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基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基廟鎮地處兩湖平原腹地,扼荊楚之門戶,踞湘鄂之要塞。北枕長江、南極瀟湘、東連滬漢、西接巴蜀,荊州長江大橋和岳陽洞庭大橋串連起107國道和207國道,水陸交通便捷暢通,宛如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九曲迴腸」的荊江兩岸,是久負盛名的荊楚明星鎮。高基廟鎮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明星鄉鎮。[1]

中文名稱: 高基廟鎮

外文名稱: Gaojimiao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中國湖北

面 積: 85.93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35003人(2017年)

概況

石首市轄鎮。面積85.93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35003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2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高基廟。

沿革

以駐地為名。解放初期屬城廂區,1952年改屬第一區。……1974年撤區並社,將城關區所屬的忠義、石華公社以及金平公社的4個大隊和東升區所屬的津南公社,合併為向陽公社,公社駐地向陽街。1980年底,向陽公社更名為高基廟公社。1983年為高基廟區,1987年撤區建鎮。1996年,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轄柑梓、津南、長嶺崗、荷伍壋、馬家垸、王家咀、保貞堂、江波渡、謝家鋪、沙河、肖家嶺、百子庵、鄧家嶺、喻家碑、橋堰堤、劉家場、打鼓台、俞家鋪、顯濟壇、長河、南橋21個行政村和高基廟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高基廟,人口42506人,面積76平方千米,轄高基廟、江波渡2個居委會和柑梓樹、津南、長嶺崗、荷伍當、馬家垸、王家咀、保真堂、廣騰街、三興垸、謝家鋪、沙河、肖家嶺、百子庵、鄧家嶺、喻家碑、橋堰堤、劉家場、打鼓台、俞家鋪、顯海壇、長河、高橋22個行政村。2005年,人口45562人,轄向陽1個居委會和柑梓樹等22個行政村。

鄉鎮介紹

高基廟鎮 面積:85.93平方千米(2017年) 人口:35003人(2017年)

高基廟鎮轄1個居委會、22個村委會:向陽社區、柑梓樹村、津南村、長嶺崗村、長河村、荷伍壋村、馬家垸村、王家咀村、保真堂村、謝家鋪村、沙河村、三興垸村、肖家嶺村、百子庵村、鄧家嶺村、喻家碑村、橋堰堤村、劉家場村、打鼓台村、俞家鋪村、顯濟壇村、高橋村、廣藤街村。鎮政府駐高基廟。

高基廟鎮具有完備的城鎮服務功能和基礎設施,境內建有萬噸自來水廠,35KV變電站,5000門程控電話,小商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正在修建110KV全電腦控制變電站一座和一個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的工業發展小區。冶金、機械、建材、農產品加工四大支柱產業,支撐起高基廟「工業強鎮」的經濟發展戰略。高基廟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已建起了萬畝優質稻基地,萬畝水產養殖地,百萬隻家畜養殖基地,農工商輕着一體化的格局大步邁進。

改革開放的旗幟昭示着高基廟鎮無比輝煌的前景,4萬高基廟人民將以更加開明的思想、開放的政策、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忠實的誠意與各位有識之士攜手合作、共謀發展,共創高基廟美好明天!

高基廟鎮是石首的「南大門」,是鑲嵌在江漢平原的一顆省際邊界明星集鎮。集鎮性質是以農牧機械主導,以建材工業為重點,以農副產品交易特色,多種產業並舉的邊緣集鎮。

自然地理

高基廟鎮,地處東徑112。15'—112。18',北緯29。28'—29。38'之間,屬兩湖平原腹地,把荊楚之門戶,踞湘鄂之要塞。鎮機關駐地北距石首市城區10公里;鎮域南與湖南華容縣鯰市、萬庾兩鎮交界;東傍上津湖,與東升鎮接壤,西抵藕池河,西北與南口相通,西南與久合垸鄉隔河相望。國土面積85.93平方千米(2017年),似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九曲迴腸的荊江南岸。

本鎮75%的面積屬淤積平原,25%屬丘嶺崗地。地勢略成西北高、東南低、中部沿秦黃公路一線呈嶺狀崛起。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溝渠縱橫交錯,水域遼闊,物產豐富,是久負盛名的荊楚明星鎮。

秦黃公路自北向南穿過高基廟境地,往外延伸,南跨岳陽洞庭大橋,北過荊州長江大橋,將107國道和207國道串通一起,使高基廟的物資、產品暢銷全國,高基廟成了名副其實的「商品集散地」。

本鎮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每天日照約5.1小時,平均氣溫為16.4℃,年均降雨日130.5天,無霜期達260天,寒暑適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氣溫適宜,有利於農作物生產,有利於發展種、養經濟。實屬「漁米之鄉」。

全鎮現有耕地總面積46830畝,其中常用耕地面積達42929畝(水田40745畝,旱地2184畝,臨時性耕地390畝)。

基礎設施

高基廟鎮的公用基礎設施投入達400萬元,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積為10000㎡的農貿市場,一座具有邊貿特色的小商品市場,初步形成了「湘鄂邊商貿園區」。新修水泥路面800m,下水道1000m,敷設管網1200m,增添路燈20盞。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000萬元,建築面積達3.5萬平方米。

集鎮公用基礎設施的迅猛發展,使鎮容鎮貌日新月異,從而為經濟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增強了集鎮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加快了農村城鎮化的步伐,為投資者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和優惠的政策。僅合營企業大戶就有十戶。

各級領導、各個部門和各位有識之士都來支持和投資石首的「南大門」——高基廟的集鎮建設,並把這一「口子鎮」進行重點建設,為振興高基廟乃至石首、荊州的經濟樹立不朽的「豐收之門」。

農業生產

湖北省石首市高基廟鎮汪家土當漁場的漁民們開始從魚鱉混養的池塘里捕撈甲魚出售,享受着豐收帶來的喜悅。「成鱉遠銷上海、江蘇、浙江等市場,今年一畝將至少增加純收入4000元以上。」汪家土當漁場的漁民欣喜地講述。

在汪家土當漁場,李新貴是第一個嘗試魚鱉混養的人。「2007年,發展魚鱉混養面積8畝,投放種鱉200隻75公斤,扣鱉1200隻,白鰱、草魚、鯽魚、鯿魚、鯉魚、黃顙魚等魚種2305公斤。年底,銷售各類成魚11500公斤、成鱉100公斤,存池甲魚約150公斤。銷售收入近16萬元,獲純利5萬元,畝平純收入8000多元。」李新貴講述。

一直在高基廟鎮汪家土當漁場蹲點的武漢甲魚收購商老何說,這種混養的甲魚收購價格在80-110元/kg左右,比一般家養甲魚的價格要高出一倍以上。之所以能得到市場的認可,是因為混養甲魚基本保持了野生甲魚的外形、風味和營養價值。

池塘魚鱉混養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特種水產養殖模式。通過池塘改造,混養一部分鱉,可大幅度提高現有池塘養殖的經濟效益。魚為主、鱉為輔的混養模式,畝產鮮魚可達400公斤、鱉75公斤,魚鱉成活率達到80%以上,畝利潤達到5000元;若以魚、鱉並重的混養模式,可畝產鮮魚200公斤,鱉200公斤,魚鱉成活率達到80%以上,畝利潤達到1萬元。

醫療基金

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召開後,高基廟鎮行動迅速,隨日即召開了高基廟鎮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會議,及早動員、部署,確保2007年度的基金徵收完成。高基廟鎮已收繳合作醫療基金101250元,完成徵收任務的34%,其中已有五個村全面完成徵收任務。

高基廟鎮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由鎮村幹部、衛生院(合管辦)及財政所工作人員組成的基金徵收專班。採取以鄉鎮領導帶頭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衛生院和財政所工作人員分片包戶,逐村逐戶上門,實行邊宣傳,邊登記、邊收費的工作方法。同時把握工作進度,擬分四次與財政結帳全面完成任務。

高基廟鎮還開展了多種方式、多層次的宣傳:一是各村以典型例子作正面宣傳,用現身說法調動廣大農民群眾參合的積極性;二是各村以開廣播會,村組幹部會,村民代表大會等等形式宣傳合作醫療的新政策;三要結合稅費徵收和「糧食補貼」有利時機,走村串戶,搞好面對面宣傳和基金收繳;四是將宣傳單張貼到每家每戶。

在基金徵收方面,採取以往逐戶上門徵收方法的同時,創造性地採取新的行之有效的徵收方法:一是肖家嶺、打鼓台村利用村集體資金為村民集體參加合作醫療,兩村共繳納基金28020元;二是沙河、荷伍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獲得村民代表通過後,把合作醫療基金收繳作為「一事一議」籌資一併收繳。

新農建設

高基廟鎮建設中心鎮區這個項目上,高基廟鎮以「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鎮品位,展示城鎮形象」作為一貫宗旨。年初,高基廟鎮就把「告別『髒、亂、差』,建好小城鎮,樹立新形象,全面奔小康」工作作為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擺上了議事日程,確立了「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多方投資、多輪驅動、滾動發展、整體推進」的指導思想,全面建設高基廟中心鎮區。

高基廟鎮建設具體建設項目包括:投資82萬元新建向陽路下水道3200米;投資20萬元對街道兩旁路燈進行全面更換;投資5萬元對人行道進行定杆和補栽;投資156萬元鋪設向陽路人行道彩磚2.6萬平方米;投資35萬元拓寬向陽路主幹道兩邊各1.5米。

高基廟鎮注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檢測,高要求管理,力求達到最終的目標:環境的美化,衛生的淨化,管線的暗化,燈飾的亮化。從而也確保了小城鎮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加快了追趕城市化的步伐。

黨政建設

石首市高基廟鎮的全體班子成員、高基廟鎮機關幹部、部分學校師生代表以及高基廟鎮22個行政村的村委會幹部共270餘名幹部群眾參加了宣講大會。童局長的宣講報告緊緊圍繞黨的十七大主題,講清楚了十七大的重大意義,講清楚了十七大的主要精神實質,講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與要求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部署。整個宣講過程中,全體與會人員認真傾聽,會場上多次響起熱烈的掌聲,大家認為童局長的宣講報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入淺出,融會貫通,宣講十分精彩,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要開展豐富多彩的代表活動,做好新時期的人大工作,必須做好基礎工作。近幾年,運用這些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開展規範新穎的檔案工作,有效地激發了各級人大代表認真履職的熱情,有些典型事例非常突出。高基廟鎮連續任職三屆的人大代表、汪家盪漁場場長李興貴在開展扶志幫困活動中就很具特色。為了漁場的發展,七年中,他以個人的名義,為本場漁民貸款35萬元。自己貼旅差費,從外地購回平價飼料700萬斤,購回優質魚苗900萬尾。自己出錢,同本場貧困漁民張勇超一道到武漢東湖學習特種養殖技術,購回科學養鱔碟片2盤,掌握了養鱔的技術難題。李興貴當幹部處處倒貼。七年來,他既是漁場場長,又是支部書記,還是場裡的義務電工、義務貸款員、義務購貨員、義務技術輔導員,更是一名稱職的人大代表。他愛場如家,事事以群眾的利益為重,哪裡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需要他,哪裡就有他的身影。由於他的認真履職和不懈努力,漁場的資金、物質、科技、發展等各種問題迎刃而解,漁民生活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好勢頭。人均收入由建場時的1600元增加到4300元,95%以上的貧困戶脫貧致富,60%以上的漁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無比信賴,展示了人大代表的無限風采。在高基廟鎮,似這樣認真覆職的代表還有很多。沒有規範的制度,沒有激勵的機制,是不可能出現這種好局面的。

抓好人大基礎工作,使這項工作在科學、規範的軌道上運行,是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進程的當務之急。雖然這項工作做了幾年,但仍處在摸索之中,有很多方面仍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這項工作儘管看不起眼,一時難以顯示政績與效益,但它是人大工作持續發展的基礎。將揚長避短,繼續努力,不斷完善,創新人大基礎工作。

視頻

石首市高基廟鎮精靈幼兒園2016年六一【花球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