦出血原圖連接圖片來源於

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突然發病,迅速出現偏癱失語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症狀,以及嚴重頭痛、嘔吐及意識障礙等,常高度提示腦出血可能,CT檢查可以確診。[3]

治療措施

家庭治療方法適用於各級高血壓患者。第1級高血壓無糖尿病、靶器官損害即以此為主要治療。家庭治療方法可通過干預高血壓發病機制中的不同環節使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並對減少心血管併發症有利。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降壓藥是從不離手的,但到是血壓計和降壓護腕也應不離身。特別是血壓不穩定的患者,建議每天測量2~3次血壓,以觀察自己早中晚的血壓變化,避免因血壓突然升高而導致心腦血管意外。在生活中可以用來調節血壓的措施有許多,比如飲食、情緒等都對高血壓的病情具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醫療器械對高血壓患者的自我保健是尤為重要的,其中降壓護腕的降壓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需要高血壓患者積極運用。它在平時對任何發病階段的高血壓患者都是適用的,對防治高血壓有特別明顯的作用,任何高血壓患者都可以使用。據北京地區調查,長期使用降壓護腕的50-89歲老人,其血壓平均值為134.1/80.8毫米汞柱,這明顯低於同年齡組的普通老人。[4]

它的降壓功效在生活中可謂是家喻戶曉,那麼究竟為什麼它會具有這麼好的降壓效果呢?原因在於:

  1. 人體手腕部有豐富的血管(脈搏)和神經,有內關和外關兩個重要穴位。手三陰經,手三陽經和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共十二條經脈,分別從手腕部和腳腕部通過。因為手腕和腳腕部的這些經脈穴位、血管、神經都最為表淺,接近體表,磁場能量能夠發揮有效作用,臨床治療效果良好。
  2. 磁場療法和針灸治療一樣屬穴位療法,一般不僅針對一個穴位,而是靠多個穴位同時施治。和中藥的配伍一樣,協同發揮作用,才能達到整體調節,促進機體平衡目的,這些就是它的優勢和獨到之處。
  3. 它是戴在手腕上治療高血壓的,其特點是利用磁能的作用,持續刺激手腕(腳腕)部,調節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從而使外周毛細血管擴張,末梢血管阻力降低,毛細血管痙攣解除,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
  4. 祖國醫學認為,高血壓屬於「眩暈」範疇,多由精神刺激,飲食不節,內傷虛損引起,以致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人體陰陽平衡失調,最終導致血壓升高。磁場作用於腕部,可調節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陽三焦經,溝通陰維脈和陽維脈,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調節氣血,平衡陰陽,使血壓高症狀得到恢復和改善。

治療方案

積極合理的治療可挽救患者生命、減少神經功能殘疾程度和降低復發率。

內科治療

患者臥床,保持安靜。重症須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徵,注意瞳孔和意識變化。保持呼吸道通常,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西藥時吸氧,動脈血氧保護度維持在90%以上。加強護理,保持肢體功能位。意識障礙和消化道出血者宜禁食24-48小時,之後放置胃管。

  1. 血壓緊急處理。急性腦出血時血壓升高是顱內壓增高情況下保持正常腦血流的腦血管自動調節機制,應用降壓藥仍有爭議,降壓可影響腦血流量,導致低灌注或腦梗死,但持續高血壓可使腦水腫惡化。舒張壓降至約100mmHg水平是合理的,但須非常小心,分支個體對降壓藥異常敏感。急性期後可常規用藥控制血壓
  2. 控制血管源性腦水腫:腦出血後48小時水腫達到高峰,維持3-5日或更長時間後逐漸消退。腦水腫可使顱內壓(ICP)增高和導致腦疝,是腦出血主要死因。常用皮質類固醇減輕腦出血後水腫和降低ICP,但有效證據不充分;脫水藥只有短暫作用,常用20%甘露醇、10%複方甘油和利尿藥如速尿等;或用10%血漿白蛋白。
  3. 高血壓性腦出血部位發生再出血不常見,通常無須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藥,如需給藥可早期(6ml,血腫破入第四腦室或腦池受壓消失,出現腦幹受壓症狀或急性阻塞性腦積水徵象者;
  4. 重症腦室出血導致梗阻性腦積水;
  5. 腦葉出血,特別是AVM所致和占位效應明顯者。

手術禁忌症

 
高血壓性腦出血原圖連接圖片來源於

腦幹出血、大腦深部出血、澱粉樣血管病導致腦葉出血不宜手術治療。多數腦深部出血病例可破入腦室而自發性減壓,且手術會造成正常腦組織破壞。

常用手術方法是

  1. 小腦減壓術:是高血壓性小腦出血最重要的外科治療,可挽救生命和逆轉神經功能缺損,病程早期病人處於清醒狀態時手術效果好;
  2. 開顱血腫清除術:占位效應引起中線結構移位和初期腦疝時外科治療可能有效;
  3. 鑽孔擴大骨傳血腫清除術;
  4. 鑽孔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
  5. 腦室出血腦室引流術。

康復治療

腦出血患者病情穩定後宜儘早進行康復治療,對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有益。如患者出現抑鬱情緒,可及時給予藥物(如氯西汀)治療和心理支持。

用藥安全

處於恢復期的病人,痰濁淤血症狀基本緩解,但病人體質虛弱,應注意飲食調理。

  1. 飲食宜清淡,宜食易消化、維生素含量高的飲食;
  2. 多食白菜蘿蔔等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3. 忌肥甘,戒煙酒。

視頻

什麼是主動脈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