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相伯三戲袁世凱的典故

馬相伯三戲袁世凱的典故,民間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袁世凱


1882年,李鴻章派馬相伯與其弟馬建忠會同水師提督丁汝昌赴朝鮮平定「壬午」政變,使國王李熙得以復辟,這是清末唯一成功的外交活動。其時袁世凱只是丁汝昌麾下的小軍官,對馬相伯執弟子禮。開始,馬相伯很欣賞他的機敏和善解人意,曾應袁的請求,向李鴻章推薦他為駐朝商務專員,於是袁對馬更加恭謹。


袁世凱終於暴露了醜態,有一次,他竟向馬相伯請教如何在官場能夠脫穎而出,平步青雲。馬相伯這才知道他是個官迷心竅的「祿蠹」,就戲謔地說:「唯有厚賂宦官,由宦官而結識親貴,即可越級超升,甚至做撫台也不難。」袁世凱竟把馬的戲言當真,成千上萬地花銀子去交結宦官,果然官運亨通。後來袁氏拜倒慈禧的足下,成為榮祿的黨羽,干出一系列壞事,權欲惡性膨脹,終成竊國大盜。馬相伯每悔自己當年的戲言。


袁世凱坐上民國大總統的位子後,請馬相伯做平政院平政和大總統顧問官,想通過馬相伯籠絡社會精英分子,但馬相伯絕不屈從袁世凱。有一次,袁對馬說:「現在人民不知敬事長上,國家何以安,天下何以治?」馬相伯的幽默風趣勁兒上來了,漫應之:「君所指者,殆即磕頭請安之謂乎?果爾,便足以邦安、國治、天下平;則我願自今日始,朝即一頭,晚參一拜,天天不懈,為天下倡導!」這次袁世凱知道馬先生調侃他,只好嘿嘿地打哈哈。


馬相伯的民主思想和袁氏的帝制野心,更是水火不相容的。袁氏稱帝前派他的大兒子袁克定設盛宴敦請馬相伯、嚴復等社會名流,徵求帝制意見,旁人都期期艾艾,模稜兩可,唯有馬相伯不肯含糊,堅決反對帝制。會後還寫了文章《國民大會說》,登在《益世報》上公開倡「民主為邦本」之說。但袁氏皇帝癮太大,根本聽不進這些逆耳的諍言,悍然改年號為「洪憲」,做起皇帝來。結果遭到全國人民的激烈反對,只過了八十三天皇帝癮就一命嗚呼了。


馬相伯仍不放過他,隨口占了一聯,戲稱袁氏是「病犯『六君子』,命送『二陳湯』」。六君子、二陳湯,都是中藥湯頭名,湊巧袁氏生前唆使楊慶、嚴復等六人組織「籌安會」,為袁氏帝制鳴鑼開道,被稱為「籌安會六君子」。二陳湯,指當時蔡鍔、呂公望等高舉反帝討袁大旗後,全國反帝制的浪潮洶湧澎湃,原來是袁氏心腹的四川督軍陳宦、河南督軍陳樹藩和湖南督軍湯薌銘一看風頭不對,也通電反對帝制,尤使袁氏氣得要命。馬相伯抓住這個巧合,作了一聯最後一次戲謔愚蠢至極遺臭萬年的袁世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