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頓涅茨山

來自 嗶哩嗶哩 的圖片

本名 頓涅茨山

地 點 烏克蘭東南低山

長 度 長約370公里

氣 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頓涅茨山:位於烏克蘭東南。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370公里,寬50-120公里。地勢平緩,最高處海拔367米。有岩溶地貌。 [1]

目錄

簡介

烏克蘭東南低山。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370公里,寬50-120公里。地勢平緩,最高處海拔367米。有岩溶地貌。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400-550毫米。煤藏豐富(頓巴斯煤田),尚有多種金屬礦床和鹽類等化工原料。

挽狂瀾於既倒的「北頓涅茨奇蹟」

1942年11月下旬,正在蘇德戰場北翼籌劃奪取列寧格勒的戰役的德國名將、野戰第11集團軍司令曼施坦因陸軍元帥,被希特勒緊急派遣到頓河前線,出任新成立的「頓河」集團軍群司令官。原來,在該方向上作戰的「B」集團軍群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保盧斯上將指揮的德國陸軍野戰第6集團軍全部及霍特上將指揮的坦克第4集團軍一部共22個師、33萬人,已經在蘇軍發動的強大反攻中被合圍於斯大林格勒地域。 希特勒命令曼施坦因:在蘇軍的重圍中撕開一條口子,救出被合圍於斯大林格勒地域的第6集團軍!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遭到的災難性失敗,導致其南翼集團面臨被全殲的危機。曼施坦因在極為險惡的局勢下,憑藉其出色的指揮,挽狂瀾於既倒,將一場艱難的大規模撤退戰緊接着發展成一個成功的反擊戰,一舉重創了蘇軍兩個方面軍,從而解除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所帶來的南翼危機,德軍重新獲得該戰線的戰場主動權,穩定了戰局。此役因此被稱為「北頓涅茨河上的奇蹟」。戰後曾有人說過,如果不是這次成功的反擊戰,第三帝國的覆亡至少要提前一到兩年。

這一戰役,充分體現了曼施坦因作戰指揮藝術之高妙,在軍事史上可供後人借鑑之處甚多,從而成為他的經典之作,無愧於「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偉大的戰略家」之美譽。

參考來源

  1. 頓涅茨山,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