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非競爭性是中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非競爭性是指該產品被提供出來以後,增加一個消費者不會減少任何一個人對該產品的消費數量和質量,其他人消費該產品的額外成本為零,換句話說,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以國防或者治安為例,儘管人口數量往往處於不斷增長的狀況,但沒有任何人會因此而減少其所享受的國防安全保障。它包含四層含義:

1、同一單位的公共產品可以被許多人消費,它對某一個人的供給並不減少對其他人的供給;

2、某人享用該公共產品得到收益並不減少其他人享用該產品所得到的收益,也就是說根本不會帶來"擁擠成本";

3、公共產品一旦被提供,消費者的增多並不導致該公共產品生產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說,生產方面無需追加資源的投入來增加供給;

4、不可或沒有能力競爭。

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區別

公共物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區別有兩個方面:

1、定義不同:

非競爭性是指一個使用者對該物品的消費並不減少它對其他使用者的供應,換句話說,增加消費者的邊際成本為零。以國防為例,儘管人口數量往往處於不斷增長的狀況,但沒有任何人會因此而減少其所享受的國防安全保障。非排他性是與排他性相對應的。排他性是指排斥他人消費的可能性,即如你在使用一件產品時別人就不能使用,或當你能完全擁有一件產品時,別人就不能擁有。

2、側重點不同:

非排他性重點強調該產品消費人群的範圍,不排除任何一個人對它的消費。非競爭性重點強調消費數量和質量,即增加一個消費者並不減少任何一個人對該產品的消費數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