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需要與成長》,副標題:存在心理學探索,[美] 亞伯拉罕·馬斯洛 著,張曉玲;劉勇軍 譯,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 重慶出版集團。

讀書,可以治愚啟智,修身進德,是一種修養方法,是一種心靈沐浴。古人云:「人心如良田,得養乃滋長。苗以水泉溉,心以理義養[1]。」岡察洛夫[2]說:「看書和學習是思想的經常營養,是思想的無限發展。」讀一本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好書,如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哲人進行對話,能給你以智慧的啟迪和心靈的淨化。

目錄

內容簡介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石,這些思想在其成名作《動機與人格》續篇——《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一書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馬斯洛畢生都在探索人類本質,他以獨特新穎又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動機理論為支撐,對人類本質進行了更全面、更精彩的設想,證明人類具有愛的能力、高尚的品質和無限的創造力,能夠追求求較高的價值觀和願望。

在《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中,馬斯洛結合多年搜集的臨床資料,以滿懷激情、精闢入里的文字,通過對匱乏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防禦和成長、認知需要與認知恐懼、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等對人類本質和心理健康極為重要的概念的探討,展現促進、保持並恢復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影響深遠,在作者離世四十餘年後仍盛傳不衰,不僅在心理學領域舉足輕重,還被廣泛應用於人文學科、社會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之中。

作者介紹

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現當代世界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管理學大師、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出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在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和威斯康星大學接受教育。在擔任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之前,他在布魯克林學院擔任教職十四年。1967—196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主要著作有《動機與人格》《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科學心理學》等。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美國20世紀下半葉崛起的新的心理學派,衝擊着當代西方的心理學體系,相對於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的「*一思潮」和以華生為代表的行為主義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學的「第三思潮」。

參考文獻

  1. 關於讀書的名言,閱來網,2015-01-11
  2. 岡察洛夫及其作品研究,道客巴巴,2016-04-27