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穴寺名稱的由來是什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風穴寺名稱的由來是什麼佛教傳承風穴寺在全國著名寺院中,是名字最多的寺院。後漢乾祐三年《風穴七祖千峰白雲禪院記》中就有「風穴」、「七祖」、「千峰」、「白雲」四個名字。碑載:「風穴禪院,汝乳之北,嵩少之南。路廣由旬,地安窣堵。後魏,山前為香積寺。屬當兵火,像毀寺焚。有鄉人衛大醜,收以材石,構成佛堂於此山之西北,鎮壓風穴,即今之院基是也。至隋,又為千峰寺。」這裡又提到了「香積寺」,說明風穴寺至少有五個名字。[1]

民間傳說更為神奇。唐初擴建寺院,院址初選龍山東南山下,待料物備齊第二天將要破土動工時,夜裡突然一陣大風將磚木石料一卷而走不知去向。第二天僧人發現沒有了物料,四處尋找,終於在現河南省汝州市東北九公里風穴山中找到了物料,眾人決定在此處建寺院。因以「風」點穴,故名「風穴寺」。這些傳說無疑增加了風穴寺的神秘感,但與風結合也合情理。

風穴寺名字雖多,但直到今天仍然用的是風穴寺,其他的名字可謂曇花一現。這是什麼原因呢?

寺院命名常常藉助著名的地理標誌,好讓人們知道它的位置,這是常理也是常識。風穴寺之名得之於風穴山,因為風穴山是汝州乃至全國的名山,風穴山有兩個風洞在周代之前在全國就很有名氣。風穴山的名字就源於這兩個風穴洞,這是風穴山與別的名山不同之處,後來的風穴寺自然要借風穴山的知名度來揚名。

唐代重修寺院時將隋前香積寺改迴風穴寺,以神通廣大的佛來鎮寺東南風穴洞的風神,以減輕大風給汝州人民生產、生活帶來的災害。這一說法無疑提升了建寺者的公心,也能引起人們對重建寺院的重視。

箕山南麓風穴洞

汝南自古多大風。周代汝州為王畿之地,管理汝州的官府在汝河南岸,故汝州有汝南之稱。汝南超多的大風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災害,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的大敵。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風的形成認識的局限性,多認為是神力所成,汝南的大風則出自汝北箕山南麓的兩個風洞中。

汝州古時的風穴在全國很有名。

中國風土謠諺釋》說:宋時諺有:「汝、許、濮三大:汝州風,許州蔥,濮州鍾。」講的是河南汝州的風大,許昌的蔥大,濮陽的鐘大。「汝州風」成為一個獨立的詞彙,收入《中國漢語大辭典》中。

汝州自古多大風也引起了宋代大科學家沈括的關注,親來汝州考察。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四中寫道:「今所謂風穴者已夷以矣。」沈括來汝州考察風穴洞時發現洞口「已夷以矣」,這裡的夷應為「平」義,說明宋代風穴洞已被泥沙淤平,風已無出處,但汝州仍然風很大。

風穴寺附近的兩個風洞,名為大風穴和小風穴,列入風穴寺的七十二景中第一和第二位。清代汝州進士任楓《風穴志略》記載:龍山陽側有大小二風穴洞,洞深數十里,天變時,洞內出風,猛不可擋,故名風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風穴寺」。《風穴志略》對大小風穴洞有着詳細描述,這說明清代這兩個洞還在,不應像沈括所說「已夷以矣」。不知沈括是否真的考察過這兩個洞,抑或是聽人說而已,畢竟宋代的風穴山還很偏遠,洞周圍多虎狼出沒,是個危險的地方。[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