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馬克西米連·羅伯斯庇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馬克西米連·佛朗索瓦·馬里·伊西多·德·羅伯斯庇爾
馬克西米連·佛朗索瓦·馬里·伊西多·德·羅伯斯庇爾
原文名 MaximilienFran?oisMarieIsidoredeRobespierre
出生 (1758-05-06) 1758年5月6日(265歲)  
  加來海峽省阿拉斯
知名作品 《關於處死路易十六的演說》

馬克西米連·佛朗索瓦·馬里·伊西多·德·羅伯斯庇爾(Maximilien François Marie Isidore de Robespierre,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法國革命家,法國大革命時期重要的領袖人物,是雅各賓派政府的實際首腦之一。羅伯斯庇爾出生於法國北部加來海峽省阿拉斯,父親、祖父和曾祖父都是當地律師,傳說是愛爾蘭移民的後裔。1794年6月4日,國民公會全體代表一致推舉羅伯斯庇爾為主席,7月27日,發生了「熱月政變」,羅伯斯庇爾被逮捕,第二天被送上斷頭台,死時只有36歲[1]

早年生活

羅伯斯比爾出生於法國北部加來海峽省阿拉斯,父親、祖父和曾祖父都是當地律師,傳說是愛爾蘭移民的後裔。他是4個孩子中的長子,是父母婚禮4個月後出生的。羅伯斯庇爾6歲時,母親因難產去世,父親隨後離家出走,到處遊歷,1777年死於德國曼海姆,他們幾個孩子由外祖母和姑媽分別撫養。


1770年由阿拉斯當地神父給予獎學金名額,羅伯斯比爾來到巴黎路易大王學院學習。他在學校的好友中包括日後法國大革命的風雲人物之一卡米爾·德穆蘭。羅伯斯庇爾學習勤奮,拉丁文和希臘文成績優秀,得到「羅馬人」的外號。1775年,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安東尼特在登基典禮後經過學院,羅伯斯庇爾代表全校向國王背誦教師寫好的拉丁文獻辭。1780年從法學院畢業,1781年獲得法學士學位。

同年夏天,羅伯斯比爾回到故鄉,年底被阿拉斯法庭接納,開始從事律師工作。1782年初被任命為阿拉斯主教法庭五名法官之一。他受盧梭影響很深,經常為明顯受到不公待遇的人們辯護,勝訴率較高。1783年,在阿拉斯附近居住的德·維塞爾(de Vissery)因安裝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引起鄰居抗議,羅伯斯比爾在朋友及庇護人比薩爾(A-J. Buissart)的幫助下為其成功辯護,案件曾引起全國關注。

羅伯斯比爾在阿拉斯的生活相對平靜,不時與當地一些律師和學者來往,並參與當地文藝活動。曾被阿拉斯科學院接納為院士,後來還當選為阿拉斯文學院院長。他在這一期間結識了將在法國大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約瑟夫·富歇(Joseph Fouché),以及他日後在公安委員會的同事拉扎爾·卡諾(Lazare Carnot)。。。

人物影響

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中最有爭議的人物之一,由於他的手稿和筆記未能全部保存下來,為研究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而對他的評估也往往反映出評論者本人的意識形態。

有些人認為他過於理想主義或思想僵硬,缺乏實際行動能力,但另一些人則認為他善於審時度勢,能夠抓住適當時機採取行動。批評者稱他自我中心、疑心過重、不通人情,支持者則稱讚他廉潔正直、目光敏銳,以國家和革命為重。一些人批評他見風使舵,不斷改變立場,但也有人認為他堅持的原則和目標始終未變,只根據形勢選擇達到目標的不同手段。一般認為他在熱月期間表現失常,引起國民公會恐慌,造成自己的失敗。一些人猜測他當時對革命喪失信心,因此採取自毀行為,也有人批評他愚蠢無能,自作自受。  


羅伯斯庇爾在恐怖統治時期扮演的角色是爭議最大的問題。批評者認為他是恐怖統治的理論家,極端殘忍,雙手沾滿鮮血,應為恐怖時期大量無辜者遇害負責。部分支持者指出富歇和俾約-瓦倫等人殺人如麻,遠遠超過羅伯斯庇爾,認為他在公安委員會實際起到了節制激進派的作用。包括拿破崙在內的一些同時代人認為他在熱月期間本打算節制恐怖,懲罰濫殺無辜的富歇等人,才導致後者與右派聯合,但一些學者對此提出質疑。一些支持者認為法國當時內憂外患,實施恐怖專政不可避免,但批評者則認為恐怖開創了危險的先例,得不償失。

整個羅伯斯庇爾研究的文集就是一個擺滿鏡子的大廳,對他的評估也反映出評論者本人的意識形態。法國歷史學家勒·費弗爾在《法國革命史》中寫道:「不言而喻,生活在大革命時代的人對他們經歷的恐怖永遠不能忘懷,他們的怨恨也傳給了他們的後代。」而同時代另一位法國歷史學家阿·索布爾不無同情地說「羅伯斯比爾成了他那個時代的矛盾和他自身矛盾的犧牲品」。

羅伯斯庇爾在法國和世界歷史上影響深遠,19世紀很多歐洲革命家都對他懷有敬意。一些批評者則認為雅各賓專政是從法西斯獨裁專制政權及共產黨民主專政的前身。羅伯斯庇爾與法西斯之間是否存在一脈相承的關係尚無定論,但鑑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不久便為羅伯斯庇爾立碑,布爾什維克領袖根據法國大革命的經驗創造人民民主專政的說法似乎並非空穴來風。由於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至今尚未消除,對羅伯斯庇爾做出客觀評價仍然遙遙無期。

外部鏈接

  1. 羅伯斯庇爾被處死搜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