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香坊區向陽鄉

香坊區向陽鄉,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地處香坊區東北部,東、南與阿城區毗鄰,西與成高鎮接壤,北與道外區團結鎮相連。向陽鎮行政面積67.4平方千米。2018年末,向陽鎮戶籍人口15679人。清光緒六年(1880年),屬賓州府賓臻區。清宣統元年(1909年),屬阿城縣。民國九年(1920年),屬第四區。東北淪陷時期,設黃河鄉石槽村。1949年,屬阿城縣第五區(紅石區)。1957年,改石槽鄉。1958年,鄉改公社。1960年,劃歸香坊區,改名向陽公社。1963年,公社改鄉。1968年,鄉改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2014年,鄉改鎮。截至2019年10月,向陽鎮向陽鎮轄1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2018年,向陽鎮有工業企業85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9個。[1]

中文名: 向陽鄉

行政區劃代碼: 230110000000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黑龍江

地理位置: 香坊區東北部

面 積: 67.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和8個行政區

政府駐地: 金家村

電話區號: 0451

郵政區碼: 150039

人口數量: 約 1.57 萬(2019年)

車牌代碼: 黑L

目錄

歷史沿革

清光緒六年(1880年),屬賓州府賓臻區。

清宣統元年(1909年),屬阿城縣。

民國九年(1920年),屬第四區。

東北淪陷時期,設黃河鄉石槽村。

1949年,屬阿城縣第五區(紅石區)。

1957年,改石槽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60年,劃歸香坊區,改名向陽公社。

1963年,公社改鄉。

1968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2014年,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向陽鎮轄東方紅1個居民委員會,里仁、長林、金家、東勝、東興、東平、石槽、向陽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7個村民小組。

截至到2019年10月,向陽鎮向陽鎮轄1個社區和8個行政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向陽鎮地處香坊區東北部,東、南與阿城區毗鄰,西與成高鎮接壤,北與道外區團結鎮相連。向陽鎮行政面積67.4平方千米。

氣候

向陽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具有明顯的季風特徵,冬季風強於夏季風,而且來得早,夏季風則來得遲。嚴寒乾燥,寒潮頻繁,冬季漫長;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濕熱多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季風達到鼎盛,是降雨最集中的時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夏季風逐漸後退,即由北向南結束。春、秋季較短,偏南、偏北風交替變更。

自然災害

向陽鎮主要自然災害有霜凍、乾旱、洪澇。

人口

2011年末,向陽鎮轄區總人口15921人。另有流動人口122人。總人口中,男性9552人,占60%;女性6369人,占40%;18歲以下2745人,占17%;18~35歲4788人,占30%;35~60歲6787人,占43%;60歲以上1601人,占1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蒙古、滿等少數民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4.3‰,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1.3‰。

2018年末,向陽鎮戶籍人口15679人。

交通

向陽鎮境內有鐵路1條;公路3條,高速公路1條。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向陽鎮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社會總產值10億元,全口徑稅收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55元。

農業

2011年末,向陽鎮有耕地面積49125畝,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糧食總產量8.6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蔬菜等。2011年,農業總產值1.5億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9個;圖書室10個,藏書5萬餘冊。有業餘攝影、書法、美術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成員13人。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小學4所,在校生64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2所,在校生853人,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3個;病床78張,專業衛生人員20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向陽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戶,人數67人,支出13萬元,月人均162元,比上年增長3%。

2011年,向陽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4戶,人數322人,支出29.9萬元,月人均77.5元,比上年增長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人,支出3.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人,支出2.4萬元。

2011年,向陽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1萬元。社區服務設施9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8個。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700人,參保率40%。

視頻

香坊區向陽鎮拆除違建5萬餘平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