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
[ 原圖鏈接 圖片來源於呢圖網]

中文名: 青龍峽

美 譽: 雲台山第一大峽谷

總面積: 108平方公里

開放時間: 07:00-16:30

官方電話: 0391-2117666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南省焦作市,距晉城市區40公里,距焦作市區33公里,面積約108平方公里,有「雲台山第一大峽谷」的美譽。

青龍峽,是河南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主要遊覽區之一,由7大遊覽區共計100多個景點組成,景區內峽長谷幽,山青水碧,群峰競秀,層巒疊嶂,峰迴路轉,曲徑通幽,植被繁茂,氣候獨特,峰、崖、嶺、台、石各有千秋,泉、潭、瀑、溪、洞各具特色,天然雕琢,秀色天成,堪稱山水畫廊,避暑勝地。[1]

景區資源

青龍峽,氣候獨特、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一處天然「氧吧」,是原始生態旅遊的絕佳去處。青龍峽是集峰、崖、嶺、巔、台、溝、澗、川、瀑、洞等地貌於一體的自然山水型景區。2000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由青龍峽、淨影峽、影寺盆地、雙廟、獼猴谷、馬頭山和大山腦七大遊覽區組成,主要景點100多處。

山峰海拔

主峰青龍峰海拔高達1323米,站在嶺巔,大有「舉目四觀天下小」之感慨;波瀾壯闊的望龍瀑』神奇獨特的倒流泉、妙不可言的七彩潭、堪稱一絕的「石上春秋」、獨具特色的溶洞景觀、再加上天然原始的植物群落、構成了一幅幅極富創意的山水畫卷。

焦作青龍峽是一條天然形成的大峽谷,在長約7.5公里的峽谷底部,泉、潭、瀑、溪放眼皆是,一泉一景,一潭一色,一瀑一姿,一溪一態,潭潭相映,瀑瀑相連,噴珠濺玉,色澤如繪,原始的古樸和生命的靈動在這裡演繹得活靈活現。焦作青龍峽景區內還有着獨特的溶岩景觀,共有大小溶洞20餘處,主要有青龍洞黃龍洞兩親家洞三官洞等,這些溶洞地貌奇特,形態各具,使人稱奇,令人叫絕,河南焦作青龍峽一年四季風光秀美,各成景色。

四季景象

春季的青龍峽,黃花遍地,山花爛漫,蝶去蜂來,爭奇鬥豔。美麗的連翹溝,神奇的桃花谷,到處都籠罩在一片春意盎然之中。四月,山下已是春夏之交,山上卻春意正濃,如果因什麼緣故錯過了春天的季節,五月的青龍峽仍能讓您領略到乍暖還寒的春色美景。

夏季的青龍峽,是中原地區不可多得的避暑勝地。這裡,七月最高氣溫只有29℃,平均氣溫22℃,夜間氣溫在15℃左右,氣候 涼爽,空氣清新,景色秀美,是避暑清夏的勝地。

秋季的青龍峽,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葉如火似霞,一簇簇、一叢叢、宛如紅色的海洋,田野山林里,紅紅的蘋果,金黃的柿子,火紅的山楂,紫色的桑葚等各種各樣的山果伸手可摘,彎腰可揀;極具濃郁地方民俗風情的農家小院裡,一吊吊金黃的玉米,一串串火紅的辣椒,把青石院落裝飾得絢麗多彩。

冬季的青龍峽,是冰的世界,是雪的畫卷。冬季進入景區仿佛走進了雪域高原。站在景區觀景台上聚目遠眺,峽谷上下,惟余莽莽,峰巒溝壑,銀裝素裹。松柏亭台掩隱在冰雪之下,獸蹤鳥影迷失在曠野之中。在這冰雪的世界裡,可以踏雪尋梅,亦可坐聽雪落,那份寧靜、那份閒適,令人陶醉。

峽谷勝景

青龍峽看谷不見谷,聞水不見水。站在峽谷頂部俯瞰青龍峽,但見峽谷之上群峰對峙,錯落有致,雲縈霧繞,煙波浩淼,且能夠聽到悅耳的鳥鳴和涓涓的流水聲,但無論站在哪個位置,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無法看到峽谷的底部,無法看到水流的方向,看谷不見谷,聞水不見水,恍如夢境,富於意蘊。

青龍峽天然去雕飾,秀色本天成。在長約12公里的峽谷底部,幾乎看不到人工雕鑿的痕跡,路是鵝卵石鋪就的路,橋是木樁搭建的橋,泉潭瀑溪放眼皆是,一泉一景,一潭一色,一瀑一姿,一溪一態,潭潭相映,瀑瀑相連,噴珠濺玉,色澤如繪,原始的古樸和生命的靈動在這裡活靈活現。那波瀾壯闊的望龍瀑,那神奇獨特的倒流泉,那妙不可言的七彩潭,那堪稱一絕的"石上春秋",那獨具特色的溶洞景觀,再加上天然原始的植物群落,構成了一幅幅極富創意的山水畫卷。

青龍峽碧水長天一色,紅葉醉人醉心。"青山碧水飾青龍,雄峰流雲扮長空",山體的雄偉與險峻,深谷的迂迴與奧妙,碧潭的清幽與靜謐,瀑溪的秀麗與靈性,力與美在此結合,動與靜在此巧妙融匯,天地人在此融為一體,如若適逢趕上深秋時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紅葉如火似霞,一簇簇,一浪浪,宛如紅色的海洋,置身於此,觀碧水長天一色,品秋意霜葉紅花,一時沉醉不知歸路。

青龍峽高山平疇宜避暑,嶺上人家好作客。景區內植被茂密,林木蔥籠,雲霧繚繞,氣象萬千。常年溫差8-10度,濕度適中,涼爽宜人,特別適宜消夏避暑。嶺上為一天然盆地,坐落於此的裴家莊村,以石建屋,依山成寨,風格別具,風情獨特,遊覽山寨風光,作客山野人家,體味山野鄉土民俗,別具一番情趣。

充滿原始的神秘,盡現大自然的神奇,青龍峽風景名勝區是人們回歸自然、感受自然的絕境佳地。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山門牌坊是修武縣青龍峽風景名勝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該牌坊由河北省新樂市大理石工藝廠設計承建,2001年6月21日開始雕刻,2001年9月15日開始吊裝,2001年9月22日落成,前後歷時94天。青龍峽山門牌坊為草白玉全石結構,三門四柱,仿古挑擔式造型,其所用草白玉取自河北省平山縣西板坡。牌坊通體高11.3米,寬15.7米,主門跨度6米,共用料110立方米,由108塊雕件組成,總重286噸,是河南省境內主門跨度最大的草白玉山門牌坊。青龍峽山門牌坊採用浮雕為主、漏雕為輔的雕刻工藝。其柱高7.3米,重8噸,主梁8.3米,重9噸,皆由整塊石料雕刻而成。整個牌樓所雕圖案為龍、鳳凰、喜獅、松、竹、梅、蘭、荷、仙鶴等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其中雕有形態各異的龍66條,鳳凰16隻,喜獅16對,神獸8隻。整個牌坊通體氣勢恢弘,大氣磅礴,蔚為壯觀。

千年榔榆林

榔榆林是陪嫁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共有榔榆三十一棵。榔榆又名黃榆,生長在北方山地,耐乾旱、抗嚴寒,是一種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落葉灌木。榔榆木質堅硬,古時候常常被用來做農具或者車輪。這片榔榆林能長的這麼高這麼粗,在國內都非常罕見。那麼,大家也許會奇怪,這一片榔榆樹為什麼沒有被砍掉去做農具和車輪,千百年來又是如何保留下來的呢。 當地有一個風俗,凡是有村子的地方,山民們都要在村邊建山神廟,四季香火不斷祈求山神保佑。這裡原先也曾建有山神廟。山民們對山神非常敬畏,認為山神廟周圍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神聖,不能亂動,否則就會壞了村裡的風水,給自己和後代帶來災難。這些榔榆也就這樣代代相傳。其中最大的一棵胸徑3米,據專家測算,距今已有1800年了。千百年來,這片榔榆一直鬱鬱蔥蔥,作為一道綠色屏障,抵擋着風沙對村莊的襲擊。榔榆樹也是陪嫁莊村的情感樹,夏季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人們習慣端着飯碗來到榔榆樹下,邊吃邊聊,避暑乘涼,議古論今,談天說地;村裡的人們離開村莊到山外去,家人就到村口榔榆樹下揮手送別,看着親人消失在山路的盡頭;外出的人們歸期臨近,家人又會在樹下翹首遠眺,期待着親人歸來,盼着美好的團聚。榔榆樹下演繹着村莊裡的悲歡離合,榔榆樹也自然成為人們感情的寄託。

陪嫁莊寨門

陪嫁莊就象一個小小的山寨,有寨必有寨門。進入陪嫁莊村,我們首先經過的就是寨門。陪嫁莊原來的寨門用青石砌成,有一大兩小3個門洞,門樓上設有瞭望台,門洞旁分列着兩隻石獅。寨門是村民們在舊址上重建的。為什麼村口一定要建寨門呢。其一,建寨門可以使整個村子更具整體性,使山村渾然一體;其二,建寨門可以加強對村莊的管理和保護,抵禦外來侵擾;其三,「進門是一家」。寨門又是一個村莊團結和睦的象徵,說明了陪嫁莊人團結友好,親如一家。

陪嫁莊民居

陪嫁莊的民居與平原地區有所不同,是一個典型的石頭村。這裡的房屋幾乎全用石頭建成。石頭磊的牆,石板築房頂,就連一些家具諸如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槽石臼,包括牛圈、豬窩、茅廁都是石頭砌起來的,石頭的作用在這裡達到充分展示。陪嫁莊的房屋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在這個小小的山坳里,十幾戶民居院落建造得既隨意方便,又順應風水。石頭作為一種原始的建築材料,具有防寒隔熱的特點,住在石屋裡,冬暖夏涼,舒適宜人,別有情趣。夏季的中午,在石屋裡午休,需要蓋上一條被子。這裡的石房大多具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最早的一幢房屋還是清朝雍正年間(1723—1736)建造的,距今已有將近三百年的歷史。這裡的石屋建築工藝考究,建房用的青石被鍛砌的方方正正,極其規則,縫隙用石灰、毛髮、米湯等合成的泥漿填充得嚴嚴實實。許多房屋上雕刻有鴿子、鴛鴦等象徵吉祥如意的小動物,門窗上也有各種各樣的裝飾圖案,可謂妙趣橫生。除此之外,每家每戶院子裡都種有一棵蘋果樹,體現了山民們求平安、求結果、求殷實、求富裕的美好願望。

觀景台

觀景台建於2002年春,總面積600平方米,是通往大峽谷的入口,在這裡看到的大峽谷,真的就像一條安然而臥的巨龍,前不見首,後不見尾。座座山脈就像是道道綠色屏障,護衛着神秘而又神聖的青龍峽谷。觀景台距谷底的相對高差是750米。下邊山頭上的那個小房子(三間北屋)就是青龍王廟,廟北邊大約500米處的山崖下就是在方圓百里內享有盛名的青龍洞。站在觀景台上可以看到峽谷的一段,但無法看到峽谷的全貌,只有走進峽谷,才能感受到青龍峽的深邃清幽,觀賞到青龍峽的秀色美景。

望親亭

(沿觀景台右邊的步道往下走350米的一座涼亭即是望親亭)這個亭子就叫望親亭,建於2001年秋,亭子下面這個山崖叫望親崖。望親崖正對的東南方向就是武陟縣萬花莊。相傳,高小姐被青龍王娶到這裡後,時常懷念家鄉親人,常常站在思親崖上遠眺故鄉,寄託思鄉之情。景區開發建設後就在這座崖上建了這座望親亭。對面那座山峰,山勢起伏,形狀酷似一個大公雞的冠,故名雞冠山。雞冠山上有一個穿透山體的洞叫通天洞,當地人稱雞冠山為窟窿山,地質學上稱這一現象為「天窗」。這一地名在清代的縣誌上也有記載。

青龍王廟

這就是青龍王廟,過去叫龍神祠,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即公元1542年,是當時的河北道台(官名)撥款修建的。之後,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1994年又兩次重建。門額上面這塊牌匾是清朝光緒皇帝親筆書寫的御匾,這樣的牌匾共有兩塊,除這一塊外,另一塊在武陟縣萬花莊青龍祠內。 關於皇帝賜御匾的前後經過,萬花莊青龍祠有石碑詳細記載: 清光緒三年,大旱,死人無數。掌管彰(現山西陵川)、懷(懷慶府)、衛(現新鄉衛輝市)三府的雷道台指示下屬會同武陟知縣張保謙到青龍洞設壇求雨,解除了旱情。光緒皇帝聞奏後,隨命雷道台在皇宮設壇求雨。不一會兒果然雷聲大作,暴雨如注,光緒皇帝十分高興,就御筆親書了「惠普中州」兩塊牌匾,並派御使分別將匾送到了這裡和萬花莊青龍祠。

青龍洞

據說,這裡曾被一個凶虐的旱魔霸占着,方圓百十里內沒有水吃。青龍王趕走了旱魔,並將堵在水源口的巨石推開,這一帶才有了水。青龍峽谷中有塊石頭叫「老鱉石」,相傳就是當年旱魔封堵水源用的石頭。 在這山上的岩石縫裡生有一種叫櫻草的植物,開嬌艷的粉紅色小花,據說就是當年旱魔逃跑時傷口流出來的血變成的。雖然好看,卻味苦有毒,碰到之後皮膚會奇癢難忍。 青龍洞的水流很有規律,流水之前會發出很大的聲音。據專家說,洞內深處很可能有一個天然的虹吸管道與一個類似大水池結構的地方相連,每隔一定時間,水會自動被管道吸走。一些香客認為青龍洞的水是神水,每次來必飲幾口,並帶回家一些,有的甚至住在青龍洞,天天喝水來治病。

黃龍洞

洞口高10米,寬6米,深約50米。走進洞內可以看到許多蓮花瓣樣的水池,豐水期時池內蓄滿清水,洞內溪流淙淙,是這一帶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溶洞。之所以把這個洞叫黃龍洞,是因為原先黃龍就住在這裡,後來因為和青龍賭棋賭輸了,只好搬到了青龍峽谷內的小黃龍洞。 明朝永樂年,青龍被玉帝貶下凡後,由黃龍代行青龍之職,那知黃龍還不如青龍,一味貪玩,玩忽職守。玉帝惱怒,便也將其貶下凡塵,住在距此20公里影寺村南的山洞裡。黃龍謫限期滿後,玉皇大帝責令黃龍給青龍當副手,共同掌管北方降雨。黃龍無奈,只好從影寺村南的洞中搬到這裡居住。但時間不長,黃龍就為爭香火與青龍鬧起了彆扭。黃龍青龍商量下棋賭輸贏,三局兩勝,誰輸誰就得搬到青龍峽谷內的洞裡住,各受各的香火。結果黃龍輸了,按規定只好搬走了。當時黃龍的媳婦說啥也不願走,是被黃龍硬拖着下山的。從黃龍洞到青龍峽谷底的小黃龍洞這一帶的灌木都是順坡向下長的,那就是當年黃龍拖媳婦時留下的痕跡。

老妖洞

洞高6米,寬10米,深40米。洞頂、洞壁有異彩粉呈的石鐘乳和石筍。石鐘乳生長非常緩慢,這些石鐘乳雖然很小,但是它們卻經歷了幾萬甚至幾十萬年的時間才形成這個樣子。

兩親家洞

洞長40米,洞高5米,洞寬2-3米,一個洞口在南邊崖壁上,另一個洞口在東邊崖壁上,呈90度角蜿蜒貫通。明朝,高員外一家到青龍洞探望女兒時就住在這個洞裡,所以當地人稱它為「兩親家洞」。

石人對石門

在兩親家洞東口左邊的岩壁上,有一塊方形凹進去的部分,極象是兩扇關閉的石門。而在石門的正前方、峽谷那邊的山崖上,又恰好有一座孤立的石柱,形似石人,石人石門遙相呼應。村民中有句俗話:「石人對石門,沒金必有銀」,按照這一說法,當地人確信,石門後的山體裡珍藏着大量的金銀珠寶。其實,石人對石門在這裡只是一種被神化了的自然現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青龍湖

(站在剛才在望親亭看到的鯉魚頭上)在這裡俯視青龍峽谷可以看到青龍湖似一塊碧玉鑲嵌在崇山峻岭之間,碧水如鏡倒映着青山綠樹、如障群峰。青龍湖又名青龍水庫,建於上世紀60年代,壩高50米,總蓄水量44萬立方米。2003年夏,在水庫上游又新建了一座高22米的二級水壩,使水面向前延伸了500多米。2003年秋,景區投資在這塊水面上建成了水上遊樂園。待會下到溝底,朋友們可以乘船遊玩。

大將軍

在水庫北端水上遊樂園左岸邊的這座巍峨雄壯的山峰,仿佛是一位披鎧戴甲、久經沙場的威武將軍,正挺胸昴首威風凜凜地望着遠方。他好象是在思索,怎麼打贏下一場惡戰,又象是在回味一生的戎馬生涯。

幽瀑

眼前這掛瀑布名叫幽瀑,這個名字是根據它的外在形態命名的。朋友們請看,在同一等高線上,這塊巨石把原本平坦的水面分成二條水流,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幽」字。水流從巨石中間流瀉、水聲輕、流速慢、幽雅、恬靜。由此,稱它為幽瀑。

凝翠泉

它水流清澈,色澤如翠,更因為在泉水溢出的地方形成了一塊巨大的「水銹石」,石上布滿了苔衣和青草,遠遠望去,就好像是一塊巨大的翡翠擱置在河邊上。泉水經年不息從上面流過,帶走的只是歲月的輪迴,留下的卻是那永遠的青翠,故稱凝翠泉。

崖景

千猴崖

在這座崖壁上,由於岩縫長年滲水,形成了一塊塊姿態各異的水銹石。這些怪石形成一片,連成一體,酷似成百上千隻太行獼猴在此聚會。它們或仰或臥,或蹲或站,或抓耳撓腮,或追逐嬉戲,或攜妻牽子,或抱頭私語,既像在召開盛會,又像在舉行慶典,給人無限遐想。最為奇特的是,這崖壁之上竟還有個洞龕,那裡大概就是猴王享有的洞天福地吧。這裡還有形態各異的水銹石,學名叫「蘆管岩」。它的形成機理和鐘乳石大致相同。只不過它們是碳酸鹽附着在植物的根系表面,進而結晶形成的,因為常年受光照、風吹、雨淋,與鐘乳石有一定的區別。

石景

豹子頭

從峽谷底部往上看,迎面的這座黃色斷崖猶如一隻大豹子從山體中探出頭來到溪中飲水。朋友們請看,斷崖中間堅着凹進去的黑色岩體像不像豹子的眼睛,斷崖邊緣那孤形的輪廓和崖下缺口不正是豹子的鼻子和嘴巴嗎。

功到渠成

(豹子頭右拐彎15米處谷底黃色巨石上的水溝)在這塊巨石之上,流水長年累月從上面流過,竟把平整石頭的表面沖刷出一道深深的水溝,形成一段天然石渠。眼前的這幅景象不得不讓我們感嘆時間和流水的力量。正是流水鑿石石成渠,鐵杵磨針嘆光陰,由此我們把這一景觀稱為功到渠成。

青龍潭

這裡就是青龍潭,因潭上這塊水銹石酷似一個巨大的龍頭而得名。這裡潭水碧綠,清澈見底,潭面約150平方米,是青龍峽內較大的水潭之一,也是遊人攝影留念的好地方。

九連瀑

青龍峽是原始清新的,它有着少女般的純情和詩一般的朦朧,眼前這九條相連的瀑布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點。大家看,從這裡往上,在不足300米的峽谷內有九條瀑布分布其間,它們或氣勢磅礴,如飛龍探淵;或平整細膩,光滑似錦;或輕揚漫灑,似含羞少女。形似各自獨立,神卻相依相連,它們以水搭橋,以水牽線,高低錯落,相映成趣,在青山掩映的河道之中勾勒出一幅素雅、美妙的水墨畫卷,於是我們送給它一個和它姿態一樣素雅、美妙的名字「九連瀑」。

潭瀑景觀

游龍戲鳳

游龍戲鳳是九連瀑景點的第五個瀑布,在這裡奔涌的溪流匯聚成直徑1米的水注沿黃色的河床傾瀉而下, 有如一條長龍在谷底翻騰咆哮。瀑下一潭碧水恰似一隻綠色的鳳鳥安臥在峽谷之中。遠遠看去,瀑布和水潭就像游龍和鳳鳥在一起私語嬉戲。龍鳳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幸福吉祥的化身,在此要特別祝願各位遊客龍鳳呈祥,吉祥如意。

金銀灘

這一地段的河床寬闊,光線充足,水流平緩,水質清洌,微風撫過,陽光照耀下的水面泛起銀白色的波光,煞是迷人。透過水麵,澄黃的河床底如同鋪上了一層金子,色澤鮮明,金光閃爍。所以我們把這一塊河灘叫做金銀灘。在豐水季節,水的顏色變得碧綠,河床的金光閃爍在碧水之間,則又形成了另一種景觀——金波碧潭

寶塔山

突兀而立,呈圓柱形,由下而上,逐漸變小,猶如一座天然的寶塔,氣勢雄偉,蔚為壯觀,我們叫它「寶塔山」。

龍 泉

青龍峽谷中有泉水數十眼,這是其中之一,據當地人說,此泉是青龍王所賜,與青龍洞遙遙相對,故起名叫「龍泉」。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斷,是青龍峽谷主要水源之一。

石人峰鴛鴦峰

左邊山峰上的石柱,就是兩親家洞看到的石人。右邊這座山峰則如一隻可愛的鴛鴦,靜默而臥,若有所思。分別把這兩座山峰叫做石人峰鴛鴦峰

疊翠谷

眼前的這道道山谷高低錯落,崖坎疊加,層次分明,且山體植被茂密、綠樹掩映,鬱鬱蔥蔥,青翠欲滴。於是,把這個山谷稱為疊翠谷

佛龕峰

眼前的這片崖壁表面平整,中部微凹,高約150米,寬120米,形似天然佛龕,為此,我們把它稱為佛龕峰

楊柳樹

這棵樹就是剛才講到的楊柳樹,它似楊非楊,似柳非柳,雖是柳樹的軀幹,但卻長着楊樹的枝葉,人們據此把它稱為楊柳樹。一位遊人在一首詩中贊到:「水中一棵樹,不知是楊柳,不為山洪急,悠悠度春秋」。

三官洞

三官洞洞深在1700米左右,分上、中、下三個大廳,洞裡有完整的洞庭洞腔。洞內瀑、潭相連,梯次推進,沒於水中的邊石壩,或酷似蒼龍,或形似如意,神形兼備,蜿蜒崎嶇,嫵媚秀麗,與洞壁、洞頂形態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相映生輝,有如龍宮仙境。 三官洞大約形成於300——400萬年前著名的喜瑪拉雅造山運動。在二氧化碳、水、地殼震盪的作用下,地下水不斷衝擊、溶蝕層理結構的碳酸鹽岩,形成了象三官洞這樣大大小小不同形狀的溶洞。

索道

該索道隸屬焦作青龍峽索道服務有限公司,總投資600萬元。始建於2001年12月3日,經過半年多的緊張施工,於2002年7月18日經國家索檢中心一次驗收合格。

本索道為單循環、雙吊籃索道。由驅動裝置,張緊和制動裝置、迂迴裝置、運載索、吊籃、支架、托壓索輪組、電氣設備等部分組成。索道設計以安全舒適、經濟方便為原則,突出了與周圍景觀的協調一致性與實用性。 索道上站房位於陪嫁莊北山頂,下站房位於上山步道中段。上下站高差268米,水平距離744米。共有吊籃86個,每小時運客量為380人,單程運行需時14分鐘。

參考來源

  1. 青龍峽風景名勝區,新疆旅行網 , 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