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青春花事(素心)

青春花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青春花事》中國當代作家素心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青春花事

索倫洮兒河的水葫蘆綠了,山谷里,杜鵑花緋紅,布穀鳥蹦出的叫聲一粒一粒的脆。

山腳下紅磚灰瓦圍牆內,一個個背着書包前行的少年,沐浴朝陽,朝氣蓬勃往裡走,走進歌聲深處,走進琅琅書聲里。操場上那些捧書的少女,有着星星一樣晶瑩的目光,那些不裝塵世的少年,口中吐出的單詞含着松柏的蒼翠。

青春是一片森林,我們用極致的努力把清風明月彈得水流花開;青春是一片海,我們用純粹的心性面朝大海。

離開索倫鐵中太久,每每夢回,都是一樣的青春。在夢裡端着書、在考場上奮筆疾書、在操場上奮力奔跑。

鐵中,顧名思義是鐵路職工子女的學校。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來自地方的學生成了點綴。八九十年代,物質匱乏的歲月里,鐵路工人手裡端的鐵飯碗是令山里人無比羨慕的,旱澇保收又不用面朝黃土,那兩根伸向遠方的鐵軌曾經載着無數山里人的夢想消失在渺茫的天際。他們子女骨子裡有一種從父輩那裡繼承的優越感,然而,這份優越感並沒有給他們太多上進的力量,反倒令他們的成績與地方學生有一米的距離。也難怪,這些鐵路職工子弟一出生戶口就帶着商品糧的標籤,哪兒怕躍不了龍門,也可以憑着那兩根鐵軌讓他們子承父業,衣食無憂。

那幾個來自地方的學生,像他們父輩一樣簡樸得如山坳里的土地。泥土潮濕的芬芳滋養了少年心性與夢想,他們沒有王子命,只有努力做自己的白馬。少年當自強。起五更爬半夜伏案解讀奧妙無窮的函數,寢室燈熄滅後仍站在路燈下沐浴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雨露,也常把跟着父母在山野里翻動土地當做鞭策。他們身上暗涌着一股改變自身命運的強大力量,刻苦的勁兒頭和優異成績是他們走出大山的路。正是這樣,地方學生成了鐵路學生的榜樣,憑着成績實力贏得了這些物資條件優越群體在精神上的尊重,並影響着他們一起追趕少年的夢想。

這裡,貧富差異並未影響他們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快樂的大集體。心靈上,青春少年沒有界限。

日常里,鐵路子弟常把不回家的學生邀回到家中,他們父母會熱情地做上一桌子美味的飯菜為他們改善伙食。善良的父母也許曉得,鐵中食堂每頓的白面饅頭或白米飯是那個年代地方學生所不敢企及的。他們每個月僅有的十來八塊的伙食費是消費不起那樣高檔的伙食。周末,他們翻山越嶺回家的書包里滿是瓶瓶罐罐,返校時粘豆包、鹹菜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食物可以抵擋一下他們日常的伙食。每到飯點,在食堂吃飯的大多數是鐵路學生,他們幾人一個小組,一人兩個饅頭,鐵路子弟常把自己那份饅頭帶回寢室,和地方學生伙吃:「嗨,我們換着吃,我喜歡吃你的粘豆包!」

青春少年的心性如湯湯流水,晶瑩剔透,簡單純粹,沒有世俗煙火的味道。純粹的光陰與誰,都是最美也是最短暫的一段路程,就那麼長,誰都不敢眨眼,怕一眨眼就會偷偷地溜走。而日後,誰又能料到,忽晴忽雨的江湖,青春短暫的奮鬥歲月竟是最美好與最溫暖的時光,竟是每個人心底一生最懷念的老日子,如母親納的千層底,一針一線都扯着記憶,期間那些所謂的奮鬥與辛苦相比生活的種種艱辛實在是一種輕鬆與歡快。總在某個場景、某個少年的身上看到自己青春的模樣,青春瞬間帶着橙色的光芒從光陰深處走出,汩汩流淌。那一刻,心底是柔軟的。是的,考場上落筆沙沙的聲音,陽光照耀的校園,披着火紅的晚霞叮咚流淌的小河,都是青春的剪影和背景。少年用花香和幻想去憧憬未來,用午夜在教室里一盞盞明晃晃的燭光照亮未來。初諳人生,他們顯然已懂得把時光當陽光、把奮鬥當青春的糖果去品嘗,這是十分難能可貴。

中考是八九十年代學生人生的分水嶺,不僅可以省去三年高中,還可以早一點兒端上「鐵飯碗」,對於他們來說,早一年端上鐵飯碗就早一年減輕家裡負擔,這與他們與父母與老師都是無比榮耀的大事。正因如此,中考對於當時的學生是及其艱難的路,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的學生一考再考、轉戰再讀,有的高中讀到半路返回參加中考,有的為了中考改名改姓改年齡。就這樣,大部分學生連預考的大門都無法跨過,這種「科舉」制度,殘酷地把很多優秀的少年拒之門外。

第一次覺得自己成績那麼好看,覺得幾何圖形像星空一樣奧妙無窮時,是在一模考試結束後,想不到在幾百名的學生中,自己竟然一躍前十。教數學的范老師拿着試卷無比慈祥地說:「再加把勁兒!」一句話,銘刻一生。

校園對面是大山,山與校園間是一條清凌凌的小河。一群少男少女常在空閒、黃昏時分三三倆倆光臨河邊,趟過小河在密密匝匝的山林里吼上一聲,舒緩一下心中緊張壓力。

四月,山谷里雪中杜鵑花開得正艷,遠遠望去,比刁同學的水墨畫還要美。溫同學竟然折回一大捧花枝插在玻璃瓶里,放在教室的窗台上,一開就是一個星期。層層遞進的花瓣,聒噪着一群少年的情懷。

偶爾,山坡中也嬉鬧着幾位少女,面容宛如含苞的杜鵑花一樣緋紅。百靈鳥脆脆的叫聲銜來遠方的風,搖晃着樹冠間斑駁的光亮。大朵大朵的白雲在山頂上悠閒的飄着,天很藍很遠,土地很黑很酥。山坡上成群的牛羊啃着青草,田野間的農民吆喝着耕牛,身後犁花翻滾,泥土的馨香醉了這片山河,也醉了背書的少年。

五月,校園落了一場雨。草木,清風、月夜,都一一邀到校園裡。少年疾步走在時光里,細細打點每一張試卷每一個公式,複習資料如小山一樣高高地碼在課桌上、床頭邊。夜靜時,璀璨的繁星用深情的目光撫摸路燈下、走廊里一個個少年的身影。

六月預考,落考的學生無比悵然地收拾書本,摩挲着那些愛不釋手的複習資料,這裡每一道函數都是他們努力的坐標和奮鬥的曲線。但預考無情地給了他們當頭一棒,意味着在同向而行的青春列車上,他們要提前下車了。

七月考場,大雨滂沱。儘管天公不作美,但曾經的努力讓這群少年從容面對,縱使考場有一萬種水來,他們永遠有一萬零一方土來掩。奮鬥的青春瀟瀟灑灑。

多年以後,再也沒有機會回到在曾經的校園,再也沒有機會去品讀初三那年的心情,待讀懂青春萬歲時,人已在光陰深處。

索倫的山,一定俏然如眉,微微蹙起,像掛在父母眉間深深淺淺的溝壑,每一道都是牽掛與思念。洮兒河的水,一定波光粼粼,清清亮亮,泛着無限情意,像老師意味深長的叮嚀與鼓勵。操場、寢室也一定是舊時模樣,山脊一樣的紅瓦房教室一定還有埋頭苦學的少年,亦如當年的我們。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那些小小的少年,那些牧人歸影,還有當年的自己,都離開了那方山水,走入雲煙深處。

隔着漫漫光陰,驀然回首,青春在歲月里依然開着幽幽花事……[1]

作者簡介

素心,原名徐義萍,任職內蒙古鄂爾多斯集團記者、編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