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韋志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韋志剛
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

韋志剛,男,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

人物履歷

教育經歷

1988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氣象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7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獲得氣候學碩士學位。

2004年3月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氣象學專業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8年7月-1999年8月在中國科學院蘭州高原大氣物理研究所先後任研實員、助研、副研究員和碩士生導師。

1999年9月-2012年3月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先後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觀測站站長、室副主任等職

2012年3月調入北京師範大學,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術兼職

GEWEX中國委員會秘書長,CLiC&IACS 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氣象學會動力氣象學委員會和氣候變化與 低碳發展委員會委員;《高原氣象》《大氣科學》、《乾旱氣象》編委。

研究方向

陸氣相互作用和大氣邊界層、下墊面變異對區域氣候的影響、氣候動力學和短期氣候預測、陸面過程與地球系統模擬。

科研項目

  •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嶺南地區典型再生常綠闊葉林下墊面陸氣相互作用特徵研究」(編號:41875089,2019.01-2022.12),項目負責人。
  • 2)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人才團隊引進重大專項「南海和大灣區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及管制研究」(編號:GML2019ZD0601)子課題:「粵港澳大灣區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特徵分析與預估」(2019.09 -2022.08),子課題負責人。
  • 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專項「地球系統模式與綜合評估模型的雙向耦合及應用」第1課題(編號:2016YFA0602701, 2016-2021),負責專題1項:「陸面模式中地表反照率和地形的次網格參數化改進」。
  • 4)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範項目「多模式集合氣候預測方法和應用研究」第1課題「多模式對氣候要素預報的性能評估和不確定性分析」(編號:2017YFC1502301,2018-2022),負責專題1項:「重大氣候事件和天氣現象的模擬和預報能力評估」。
  • 5)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項目「我國西北幾類典型裸土下墊面地表反射率和發射率的參數化和比較研究」(編號:41270511,2013.01-2016.12),項目負責人。
  •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減少數值模擬不確定性的方法及其應用研究」 (編號:41330527,2014.01-2018.12),研究骨幹。
  • 7)中國民用航空局委託項目「災害性天氣對航空安全影響風險研究和災害性天氣防禦規劃研究」(2015-2016),負責專題1項:「機場天氣災害特徵研究」。
  • 8)北京師範大學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方向性項目「基於動力降尺度「一帶一路」關鍵區氣候變化數值模擬研究」(2017 -2019),負責人。

學術成果

著作論文

1)Shift of the Arctic polar vortex in recent decades and its simulation by the NCEP CFSv2.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115(2020)102823.

2)The effects of the modified mosaic approach method on regional simulations of surfac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in wester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019;1-14.

3)Projected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results from dynamical downscaling and CCSM4.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9, 138:861–875. Doi:

3)CFSv2F系統對2015年11月中國一次寒潮過程及其歐亞冷空氣活動的預報評估。高原氣象, 2019,38(4):673-684.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9.00014. 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

4)Possible influence of Asian polar vertex contraction on rainfall deficits in China in autumn. Dynamics of Atmospheres and Oceans, 2018, 82:64-75. Doi:

5)珠海鳳凰山陸氣相互作用觀測塔通量數據的質量控制與評價。熱帶氣象學報,2018, 34(4):561-569. Doi:10.16032/j.issn.1004-4965.2018.04.014. 通訊作者。

6)複雜地形條件下零平面位移和空氣動力學粗糙度的計算—以珠海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區為例。熱帶氣象學報,2016,32(4):524-532. Doi:10.16032/j.issn.1004-4965.2016.04.010. 通訊作者。

7)珠海鳳凰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通量貢獻區分布的特徵分析。熱帶地理,2016,36(5):840-849. DOI:10.13284/j.cnki.rddl.002876. 通訊作者。

8)1964-2013年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帶溫度和降水時空演變特徵。高原氣象,2016,35(4):979-988. DOI: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15. 00079. 通訊作者。

9)珠海鳳凰山陸氣相互作用與碳通量觀測塔的基本觀測及晴天主要觀測量的日變化特徵。大氣科學, 2016, 40 (2): 423-436. Doi:10.3878/j.issn.1006-9895.1503.15111. 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

10)Assessment of Simulations of Snow Depth in the Tibetan Plateau Using CMIP5 Multi-Models. Arctic, Antarctic, and Alpine Research, 2015, 47(4): 611-625.

11)Multi-decad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data shown by observation and CMIP5 mode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018(38):1533–1542.

12)Decadal Change of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s associated with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16, 22(2): 109-117.

13)中國西北三類典型裸土下墊面地表寬波段發射率變化特徵研究。大氣科學, 2016, 40 (6): 1227−1241. Doi:10.3878/j.issn.1006-9895.1512.15273. 第二作者。

1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spectral albedo and soil moisture in an arid Gobi are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9, 136:1475–1482.

15)Impact of soil moisture and winter wheat height from the Loess Plateau in Northwest China on surface spectral albedo.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8,131:857-864. doi: 10.1007/s00704-016-2017-1. 通訊作者。

16)A study o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bi broadband emissivity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s in northwestern China.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8,131:1357-1368. doi: 10.1007/s00704-017-2056-2. 通訊作者。

17)Inclusion of solar elevation angle in land surface albedo parameterization over bare soil surface. 2017,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 9, 3069-3081.

18)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oil thermal regime in arid and semi-humid areas. 2017,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doi : 10.1007/s12665-016-6354-2. 通訊作者。

19)Testing and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mon Land Model: A Case Study for the Gobi Landscape. J. Meteor. Res., 2017, 31(3):625–632, doi: 10.1007/s13351-017- 6080-z. 通訊作者。

20)青藏高原陸表特徵與中國夏季降水的關係研究,冰川凍土,2017,39(4): 741-747. 第2作者。

21)西北乾旱區戈壁下墊面陸面過程特徵的模擬研究,太陽能學報,2016,37(9):2422-2429. 通訊作者。 22)A comparison of tropopause heights over China between radiosonde and three reanalysis datasets for the period 1979–2012, Theor Appl Climatol, 2016, 125:271–279,doi:10.1007/s00704-015-1513-z . 通訊作者。

獲獎情況

「青藏高原凍土積雪對天氣氣候預測的研究和應用」獲2010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短期氣候預測「地氣圖」方法的創立和應用」獲2011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