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頭城鎮十三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頭城鎮十三行

圖片來自pixnet

「十三行」為清代對行郊之簡稱,頭城鎮十三行建於嘉慶年間,當時為十三連棟街屋建築,目前僅存兩戶,其餘皆已改建。2004年11月24日公告為縣定古蹟[1]

介紹

十三行是清代港口附近對外貿易之行郊的總稱,為當時頭城首富盧家所有,因緊鄰河道和港口,具舟楫之利,成為貨物批發的商號及倉庫,造就盧家富甲一方的財勢。

由於當時的烏石港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因此十三行建在河道旁,一端朝河岸碼頭使船隻入港後能直接進貨儲存,而另一端臨街則為了出貨的便利。當時盧家擁有不少船隻,來往烏石港和福建諸港之間從事帆船貿易。

傳說,其實原先規劃的十三行並沒有現今這麼長,因那時正在興建十三行的盧讚祥先生,曾有人提醒他會遇「落成」而亡,故盧讚祥先生積極的不斷沿蓋十三行;一天,當盧讚祥先生在廁所時隨口閒聊問了身旁男子的名字,其男子告知名為「落成」,盧讚祥先生大吃一驚,返家後沒多久就身亡了。而十三行也因盧讚祥先生過世,不再新建停擺為現今面貌。這也成為後人茶餘飯後傳述著,更增添老街的神秘面紗。

建築歷史背景溯源和平街遺址,「十三行」是閩南式的傳統風貌,以石材為基,木結構之厚實屋身,紅瓦斜屋頂,據說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船頭行。

十三行是清代港口附近對外貿易行郊的總稱,頭城十三行是蘭地最早發展之商業街道,因烏石港及頭圍港之興起而繁華,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因山洪爆發、土石淤塞、水運沒落而沉寂。以南北2座福德祠所界定之頭城老街,建築風格頗具特色,雖然目前多被鋼筋混凝土建築所取代,但由碩果僅存之舊式街屋及十三行等建築中,仍可窺見由清治至日治時期之轉變而成為歷史發展之見證。

古蹟特色:頭圍十三行是清朝時宜蘭地區首富盧家的商行和穀倉,現有「十三行」遺構,為木造屋身,石造屋基,尤其是以「壓艙石」作為建材,十分珍貴,可見證昔日船行貿易的歷史。屋內隔間厚達六十公分,門的開口十分窄小,可能為當時防盜之用。

參考文獻

  1. 頭城鎮十三行街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